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哲学探究方式的转变——从“追根究底”到“把底问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求是学刊》2001,28(5):25-31
“爱智慧”是一种“追根究底”的哲学探究方式 ,它奠定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 ,在西方形而上学发展演进的历程中展开了一条“哲学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哲学探索之路 ,却又是一条布满陷阱、充满迷途的运思之道。这种哲学爱智达到顶点 ,必然不满足于只是不停地更换“最终基础”或“最后根据”(“底”) ,一旦哲学的追问出现了把“底”问“破”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哲学爱智梦想的幻灭。哲学探究方式从“追根究底”到“把底问破”之转折 ,反映了西方思想以此种方式向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转向。这种探究方式的转变标志着那种建造某种“通天塔”的哲学传统的幻灭。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对诸如马克思道德概念、共产主义理论等一些核心思想中始终存有“应当”与“是”的涵义之争。解决这一争议需要我们追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进一步考察实践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转向中的内涵转换、演进的过程。康德划分了现象必然世界(“是”的世界)与道德自由世界(“应当”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人类的道德实践诠释为“应当”按照自我颁布的道德法则去行动。谢林“绝对同一”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由先验向绝对观念论的转向。黑格尔哲学中继续秉承了实践概念“是”的内涵规定,并将其进一步演绎为主观道德外化为客观伦理的人类精神历史运动。马克思以实践辩证地统一了主客体,赋予实践概念以“改造世界”的全新内涵,但其“本质对象化”的生产实践中仍然保留了“是”的内涵范式,并将其融贯于道德意识形态、共产主义联合体等其他核心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是以“和解”概念为核心的现代性话语传统的开创者,他不仅意识到现代性的内在分裂,而且自觉把“和解”作为理性的目标。然而由于形而上学的重负,黑格尔并未实现其哲学承诺。在他之后哲学进入一个后形而上学时代,现代性的诊断与和解的可能性不再是一个思辨哲学问题,而是历史实践问题。现代性话语的社会理论化以及激进的实践论转向开始于青年黑格尔派,并最终在马克思那里得以确立。“和解”问题既是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也是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揭示了中西文化和哲学的异彩之处及形成原因,指出文化发展的三个路向和人类文化的未来趋势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试图将儒家的“仁”与西方的生命意志等哲学打通,用直觉主义为儒学辩护,因而造成了如下三种理论局限:一是儒家的“仁”本质上与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直觉是矛盾的问题被悬置,从而呈现理论拼凑问题;二是忽略了中国创造力文化资源和柏格森创造进化哲学的相关性,使其提倡的文化复兴还是儒家文化的复兴;三是对文化复兴只强调“应该复”而缺乏“如何兴”的思考,从而难以展开基于自己的哲学问题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改造的哲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8):74-77
我国在形成现代公民观念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作用。儒家"修齐治平"思想讲求"推己及人",将个人与他人、"个性"与"公共精神"有机地、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势必会在我国现代公民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吸收西方现代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改造中国哲学,在谋求传统哲学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就哲学方法而言,冯先生至少在以下两点上区别于以逻辑分析见长的维也纳学派、新实在论等西方现代实证主义哲学:一是,他不赞同维也纳学派否认概念的客观意义,把逻辑分析单纯限定在语言逻辑的范围,并由此出发取消形而上学的作法,主张由“辨名”(分析语言概念)而“析理”(认识客观实在),运用逻辑分析方法重建形而上学;二是,他认为逻辑分析并不是唯一有效的哲学方法,主张理智与直觉互补,认为在运用逻辑分析方法讲形而上学的同时,还必须求助于“负的方法”,即直觉方法。一、“讲形上学不能讲”冯友兰说:“真正底形上学的方法有两种: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物质生产为原点,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为两个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性艺术、商业化艺术、自由艺术,乃是马克思艺术哲学勾勒出的艺术的三种形态。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理论框架,突破了单一的艺术意识形态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曼的社会学理论主张把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的现象全部纳入系统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该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一种“去中心”的德国观念论模式。在哲学层面,该理论与黑格尔哲学一样,核心问题都是“自身”与“他者”的“反身性”关系。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卢曼的解释基点是“同一和差异的差异”,而黑格尔的则是“同一和差异的同一”。具体到政治哲学领域,黑格尔将普遍性和特殊性扬弃到个体中,构成其政治哲学的本体论基础,而卢曼则将个体“消解”进了社会的诸功能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哲学作为哲学”这一重言判断,要从关系中去理解。“哲学”与“科学”都运用概念;但“哲学的概念”是“辩证的概念”,它自身变化发展。“辩证的概念”为“自由的概念”,以“自由概念”建构起来的“哲学大厦”,是“可移动-可变化”的“自由大厦”。概念是“自由”的,亦即概念为“创造”的。“哲学”为创造性的学问。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没有常规工作”的“科学”,“哲学”只是严格意义上“范式”的科学。在某种“哲学原则-范式”指导下进行的对具体问题的“解题”工作,主要是“科学性”的,而科学家在进行“范式转换-科学革命”工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做“哲学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稻盛和夫汲取人类历史优秀文化遗产 ,其中包括对儒家伦理道德进行改造、创新形成其经营哲学。“天人合一”是儒家哲学的基本命题 ,稻盛也把天赋予意志 ,奉行“敬天爱人” ;“心性论”是儒家伦理的核心 ,稻盛经营企业“以心为本” ,对员工实行“大家族”式的亲情管理 ;先义后利 ,重义轻利是儒家的义利观 ,稻盛一反无商不奸 ,坚持“利他主义”的经营理念 ;品行修养是儒家的立身之本 ,稻盛按照“每天自我反省”等“六个精进”的修身内容 ,磨砺人格。稻盛的经营哲学 ,贯穿着儒家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认真贯彻“双百方针”,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开展了大量哲学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令人喜悦的繁荣景象,取得了许多成绩:第一,随着体系之争的日益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由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尽管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哲学"的形态演变。这一形态演变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从"客体论"到"主体论",再到"存在论"和"价值论"转换的内在逻辑。而形态演变和内在逻辑转换,又意味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实现了从照着"宣讲"苏联模式教科书,走向了创造性地"回到"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最终走向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存论转向是整个当代哲学转型中哲学存在论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本体论向奠基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上的感性的、历史性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变革及其蕴含的生存观的历史性变革 ,构成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观念前提。相对于生存主义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以及后现代强势的相对主义而言 ,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实践生存论思想其实才是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真正目标 ,因而将深刻影响和主导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历史性的人类方向。生存论转向并不是课题性的 ,而是始终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中蕴含的人及其生存的历史的未完成性恰当地体现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未竟性 ,并由此提供了一种克服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信念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现代哲学意义上的人学,内容上与传统哲学中对人的各种问题的研究不同,方法论前提上与科学对人的研究不同,学术性质上与人本主义哲学不同。中国的人学思潮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既是受国际人道主义文化和人学思潮的影响,又有着国内社会、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中国的人学界先后思考和讨论了人性论、人格论、人学价值论、人权论、马克思人学思想、现代西方人学观念转换、中国特色人学课题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章忠民 《求是学刊》2001,28(5):38-44
在社会历史的巨变中 ,西方哲学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重大的转型。近代哲学因其固有的神学—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论性质 ,不仅与当代社会发生了严重冲突 ,更是陷入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这在现代哲学的视界中便被冠以“传统形而上学”而遭到严厉的批判、解构。西方哲学的发展由意识哲学、认识型哲学转向语言哲学、实践型哲学 ,从而使得哲学由抽象的逻辑概念的阴影王国、思辨的精神世界朝向事物本身 ,返回到生活世界。对西方哲学的转型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不仅是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的重要前提 ,还可为西方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6.
高云球 《求是学刊》2006,33(2):49-53
20世纪后半叶哲学的后现代化运动风起云涌。人们对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后现代思潮赞赏有加,却忽略了以肯定形式出现的过程哲学对后现代化运动的特殊贡献。后现代主义以颠覆传统形而上学为己任,单子论与二元论是其两块基石。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关系实在论、事件本体论和内在价值论建构起来,这正是对单子论和二元论的有力批判。过程哲学在后现代运动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试论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学术交流》2006,23(11):5-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社会进步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在整个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然而,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重卢卡奇而轻葛兰西研究的局面,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远未被发掘出来。以往的研究和评价或者满足于对葛兰西实践哲学作定性研究,以判定其实践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阵营为旨归;或者把葛兰西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以探寻葛兰西实践哲学对后继者的影响为目的。但是,上述的研究恰恰忽视了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这一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葛兰西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对马克思哲学所作的解读、从哲学理解范式根本转换基础上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所作的全新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其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客观性”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并引申出所谓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概念的引入来解决这个问题,而现象学则引入“主体间性”概念试图消解这个问题.这两种方案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共同之处,即对于相对主义、主客体关系以及人类生活意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哲学恩格斯“哲学终结”观的若干比较与分析外推背景下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一种辩护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海阔天空各自飞”: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萨特:前进一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合”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认知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人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本刊哲学栏目将进行调整。取消原有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美的探索”几个专栏 ,新开设“当代哲学问题探索”专栏。计划每次以某一个具体的哲学问题为核心组稿 ,每篇论文均为独立文章 ,字数要求为 5 4 0 0字、72 0 0字、95 0 0字三种任选 ,最多不要超过 1 1 0 0 0字。该专栏近期正在组稿的选题有 :1 .生存论问题 ;2 .哲学方法问题 ;3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 ;4.发展伦理问题 ;5 .形而上学问题 ;6 .心理学哲学问题。还将根据作者队伍情况及学术研究新进展陆续推出其他选题。竭诚欢迎国内外哲学专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