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激进的地理学家一直在悄悄地帮助我们理解空间在塑造资本主义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度致力于研究“地区文化描述或距离经济分析”的地理学,已经开始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中扮演角色了。新的地理学探讨如下问题:在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2.
觉醒与蜕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部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文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状态?它的发展动向如何?这是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历史学家告诫我们,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在。因此,反思我们的文化传统,探求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我们的迫切任务。一、文化惰性与历史敏感性关于文化,人们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见解,以至于很难找到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我们暂时采用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在其1871年所著的《原始文化》里提出的概念:“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从文化层次上看问题,是最高的观察层次。那么,文化这个尽人皆知的术语,究竟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说它是最高的观察层次?从文化层次来观察今天的世界,将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关于文化的定义,文献记载有150多种。其中,赫斯科维茨认为,文化是人类环境中的人造部分;欧·奥尔特曼等指出,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的信仰和知觉、价值观和准则、习俗和行为,是用来表示认识、知觉和行为以意见一致的方式为某一群体的人所共有。“一致”是文化这一概念的中心特征,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信念和习俗涉及到的不仅是“内心的”和“行为的…  相似文献   

4.
诉讼文化论     
“文化”一词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在现代社会学著作中,它主要指特定社会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所生成的环境反应模式,这其中包括行为方式、信仰、态度、观念、价值取向、推理方式和感性认识等。换句话说,文化,反映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在许多方面的共同行为方式和思想的构成。关于“诉讼文化”概念,要在着手研究之初根据社会学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论来下一个定义,我们认为,所谓诉讼文化,是指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与诉讼机制有关的规范、设施、制度、理论、观念和价值等一切成果的总和。实质上,诉讼文化是一种综合宏观研究诉讼问题的代名…  相似文献   

5.
“文化”意义的《文心雕龙》和对它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谓艺术生产就是作家、艺术家把自己的种种心理、意念(理想、愿望、知觉、情趣、美感、想象等),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各种手段,变成可供人感知的物化、象征化或符号化的具象。作者的心理、意念不能脱离民族、社会、时代文化的制约,他的产品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文艺是典型的文化事象,古往今来一切文艺作品都深蕴着文化内容。而阐发人们对文艺认识的理论著作则能体现出一定理论形态的,较为系统的文化观念。《文心雕龙》在今天看来并非纯文学理论著作,它的理论所涉及的范围比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要宽泛  相似文献   

6.
贺昌盛 《唐都学刊》2003,19(3):25-29
这里所说的中国“西部”的概念 ,应当区别于单纯以地理学或经济学的尺度所划分出来的那种区域性的概念。它既不同于一般所认为的中国西北、西部陲疆和西南等在地域上的综合 ,也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所谓欠发达的或有待发展的西部经济形态 ,所以 ,不妨称之为“文化西部”。所谓“西部文化” ,主要是相对于以农耕文明形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和以现代都市文明形态为基本范式的京、津及沪、穗等现代城市文化而言的。这一文化形态在总体上显示为一种以“游牧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形式 ,无论是在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 ,还是宗教信仰或民族个性上…  相似文献   

7.
“上海电影”,无论是在上世纪初还是改革开放之后、抑或以旧上海为时尚的今天,都已经“物化”在这个城市的都市景观、生活方式、全球化发展中;并且,在这个城市的文化和消费语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降,“上海电影”遂成为国内外学界广受注目的课题。纵观  相似文献   

8.
试论“浙学”的基本精神──兼谈“浙学”与“浙东学派”的研究现状吴光(一)“浙学”的渊源及其定义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则有所谓吴越文化或日越文化。但这主要是指古代浙江的物质文化与风俗文化,而非...  相似文献   

9.
所谓敦煌学,是一门以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敦煌其它遗留文化和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这个定义里面的关键词组是“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偏正词组,即:研究的对象;从整个定义的深层涵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个动宾词组,即:研究某对象。其中,对象是“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敦煌其它遗留文化和相关史料”三大内容。怎样去研究这些对象呢?是“综合性”地去“研究”。所谓综合性,在这里实际上是不同角度(方法、手段)的意思;另外还有不同目的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中旬,深圳司法社工在香港黄宜洲小岛上完成了两天的历奇活动。漂浮海面的黄宜洲小岛是一个良好的野外环境,在辽阔的天宇下保持着几分静谧,为“历奇”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历奇”活动从简单的热身运动开始,让每一位参与者在社工的领导下,用三分钟完成了各种简单的体育运动,当我们每个人都气喘吁吁,都感觉到腰酸腿痛时,共同地意识到平时缺乏锻炼,身体在向我们自己投诉了,所有的参与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了,开始关注共同的问题。同时在热身运动中,所有参加者开始相互熟悉起来,“历奇”活动从一开始就在吸引每位参与者,让每位参与者融入小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从“人格三因素论”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文化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角度,其中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这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以“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构架,对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步考察。一、讨论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应分清的概念讨论文化与人格的关系,首先应分清的概念就是文化的概念。文化有多种定义,笔者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即把文化分为“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与此相应,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也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考察。所谓“狭义的文化”,一般是指人生哲学、伦理学等构成  相似文献   

12.
涂爱荣 《社科纵横》2006,21(5):18-19
儒家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天人合一”、“尚中贵和”、“厚德载物”“诚实守信”等丰富的和谐精神,它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实现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都有巨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东方文化根基的儒家文化,为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发展和特有的东方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此之下产生了具有东方特点的疆域与国家观念和边疆治理思想。它不同于以国家主权、边界条约为核心的近代西方国际关系思想,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体系。在倡导新型安全观的新世纪里,作为东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仁、义、礼、智、信”,依然具有一定的哲学价值。但是,今天我们回顾古代中国疆国观念的演变,还要警醒,看到“大一统”的不足之处,看到东方文化历史遗产中的糟粕性一面。特别是在新世纪转折前后,周边国家出现了所谓“中国威胁论”,并为之寻找历史文化或理论依据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专名,是名词中的一类,即专有名词或专有名称。因而是语词、语言形式的一类。我们常说:“语词是表达概念的,概念是反映事物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①可是当我们考虑专名时,例如:“鲁迅”,它表达单独概念,却是客观存在过的人物,没有反映该人物的什么本质。因而把专名说成是概念就造成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认为 “专名表达概念”是源于认为语词表达概念。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有人批评说这种观点跟“用言语交流思想”之类关于语言的一般定义有关。例如约翰·洛克说:“语词的功用就在于能明显标记各种观念”,“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黄楠森“文化”一词可能是各种论文著作和日常语言中含义最为分岐,使用最为随意的名词之一,要求全社会都按照一个同一的定义来使用它当然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但当我们把文化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来研究,特别是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  相似文献   

16.
王世梅同志《流徙文化论》,“把人类的流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这是一个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发明创造了生产工具。人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创造文化。这种物质形态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劳动同本能的、动物式的劳动相区别,才成为真正的人类劳动。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关东文化的社会形态王启忠不管国内外对文化的定义如何繁多,但大都把文化视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所谓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的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互相联系的人际关系之总和,“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语)。日本学者浜日正秀在《文艺学概论帅说...  相似文献   

18.
曾加荣 《社科纵横》2006,21(6):110-111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围绕着“和”的内涵、意义及如何建立和维持“和”的秩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内容博大精深,是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认真研究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平衡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增强民族和社会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耀东 《社科纵横》2005,20(2):142-143
在当今寻根问祖的热潮中,“李氏文化”这一概念逐渐形成。“天下李氏出陇西”已成共识,因此,与“陇西”有关的陇西、天水、临洮等市县都希望成为李氏文化的发祥地。李氏文化究竟落到何处,曾一度被激烈地讨论过。今天,尽管这个悬念早已尘埃落定,但把李氏文化确定在陇西县,仍为绝大多数人所不理解,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20.
谭中 《南亚研究》2009,(3):1-12
我们加强对中印文化的研究,要学习季老深入钻研东方智慧宝库的精神,把他启动了的研究专题继承发扬,特别是对他所说的中印关系是“天设地造”;如果没有中印文化交流,中国和印度都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以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更深刻的探讨。本文对这三个论点提出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