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极具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论界比较关注的台湾作家之一。其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更有自身的特色。总体而言,白先勇小说有三个创作特色:“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具体来说:(1)白先勇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使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传统于现代;(2)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悲剧性方面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3)在历史流变下的“对命运的感悟和思索”以及异域文化下的生存和放逐的视角下,白先勇小说富有感伤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创作于1958—1962年间的11篇短篇小说,被视为是白先勇的早期创作。本文对白先勇早期创作的主题进行了追索,认为在这些作品中,白先勇以“残缺的爱”作为自已艺术呈现。的视域选择,对人们渴求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而事实上却总难如愿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独特的展示,并从社会现实、生活经历、思想观念等角度对作者形成这一创作主题的深层动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白先勇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小说艺术家。在“横的移植”和“纵的继承”的交点上,白先勇以其深厚的文学根底、出众的艺术才华以及对文学的独特领悟建起了一座瑰丽的艺术殿堂。也许我们并非一定要称他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中的奇才,”①但他的小说创作无疑确立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学上的坚实地位。 白先勇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台湾现代派文学盛行之时登上文坛的,他的创作一开始便受到现代派的影响。早期作品主观色彩浓郁,多用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少见对现实生活作客观冷静的描写,大都以青春和性爱作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白先勇塑造出了一批“美国化”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白先勇的作品中表现出原罪的道德观念,对人性的思考与表现有了独特性与深刻性;受西方现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影响,他追求小说的艺术之美,注重文体形式与叙述技巧的运用,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合一,创造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他站在美国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冷静客观地表现台北人的生活,表现他们深层的内心世界。在他的笔下,无论是“纽约人”还是“台北人”,都与他所具有的美国因素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石杰 《南都学坛》2023,(2):43-47
云岗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很强的亲和力。他既能植根于生养他的那片土地撷取生活,潜心写作,也有将思想和生活转化为文本的表述能力,对悲剧的叙写便是他忠于生活、思考生活的表征之一。他笔下的悲剧内涵丰富,成因从内到外,不仅有中国传统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美,也有西方传统和现代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美,是作家对生活做深入思考、对创作领域做深度开掘的结果,作品也因此而更深刻,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贾玉民虽然巴金自称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受西方影响的一个”,虽然他曾激烈地否定过中国传统文比,认为“我们正需要忘掉一切,以一种新的力量向新的路上迈进”,①但是长期以来,读者和研究者们也逐渐地注意到了他的某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部现代悲剧中蕴涵的占希腊传统悲剧因素,以及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悲剧特征和作者独特的悲剧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8.
对白先勇来说,对存在主义的持久兴趣来自一种境遇的相通和自我认同建构的需要。白先勇的小说表现出个体存在的焦虑和民族文化的忧患。前者映照出作者个体生命认同困局;后者则寓示着战后台湾以及海外中国人存在困境。将个体悲剧融进民族国家的历史叙述,是白先勇能够不囿于西方现代派、建构中国现代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文学传统中悲剧作品占主流地位,这源于《旧约》和古希腊的艺术传统。“厄普代克的悲剧”有双重意义:一是指厄普代克秉承了这一西方悲剧文学的创作传统而提高了他的文学地位,他在“兔子四部曲”中就表现了长达四十年的美国式的悲剧生活。二是指他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即他违背了部分传统而在作品中出现了太多的性描写。这样,他的文学地位就被降低了一些,从而成为他自己的悲剧。因为在西方的文学世界里,作家的地位高低主要是由其作品的悲剧性描写及其道德层次的高低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鸿篇巨制之一。这部作品以它那宏大的规模和史诗般的笔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群,表现了他们在险恶的环境中所进行的挣扎、奋斗以及他们不可逃避的悲剧命运。在这么多的形象中,吴荪甫无疑是悲剧色彩最浓、也是作者刻划得最成功的一个,他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但对这个形象的评价,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纷,莫衷一是。有代表性的是这么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吴荪甫是一个“刚毅果断,富有胆略”,“雄心勃勃地想摆脱帝国主义控制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家”;另一种则认为他是一个“喝血自肥者的卑  相似文献   

11.
以斯坦纳为代表的“悲剧消亡论”认为,悲剧在现代已经消亡。从作为一种戏剧形式的悲剧来说,斯坦纳的观点具有其合理性。威廉斯认为不能仅从悲剧传统来论述悲剧,应将悲剧传统和悲剧经验相结合。每个时代都有其包含特定情感结构的悲剧经验,从悲剧经验入手,悲剧在现代并没消亡,而是表现为革命悲剧。延续威廉斯的这一思路,悲剧观念在当代已广泛渗入到以电视、电影为代表的视觉媒介之中,悲剧在当代表现为一种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体现了他重要的重情尚真的“情教”思想,他的创作重点在众女儿身上,寄托了他的情教理想。同时作者自己又封号“绛洞花主”,认为自己是护花王子,呵护体贴着青春女儿们花朵般的生命。可到头来“干红一哭,万艳同悲”,所有花朵都凋零了,进了葬花冢,给人感觉即使这部作品是悲剧,也是富合美的悲剧,是饱含情的悲剧,是令人惋惜的女儿们的悲剧。《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而且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悲剧,更是一部提倡情教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部现代悲剧中蕴涵的古希腊传统悲剧因素,以及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悲剧特征和作者独特的悲剧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小说史上有许多爱情悲剧作品,但真正的爱情悲剧作品是在宋元以后出现的,特别是“三言”中的几篇。真正的悲剧作品中,悲剧形象不仅仅以苦难来博得人们的同情,更重要的是以反抗赢得人们的尊重与赞美。“三言”中之所以出现真正的爱情悲剧作品,是因为作者具有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体现为“命运的喟叹”、“痛惜的哀歌”,作者悲剧意识的产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一清乡土小说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呈现西南巴蜀地区的乡土景色与风土人情,展现农村底层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世界。最核心的是李一清始终专注于现代与传统的较量,刻画现代人处于一种传统文明被现代文明取代的焦虑中,揭示出人类所处的困境,镌刻人类在此种困境中的反抗与挣扎,这种反抗精神本身就蕴含深刻的悲剧意识。以他的《山杠爷》、《农民》以及《木铎》三部长篇小说为主,从悲剧人物的形象塑造、悲剧人物的悲剧指向以及悲剧意识的意义三方面对其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补天》是一篇颇有争议的小说。争议的关键在于对“油滑”问题的不同理解。本文撇开这一问题,通过同等看待作品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上的功能,对该作品重新作整体的阅读,认为《补天》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上都服从于通过“人神对立”表达人类异化的悲剧这一总体构思  相似文献   

17.
巴金:凡人悲剧三重奏吕汉东具有强烈现代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巴金,把他从黑暗社会和痛苦人生中所感受到的忧郁性情感对象化,为我们贡献了一系列悲剧作品。在他的凡人悲剧系列作品中,从反封建的总主题出发,塑造了周如水、高觉新、汪文宣等好到无用者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原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争论较多的作品之一.建国以来,由于具体的历史原因,曾给予错误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完全失败的作品……所表现的是人类对于抽象的命运的抗争──一个非科学的传统主题”①,被认为是曹禺“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因而在一个贫瘠的生活土壤上建起的戏剧大厦,经不起现实的逻辑的推敲和考验”②。这些评论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也是肤浅的和不公正的。这是采用具体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评论模式的结果,而这种评论模式对于文学评论是极为有害的曹禺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的早期剧作无疑是我国现…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一部评述美国对外政策的作品。美国《现代历史杂志》(1961年6月号)介绍说,本书作者之所以应该受到重视,不是因为他作出了出奇的结论,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具有独创的和敏锐的内容。作者见解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他认为美国人认识和处理国内外事务时,一向遵循着一种“民族形式”.作者在分析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的外交事务时,也无法减轻他对“民族形式”的持久作用的悲观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遭遇坎坷 ,充满悲剧色彩。本文从他的文学创作、生活及为国捐躯几件事上指出他的悲剧性 ,认为他一生的悲剧也是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