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现代化”至今仍然是我们民族的追求和梦想。现代化“一方面仿佛是我们未来命运的宣示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百年未了的悲情刻写。”① 但是我们对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长久以来都不是很明白的。现代化追求的就是“现代性”(modernity)。虽然西方社会比我们更早地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更早地意识到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异 ,但系统地反思什么是“现代性” ,也是晚近才开始的。现代性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综合概念 ,它可以从经济、政治、宗教、艺术、哲学多方面来理解。一般说来 ,“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 ,而“现代性”这个概念用来标志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及其与传统社会的本质差别。本文并非对于现代性和现代性问题的专门研究 ,而仅是从学界已经做出的研究出发 ,对这一概念择要描述 ,②以资说明原创文化研究为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消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由于受过度节俭型传统消费文化的不利影响,是没有首先产生和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要有效促进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创新传统消费文化,系统构建新型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的现代性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文化哲学兴起的旨趣在于寻求一种阐解当代中国文化现象并反思中国现代化的成效与质量的哲学样式。这决定了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得以开展的现代性立场。但是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 ,这一看起来确定无疑的立场还需要为自身的合法性作必要的辩护。由于当代中国总体的后发展现状 ,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从客观上“滞后”于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现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的演进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代西方文化哲学在 19世纪末、2 0世纪上半叶的兴起 ,这也可以看成是对康德式的启蒙现代性思想的一种回复 ,现代性直接成为现代西方文化哲… 相似文献
5.
6.
现代性起源于西方世界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现代性就是西方的文化专利。在更广的意义上 ,现代性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西方性”只是现代性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存在着许多或隐或显的现代性因素。如何识别、发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以培育和提升中国现代性 ,就成为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重大学术问题。 2 0 0 4年 7月 7~ 9日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合办的“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国际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佛大学、香港…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社会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一种属性.现代性的矛盾就是文化现代性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抵牾冲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始终是一个必要的层面.现代性与文化之间的互动使现代性文化的构建成为可能.技术、社会和政治的支配性逻辑驱动了现代性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最后,文章从边陲及中心二元范式出发,阐述了现代性文化认同中的困境与矛盾,剖析了全球视野内现代性文化认同过程的模式及其内在支配动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食品消费安全保障措施缺失,除了经营者不法经营与监管者监管不力外,未充分发挥消费者对经营者的制衡也是其重要原因。我国传统消费文化所蕴涵的某些消费审美、消费心理等消极因素极易诱发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和供给,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的缺失是食品安全隐患产生的重要诱因。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加强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的培育,消费者应树立为自己的食品消费安全承担责任的意识,培养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参与意识,增强防范不安全食品的忧患意识,营造公民社会的消费文化氛围,筑牢消费者自身安全防线,推动食品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9.
赫勒与马尔库什的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都将文化概念与现代性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都指出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悖论性存在.然而,在基于文化悖论的现代性危机究竟是什么,如何对待现代性文化悖论上,赫勒与马尔库什却走向了不同的方向.马尔库什认为,现代性同一性规则消除文化悖论的企图正是现代性危机之所在,赫勒却认为,要克服现代性的危机就应该取缔文化悖论.二人对克服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不同努力反映了布达佩斯学派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布达佩斯学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20世纪晚期,作为卢卡奇的得意门生和学术伙伴,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在研究主题上经历了一次微观的文化转向。他们从早期对异化、人道主义等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倚重转变到后期对文化、后现代、科学与艺术等主题的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关注和分析当代现实问题,形成了体现该学派传统的现代性文化理论。通过简要评述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揭示该学派为现代性文化寻求多元化发展道路的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1.
对东亚观察家们来说,在东亚社会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是值得注意的:首先,虽然东亚远不是联合的或统一的整体,但从传统上说,东亚或多或少在文化上是同质的,或者说是一个汉化的世界或“中国文化圈”或“汉文化”世界(Fairband等,1989:1;Tu wei—ruing,1993:xii)。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性有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等三个层面。感性现代性是被解放的享乐欲望 ,理性现代性是理性精神 ,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包括艺术、哲学以及宗教等 ,是对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的批判。中国现代性的历史 ,存在着感性现代性没有充分发育、理性现代性缺乏科学精神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 ,以及反思—超越的现代性即哲学、审美以及宗教的缺失等根本性的缺陷。这些问题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13.
14.
15.
“全球性”与“现代性”可能是目前人文社会科学中最热门、使用率最高的概念了 ,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极其密切 ,以至人们提起一个 ,就自然会想起另一个。然而问题在于 ,“全球性”是一个空间性概念 ,是对于全球范围内人类生存状态趋同性的界定 ;“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性概念 ,是对于“过去—现时—将来”的时间链中“现时”这一时间段的特点的概括 ,二者何以能够如此密切地相互交叉、彼此融通呢 ?二者交叉融通的关节点何在呢 ?当今滚滚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冲决一切制度、地域、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的固有差异 ,拆解着以往矗立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种… 相似文献
16.
荣格的文化建构思想是建立在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荣格坚信,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所以东方精神和西方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相通的。“集体无意识”就是他所找到的共通层面。在他看来,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必须放弃一种外在性的立场,坚持一种内在性的立场:“用心灵去体验”、“在我们的内心寻求”异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在“牺牲”本土精神的同时,“站在自己的土壤上”。只有这样,我们所完成的文化交流才是在“集体无意识”这个根本共通层面上的灵魂的震颤,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涉猎。这种思想有助于我国学界摆脱文化建构中的民族主义和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视觉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城市视觉文化形象的城市建筑为主要问题,首先阐述北京城市视觉文化的历史“余韵”与现代性“崇高”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转变,在此基础上论述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然后从视觉文化理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姚文放从文化的运作体制来着,当代审美文化与以往相比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那就是从生产本位走向了消费本位,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从生产型文化走向了消费型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历来文化就是作为商品而生产的,文化产品的买卖就... 相似文献
19.
消费在传统经济学中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个体的经济行为 :消费者在成本最小、效用最大的理性判断下 ,根据价格和个人偏好购买商品、进行消费 ,获得使用价值并得到个人满足。但是现实的消费行为并不是都能用数据、曲线来解释的 ,正如消费“哈根达斯”雪糕不是消费雪糕而是消费它的广告(“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中体现的文化意义那样 ,因此引入社会的、文化的因素 ,并将消费行为置于社会、文化系统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消费并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还是一种共有行为 ,是一种同时为许多人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文化。因而消费不仅… 相似文献
20.
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法国社会学家,在国际社会学界广受重视,许多西方社会学者对他进行重点研究.S·拉什曾这样说过:"20世纪最近十多年社会学中最为发展的领域,无论是在美国、英国、德国,还是其它国家和地区,无疑当推文化社会学,而布迪厄是最有影响的文化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