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现状与特点,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量表”对珠三角地区38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压力源主要是社会、学生、学校管理等;2.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存在教龄差异,工作10年以上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大于工作5年以下教师的工作压力;3.珠三角地区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与教师压力状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初中、高中以及职业中学4类学校专职教师的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以及工作压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性别、教龄分段、学校类型等不同的变量水平下教师工作压力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2.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总分与压力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教师集体效能感总分对工作压力的预测力最强,性别、教龄分段以及教师自我效能感总分也进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使用问卷调查446名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探讨了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关系。结果发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总体水平并不高;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学生因素等压力高于中间值,专业能力压力低于中间值;情绪衰竭严重高于中间值,个人成就感严重高于中间值和非人性化严重低于中间值;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分别不同;此外,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还主要与学历和职称有关。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专业能力、总压力、学校和职称等因素是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调查显示:1)粤西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呈中等水平,教学效能感平均得分高于中等水平;2)除了与工作保障、工作乐趣不存在显著负相关外,教学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其其他各维度都存在显著负相关;3)性别、学校层次对粤西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教学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学校的城乡属性对教师工作负荷、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影响有显著影响;4)年龄对粤西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教学保障、教学乐趣和教学效能感及其各维度有显著影响,教龄、职称对粤西中小学教师教学保障、个人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该研究采用SCL-90和自编的高中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同时对418名高中教师进行了关于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从总体来看,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受偏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第二,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普通人群;第三,工作负荷、考试与升学以及待遇低等方面的压力是高中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第四,城乡教师、重点与普通高中教师在压力总体感受和心理健康症状上的差异极其显著;第五,工作压力大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并明显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农村一线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方面的压力源,并分析这一压力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影响。方法: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对吉林省某地区1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与工作任务有关的压力源包括考试升学压力、工作负担过重、应付各类检查考评、学生成绩难尽人意以及学生难以管教等。结论:与城市教师一样,农村教师也承受着巨大的应试压力;教师稀缺、教学条件有限、教育管理不考虑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等特殊问题,加剧了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情况 ,并对影响素质教育落实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认识和态度、计划和制度以及教学改革和评价三个层面 ,小学的情况明显好于初中和高中 ,初中又好于高中。在诸多影响因素中 ,“升学率压力”是阻碍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因素。为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本文建议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建立和健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 ,加快高考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运用自编的中学教师职业紧张问卷.对119名中学教师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52.1%的中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有很大压力或极大压力;(2)压力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业发展因素和考试压力因素;(3)中年教师的职业紧张感明显高于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4)初中教师在学生因素上感受到的职业紧张明显高于高中教师。  相似文献   

9.
采用职业压力问卷、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652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展开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农村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职业倦怠中等程度,社会支持较好;(2)不同群体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方面均有显著差异;(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社会支持与前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教学压力、工作本身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直接预测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农村教师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针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弹性现状展开调查,采用刘春兰2010年编制的“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对500名在校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师的教龄、任教学段、任教科目等多个人口学变量进行探究。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1)中小学教师心理弹性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教师的职业效能仍有待提高;(2)不同年龄的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弹性总体水平尤其职业技能方面存在差异;(3)不同教龄和职称的中小学教师在职业效能、职业技能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差异;(4)不同婚姻状况影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效能的提升;(5)中小学教师心理弹性的总体水平、职业认同与任教学段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因此,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疏导活动,完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加强人性化管理,激发中小学教师工作热情;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极其重要。因而必须通过理论培训,帮助教师从思想上真正走进新课程;通过专项培训,帮助教师实现课程整合;通过行动研究、校本教研,帮助教师确立科研课题;通过案例教研,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等四种途径和方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基础音乐教育水平,培养适合新时期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吉林省某地区1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自我应对策略及对学校、社会的期望。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采取的压力应对策略包括回避压力情景、放松情绪、接受责任、认知调控、情绪宣泄、问题解决以及寻求社会性支持等;通过优化学校管理、监督政策落实以及争取社会、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等,将有助于缓解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教师能自发采取一定的压力应对策略,但缺乏自觉性与科学性,亟需予以指导。同时,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需要社会、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家长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基于2003年和2013年的省际数据,本文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出发,考察了民族地区小学和初中教师资源城乡配置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研究发现:(1)最近十年民族地区教师资源的数量有明显增加,其质量也都有一定水平的提升;(2)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在小学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距,在初中层面这一差距则基本上已被消除;(3)民族地区各省区之间的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贵州、广西、云南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相对较为严重。相应的,在政策层面需要实施差别化的教育扶持政策、落实和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引进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以提升教师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体育健身人群的职业特征和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健身人群职业分化显著,中小学教师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职业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教师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动机、形式、项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制约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压力过大、时间缺乏和身心疲惫;场地设施、体育环境与体育观念、经济状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内外学者编制量表的经验,自行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问卷,对西北地区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其对教师造成的不良影响。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很大,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绩效;职业压力对教师健康的不良影响显著地大于对工作的不良影响;不同学校、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压力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随机抽取广州市中小学495名在职教师为被试,进行相关问卷的测量,采用结构建模的方法揭示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教学效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中小学教师更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方式应对压力。(2)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教学效能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能有效缓解职业压力,提高教学效能感;而非成熟型应对方式则加剧压力,削弱教学效能感。(3)教师压力、应对、教学效能的作用机制模型达到较好的拟合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校长与教师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卡特尔的 16种人格测验为测试工具 ,对参加省级骨干培训的部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了测试。结果 :中小学校长与中小学教师在人格上存在差异 ,且整体上校长优于教师的人格特征 ;高中校长与高中教师、小学校长与小学教师的人格差异较大 ,而初中校长与初中教师的人格特征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逐渐开始采用远程网络学习方式,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是中小学教师,其个人特征对学习行为有何影响?文章主要研究了学习者的性别、学习者的学科背景、学习者所处的环境等主要特征对课程学习、在线讨论、完成作业等三种典型的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性别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不明显;教师的学科背景对网络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对网络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文章还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制订和网络教学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状况,结果表明: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取向水平呈明显层次分布,其中价值接受、价值偏爱水平较高,而价值信奉水平偏低;教师的教学动机和策略可明显分为信息传输(以教师为中心)和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倾向选择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动机和策略;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取向与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动机和策略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讨农村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自个人与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源,并分析这一压力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影响。方法: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对吉林省某地区1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自个人与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源包括职称晋升问题、不合理的日常考核评价、新课改的压力、教师个人的责任感等。结论:教师对自我的要求是一种值得维护的良性工作压力源,农村中小学的晋职、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