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7-8,33
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培养高质量的本科小学师资是小学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必然趋势。通过中外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比较,针对我国现行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试行“分离式”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在教师教育体系经历了一次大的调整和改革后,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暴露出一些弊病,不能充分地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根据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特点,结合我国当前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现状,要加快小学教师培养体系的建设必须重点解决好培养机构的确定、办学层次的定位、培养模式的变更和培养工作的扶持性政策的完善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9):144-146
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文中在专科教育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构想。优化课程设置:三类课程合理配置,综合发展;改革教学方式:本体性知识类课程将视角由"讲"转向"学",条件性知识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发展,综合类课程灵活多样、循序渐进;完善评价制度:学业成绩以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师学前专业教育部分承担了基层幼儿园师资培养的任务,对其培养模式的探索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而战后,日本建立的一系列幼儿教师培养选拔制度,有效保障和促进了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其在幼师职前培养、选拔制度方面的经验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创建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因此亟需对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N校为研究对象,对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N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具有几个特点: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课程设置体现广博大于精专的教育倾向;专业课的开设受学分、开课制度和师资限制;(2)培养方案的形成是政策和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3)对本科生培养的评价方式单一,仅基于毕业去向。 相似文献
6.
教师素质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培养则是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前提和关键。英国教师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有着完善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为英国中小学输送了大量优质教师。但目前,英国仍面临教师紧缺的问题和提高合格教师资质标准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英国全面实施“常规教师”培训和“卓越教师”培训相结合的职前教师多元培养,形成了高校、中小学和社会机构协同,学位课程和项目课程兼具的教师培养模式,体现出职前教师培养路径多元化、经济资助制度化、学员准入规范化的特点,为我国进一步创新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周艳玲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1)
经多次修改与完善,美国已就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制定出一套全国统一的核心标准和三套依据不同学历层次的培养标准。在该标准的指导下,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关注儿童个体差异,注重幼儿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二是以实践为导向的理论课程学习。基于专业化发展的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能为我国相关领域提供参考与借鉴,有效促进我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已有50多年的历史,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前院长、伍德罗.威尔逊国家基金会主席阿瑟.莱文对全美国1200多所教育学院的教师培养状况进行了4年的翔实研究,提出了综合大学型教师培养模式(项目)的"优秀标准",并以此标准对美国各综合大学型的教师职前培养实践进行了审视和批判。这给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些启示,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走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改革之路,并建立起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进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刘丽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3):101-103
德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学习期限别具特色,不仅重视师范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对未来教师的出口把关严格,保证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其中很多经验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逐渐趋向于开放化、多元化.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实行的3+1、3+2、4+1、4+2等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3+1模式培养周期短,注重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3+2模式重视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教育实习特色鲜明;4+1、4+2模式中,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重,适应了社会对高水平师资的要求.这些培养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有如下几点启示,即:应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增加教育课程比重,强化教育实践训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俊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7(2):52-60
目前,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主要有全科模式和分科模式两种。二者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施结果、师资要求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从学科分化与融合、小学阶段的课程政策、地域发展差异及小学教育的特征分析,两种模式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无法从整体价值上区分二者的优劣。两种模式可各自坚守传统的办学思路相向而行、突出特色;也可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以共融、贯通、结合以及互补的方式来加以改进和优化。基于小学教师成长过程,应以教师不同素养不同阶段发展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和构建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7-130
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个高校与中学合作的H型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即以双导师为抓手构建合作化的培养模式,以课程群为目标建设特色化的课程体系,以大课堂为理念重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七个一为基础搭建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姚玉环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9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职前开始的观念基本确立,但职前教师教育仍在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培养模式下运行,因此,构建可行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群体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15.
王树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5):132-134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前职后课程体系相互独立,互不关照,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各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与实施机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规划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培训,合理确定各个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使得教师教育各阶段的课程设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照,形成科学合理、体系连贯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职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逐渐转向实践-反思取向,而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秉承理智主义取向,固守着远离实践的封闭式培养模式.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就是这样一种适时所需的职前教师培养平台,它以认知学徒制为基本形式,以大学教师、小学教师与大学生合作互动为内在机制,为职前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习得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仍有许多争议,培养效果尚未得到实际深入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选取西部某市农村全科小学教师为典型案例,实证探讨农村全科教师培养效果,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在就业地域上,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基本实现定向农村就业,但以乡镇中心小学就业居多;在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情感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总体上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但多数“未来不愿意在农村长期就业”;在多学科教学的全科特性上,主教1门兼教1门是常态,但是音、美、科学等学科胜任度仍相对不足。研究建议:完善就业政策和流动机制,科学化服务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就业;多方联动、完善服务体系,填补农村全科小学教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职前聚焦“一专多能”、职后体现“教为所长”,发挥农村全科小学教师优势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118-121
培养反思型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养的需要。但目前高师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中还没有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内容。教育实践是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理想平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学刁反思理论、研究指导老师反思实践、进行教育反思尝试、探讨教育反思经验、交流教育反思体验、引入科学反思评价等等方式来实现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共同体关注学前师范生专业素养的习得养成,更关注职前培养生态系统中主体间“一体化共生关系”的构建。基于共生理论审视我国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发现,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实践面临共生单元中协同主体力量的式微,共生关系中协同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协同文化的漠视等生态困境。建构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共同体,必须彰显共生单元生态位,构筑多元主体网络和建立共同愿景;打造共生关系生态链,释放互惠共生动力和强化协同育人功能;迈向共生环境生态圈,营造正向文化生态和改善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