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乡村教师研究回顾与新时代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教师研究历经近百年发展,研究成果从极度匮乏、逐渐丰富、质量提升、快速发展到“重心下移”,日渐成熟。回顾这一发展历程,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学理支撑。通过文献计量统计与描述分析可知,中国乡村教师研究主题涉及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身份认同、队伍建设、专业发展、培养培训以及相关政策研究、乡村社会发展、域外视角等。其中探讨了诸多实践问题,促进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和跨学科研究范式,明确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即:乡村教师发展问题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根本问题;乡村教师政策制定与实施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应把如何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乡村教师研究的核心问题。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问题解决措施不完善、政策实效测评欠缺、思想体系建构较弱等亟待改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应加强“十四五”规划期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与推进研究、“互联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模式研究、技术赋能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以及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教育情感、教育认识、教育素养和教育机智等。教育情感是教师专业化的动力条件,教育观是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条件,教育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个人能力条件,教育机智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各种要素形成路径的有机综合就是教师专业化的形成路径,而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转化吸收和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是所有要素的有机综合运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话语身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话语与身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话语身份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阐释、结构的宏观主导与微观参与、定位的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身份的生成提供了学理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身份建构,有赖于知识传播与价值导向、资源调控与启发教育、行为规范和伦理评价等功能的集体发力,也需要借助“排头兵”式预设策略、“放大镜”式凸显策略、“圈内人”式移情策略、“显微镜”式评价策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现有相关研究都强调了专业身份认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理解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则充满挑战。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试图从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定义、自我的定位、能动行为、情绪、叙事和话语、反思的作用等维度来理解教师身份认同。另外,也特别关注了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关系,探索其对教师教育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教师身份建构的历史变革和内涵诠释为切入点,分别从育人者身份、学习者身份、研究者身份、领导者身份四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身份建构面临的现实困境:教师知识权威地位削减与教化难度陡增;教师浅层学习泛化难以应对智能时代挑战;教师研究遭受数据素养瓶颈与情感距离障碍;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培育滞后于智能教育变革进程.据此,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身份建构的实践路向:以知识融通与德性教化为抓手,增强智能教育素养;以学习内驱、监测与互惠为重心,走向智适应深度学习;基于数据思维与情感互动,增强教师智能情境研究力;根植教师领导的人性优势,培育教师智能教育领导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对推动教育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提升意义;其次,从意识层面、资源层面、能力层面、道德层面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最后,从意识先行、资源支持、能力支撑、道德约束四个方面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保障。新时代的创新型教师应自身具有较高的创新素养与能力,能够担当“创造性教学”和“为创造力而教”的双重使命,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质、独立的教育见解与批判反思能力、深厚的学科理解力、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为创造性而教的能力。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以创新型教师的特征养成为目标,优化学科理解能力与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强化过程教育,聚焦创造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思考、探讨教师教育学科内涵及其建设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应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应有“教师学”内容;第二,应有本学科及跨学科课程、教学与评估的内容;第三,应有教育学的内容;第四,应有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教师教育专题探究的内容;第五,应有实习、行动研究、实践与反思的内容。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优秀教师,因而应注重和加强教学的学术性研究。这就需要处理好专业理论、实用技能以及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升教学的学术性推动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教师教育改革应注重学科建设,注重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性、政策性、科研性和专业性。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既要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又要顾及我国的国情、国策以及地方因素,通过探索教师教育的不同范式、多元理论和实践路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母机,本研究目的是通过现实总观和基本理论论证,倡导在教师教育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必要的教师教育路径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其形式是渗透教学,以多种方式整合和一般教学相整合。这一教育形式的前景是克服教师个人素质和外部环境双重阻力,使之成为媒介生活反思本身。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经历了前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并正向信息化经济变迁,这种变迁也使教师经历了兼职人员、职业教师和专业教师三种不同身份演变.教师身份的演变使教师教育由自然养成方式发展为封闭式师范教育,进而发展为以大学为主体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我国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处于以信息化经济为发展方向的前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经济并存交融时期,因此,教师教育的走向也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和教师信念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信念对大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如职业信念和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学科信念和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学生信念和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提出了构建大学外语教师完整身份认同的途径:关注教师的独立性和自主行,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是实现完整的教师身份认同的前提;建设学校共同体是构建大学外语教师完整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这对于外语教师发展研究和外语学科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数据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拓展和延伸,已经成为教师将教育数据转化为有意义教学信息的关键。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作为引领和指导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是评估我国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发展水平、评议教师数据素养的优势和薄弱点、探索教师数据素养培养路径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共10个省份的3 565名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我国教师数据素养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评价体系与实施路径,面临较多的现实难题。为应对教师数据素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推进教师数据素养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的转变,我国教育部门可从政策保障、标准引领、试点先行、项目推进等4个方面入手,助力教师数据素养水平的提升以及向"数据主义"素养评价方式的转型,进而增强教师数据素养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精准性,同时为数据驱动教学时代的整体改革提供先行经验,进一步坚定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教育评价变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主体意识是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培养的焦点。教师主体意识是教师对自身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本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认识活动,对其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感受,以及为了争取获得主体地位,主观能动地使自身得到发展的意愿。教师主体意识包括教师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发展意愿三方面,对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价值在于三大要素分别作为“方向盘”“引擎”“油门”,共同驱动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发展,这是诠释主体意识对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作用价值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与自我概念紧密关联。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从进入教师教育之前到进入教师教育,且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演进。但是,教师教育始终是职前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将来的研究应该侧重于教师教育促进和发展职前教师专业身份的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新手教师身份认同是一个文化过程,是新手教师原有的文化特征与新的文化情境 不断碰撞、抉择、融合、重构的过程。从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视野出发,以文化为核心,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30位高校新手 教师的深度访谈、观察及实物分析进行三级编码,建构影响因素模型,剖析影响高校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揭示文化与高 校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期为探求真正促进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有效重构路径提供科学的依据和重要的实践 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入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对外文化传播中MTI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外文化传播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提出译者在对外文化传播翻译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MTI教育的蓬勃发展对翻译教师提出新的职业素养要求,MTI教师的复合身份由三个层面组成:译者、翻译教师、MTI专业教师。这三种身份决定了MTI教师在对外文化传播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对外文化传播的践行者、研究者和对外文化传播人才的培育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大数据助力教育改革,促使教师不断提升其数据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数据知识、数据意识、数据能力、数据道德等要素。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是一种促进教师适应数据应用场景,发现数据、挖掘数据、使用数据,为精准的教学供给提供决策参考的长效机制。回答数据"从何来""为何去""如何用"三个问题,是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的逻辑起点。教育数据需要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去发现,并利用其验证某些教育问题,通过分析反映实然状态的数据来寻求应然的教育应对策略。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包括:计划(确定问题与数据准备)、实施(教学实践与数据收集)、观察(数据分析与学情诊断)、反思(数据循证与教学改进)四个环节。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策略主要包括营造校园数据文化、搭建教师发展数据仓库、建立跨界行动研究共同体、推动数据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应注重与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相结合,将"数据"作为深入洞察教育实际和透析教学实践问题的基本手段,经过"数据上移—数据下沉"这一过程,促进教师数据素养的养成,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决策由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循证"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outheast Asi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SEAMEO)于2015年提出了“振兴教师教育”战略。该组织及其下设的区域中心,联合其他区域组织和区域内各国积极开展有关教师教育的活动和项目,在区域内形成了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合力。2018年7月正式出台的《东南亚教师能力框架》,是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行动之一。该框架从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视角,明确了新形势下东南亚教师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一般能力、使能能力和成功行为,并提供了一套评估工具和关于能力提升的路径建议。分析该框架的形成过程和内容可以发现,其具备人本性、发展性、指导性和区域性四个基本特点。该框架将推动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完善本国教师标准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并在区域层面促进教师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助力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的塔尔图大学是爱沙尼亚最早开展师范教育的高校,既反映了本国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缩影。塔尔图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经历了从通过技能提升获得教师职业身份、培养理论基础夯实的从教人员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嬗变。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教师候选人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依托主题将教师教育知识统整为课程内容,推行“反思—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及依托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评估手段,彰显出课程内容注重时代性、课程设置以学习者中心、课程谱系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以及课程制定与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