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考察高校教师在教学督导员听课的课堂情境下教师关注转向所蕴含的教育意蕴及启示。“被听课”体验显示,教师关注对象围绕门被打开、情绪变化、学生表现、教师发展四个方面展开,表明了教师作为被规训者所面临的理性危机及自我变革;教师作为被监督者所面临的紧张感及自我消解;教师关注推动师生互动的良性开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利用教师关注转向来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可以从厘清教师和教学督导员的权责边界、通过消解紧张感来强化教师自我与角色认同、开展相关主体间关于改进教学的互动、发挥教师关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情境认知理论主张教学应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问题情境.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情境创设的过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已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些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迷失了教学的基本方向,陷入了情境创设的误区,即教学过程形式化误区、教学素材成人化误区、教学组织活动化误区、教学场景虚拟化误区以及教学环境场景化误区.  相似文献   

3.
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业求助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策略.在学习中,将他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加以利用以应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重要的适应能力.影响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因素主要涉及到自我归因、成就目标和自尊等内部因素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课堂情境和任务难度等外部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适应性求助行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以难度适当的任务、营造支持性的班级气氛.  相似文献   

4.
通达主体间的桥梁——交往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式教学模式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师生主体间交往模式.特点是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性、互动互补性、主体创造性、生动灵活性;主体可分两类;交往包括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等交流互动和教育,并追求动态的生命和发展的灵性.交往贯穿于教学的全部环节,形式多样并富于变化.实践形式由情境任务设计、课堂互动活动、任务情境再现等组成;该模式明显提高了教学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潜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几点反思:高校教改的基本态势应由单向的育人讲台变为双向的交往平台,德育的基本过程应变教师对学生的雕塑为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的自我创造,高校使命对教师的要求应由标识性的学历和职称向实质性的素质与创新转移.  相似文献   

5.
课堂情境定义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协调的过程,它的最大特色是强调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课堂情境定义引入德育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情境定义理论也有利于促进德育学习中正迁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不断“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本文通过对几个教学片段的展示、分析、反思和总结,展现“动态生成”的理念在不同问题情境下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舞蹈课上的男生大都处于被教师与同学忽视的课堂边缘,称之为“边缘人”。他们分为内因边缘人与他因边缘人两种类型,具有普遍弱势性、边缘性与可逆性的特征。以期待视野为理论依据,重构教学期待:教师的主导干预、学生的主体内省、资源分配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将舞蹈课堂上男生“边缘人”行为进行转化,使之回归到正常课堂中心。  相似文献   

8.
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经常存在的,就学生方面来说表现为心理方面的问题行为、一般的违纪行为和偶发事件,就教师方面来说表现为教学行为不当、人格形象不当、自我认知与评价不当,就课堂活动本身来说表现为课堂活动的泛滥化、形式化、虚假化。这些问题行为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来自学生自身,但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管理不当以及各方面的环境因素有关。而要矫正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监控策略、教学组织策略、巧妙处理策略、自我矫正策略等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学策略由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心理引导和教学监控等条件性知识以及教师教学经验、反思、行为习惯等组成,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特征。其中知识部分属于学科教学知识(PCK)范畴,具有情境性和多种知识融合的特征。学科教学知识的“特殊整合”,不仅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还需要情境性教学经验。然而,中小学教师有经验缺理论、高校教师有理论没经验的问题普遍存在,形成教学策略与教学行为之间双向转化的瓶颈。为此,大学和中小学教师需要以外部利益驱动构建协同共创平台,在相同教学旨趣吸引下组成优势互补的研发团队,形成突破教学策略转化瓶颈的分层赋能与共创机制。“大学―中小学”(“U-S”)协同共创,应注重从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传授到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从学习名师经验及其教学策略创新到新教学策略文本形成的转化与共创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教学策略知识,将其以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形式融入师范生实训教学,进而实现对现有学科教学知识的新突破。只有构建“U-S”共同体,协同实现教学策略的“理—实”双向共创,才能赋予教学策略以“内容、形式和旨趣”三个维度的理论和实践生命力,才能发挥双方优势,形成规模更大的教学策略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仅囿于职业道德维度考察师德,易导致师德的“片面化”“碎片化”“平庸化”和“形式化”,无益于高尚教师人格的养成,故需跳出职业道德的逼仄考察维度还原师德之真容。师德是社会或共同体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期待,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与教书育人职业紧密相关的个体德性—德行或群体性精神风尚的总和。它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是一种先于职业道德而存在的特殊的角色道德。角色道德视域下师德逻辑地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角色美德两个维度。教师职业道德与角色道德的统一性决定了师德建设既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加强教师角色美德培养。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导者.个别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在课堂组织、实践及师生交往上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想象是教师对一切可能实现的教学活动的设想,是教师基于教学表象、教学认知和教学经验,在头脑中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多种可能性预设。教师教学想象之于教学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深化教学目标、活化教学内容以及彰显教学主体价值三个方面。教学想象以感知教学活动要素为基础,其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教学表象、整合教学表象、建立情感联结三个环节。教学想象作为教师组织和设想教学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是教师基于对学生、老师、学校、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理解而产生的对教学意义、育人价值、教育美好图景的探索、追问、期待和憧憬。教师教学想象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想象力,注重通过唤醒和增强教学想象意识、激发教学想象智慧、建构开放的教学场域,为教师提供教学想象的自由空间,帮助教师展开教学想象,促进教学想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地开花”,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发挥教学想象应有的作用,努力打造更加美好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方案,特别强调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真实情境教学源于真实情境课程,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即创设一种真实情境并以此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产生关联。真实情境教学有别于伪情境或虚假实施的情境教学,具有真实性特点;真实情境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情境教学,具有统整学习过程特点;真实情境教学有别于壁垒分明的分科教学,具有综合性特点;真实情境教学有别于静听式教学,具有活动性特点。教师在开展真实情境教学时要掌握设计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等。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回归生活世界,选取真实情境素材进行整合和加工,创设出真实情境;其次,教师要根据情境素材类型分类开展教学,形成学习成果和教学案例并将其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实现真实情境教学;最后,教师要从生活有效性、主体有效性、学科有效性三个方面,建构三位一体的真实情境教学评价体系,对真实情境教学进行反思性实践。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真实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范式由“学什么”向“怎样学”转换,从而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4.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旨在促进个体参与到群体教学活动当中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以达到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教学群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实现群体教学活动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学习和共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把“为学生”转变为“与学生”,把“被动出席”转变为“主动融入”,在教学基本形态上体现为开放性、互动性和共生性,在教学策略上注重小组合作、情境体验、游戏探究和交流展示,强调在教学实际过程和互动关系中实现师生共学和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案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行为。该文通过对案例教学特点的归纳,由此得出,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应正确定位,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时要对自身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教学中学生一般应充当"破冰者"角色、参与者角色、挑战者角色。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生命化教学理念有个体生命在场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师生生命的生成性、生命发展的丰富性等特征。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低效,师生生命"缺场";教学形式化,忽视个体生命差异;师生伪互动,生命难以生成;教学评价以成绩为终结,无视生命发展需要等方面。践行生命化教学理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命化教学理念;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为生命的唤醒奠基;实施有效教学,关照生命的发展需要;实施多元教学评价,促进生命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组织内迎合行为分为自我聚焦和他人聚焦迎合行为。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证了自我聚焦迎合行为,在中国情境下应将其"自我表现"维度划分为"彰显道德"和"彰显能力"两个子维度,开发并验证了中国情境下自我聚焦迎合行为量表。研究了组织公平、组织政治知觉与迎合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情境下,组织公平促进员工采取自我聚焦迎合行为和他人聚焦迎合行为;组织政治知觉对自我聚焦迎合行为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他人聚焦迎合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打破目前课堂教学教师问学生答的局面,创设师生合作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情境,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改变课堂教学面貌的方法有多种,实践教学、问题教学、体验教学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模式.本文讨论了课堂教学变老师问学生答为鼓励学生问的教学策略,从创设情境,激发“想问”;转变观念,鼓励“敢问”;明确要求,促进“会问”三个方面,并结合实际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情感、情绪及行为互动关系。师生角色认知与扮演水平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矛盾冲突 ,构建适合现代化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 ,将有助于优化教学结构与要素配置 ,为切实达到教学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情境的含义及类别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陈设;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教学情境是一个系统,教学双方是教学情境的两极,教学行为是其中介。当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教师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或是向学生提出一个足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这时,较为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若以学生的“学”为主导,也能形成教学情境。比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们那种认真的态度,那种执着的追求真理的精神,那种洋溢在童稚无邪面容上的情态,就会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又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应当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种教学情境,联接师生两极的中介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是创设教学情境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