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的产生与南宋书院的发展周群华,萧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一种教育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私学,更不同于官学,从宋初到清末一千年间,书院时兴时废,在不同时期,其情况和特点也不同,它是时代的产物,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作用。然而,书院是如何产生?它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中国的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明清之际传入日本,尤其是《白鹿洞书院学规》对日本私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私塾咸宜园是江户时代最大的汉学塾,虽然它不具备书院祭祀、藏书等功能,但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日本的私塾都实行开放政策,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并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刻苦钻研学问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3.
宋代私学与理学的结合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私学与理学结合后,逐渐成为理学的主要传播媒介,对私学的传播者、受众、私学的传播途径、内容等方面的考察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点.同时,随着理学的逐步正统化,私学--主要是书院也逐步官学化,私学从而与理学传播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4.
当代高等教育应该培育学术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私学和书院以及欧美中古或近代的学院(cotlege)。不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欧美的学院,其特色和生命力往往与它们培育的学术流派相关联。没有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证人书院、金华书院、文正书院、粤秀书院、钟山书院,就没有紫阳(朱熹)学派、浙东学派、浙西学派、乾嘉学派、桐城学派;  相似文献   

5.
肖永明 《人文杂志》2007,(6):147-154
书院的兴起是唐宋之际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一)科举制度下社会流动的加速及社会成员对文化的崇尚,为书院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社会基础。(二)雕版印刷的发展带来了书籍数量的增加以及书籍传播面的扩大,为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三)唐宋之际官学系统的衰颓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四)唐宋之际的私学教育活动或直接演变为书院教育,或为书院产生、发展提供了办学思路和运行模式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考察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先秦诸子百家、魏晋玄学之风、宋明义理之学,堪称三次大的高潮,而每次大的思潮兴起,大都与官学废置、私学盛行有关。宋代私学之盛状,莫如书院林立,引得大批士人纷纷前往就读,研习儒术。儒学在隋唐时期由于受佛学冲击而曾一度式微,其时虽有韩愈疾呼排佛和重振儒学,但只到宋代才成为一种气候。书院兴盛于官学既废,它在重振儒学、尤其是促使儒学新形态即义理之学的产生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基于与官学教育相比较,对于明代书院形态的考察。古之官学教育不同于今日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它直接与科举制相匹配,用意在于预养未来可能的政府官员。同时,不能通过科举选拔的士子,亦可为地方乡绅,成为社会自治的中坚。这就是养士、造士。书院并非制度化的官学教育,但它教养对象的主体,却正是官学教育的生员,这一点耐人寻味。而书院则以其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育,更能实现养士的目的。本文从师道尊严、作养士气、教育形式、人文底蕴、资金来源与生员自治等方面,重点考察了书院较官学教育的优长处。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都需在借鉴其它组织形式、同一组织形式的其它模式和它自身前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形成特色才具有生命力。中国书院的兴衰则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书院在学风和组织管理方面有特色时,它则处于兴盛时期;书院自身衰败蜕变、严重官学化时,它就处于衰落时期。这对我国当前大学发展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末河南封建传统教育已到了穷途末路,官学形同虚设,有名无实,私学和书院虽有发展,但亦步官学后尘,成为科举的附属机构.而此时,不断兴起的带有民主进步色彩的教育改革运动,使得陈腐的河南教育一度出现过勃勃生机.尤其是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促进了河南近代各项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是官学的补充。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办学形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通过对它的产生与发展的分析,可以了解书院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规模、兴衰以及对当朝政治的影响,从而了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及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生产、科技隔绝,是中华民族曾经在一百多年间受尽屈辱的根源,研究桂北的书院和窑址──正如“化验一滴血”自然和历史对桂北是厚爱的。她山青水秀,土地肥厚,气候宜人,自汉唐以降农耕文化日益发展,给社会延续打下了基础。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私学、官学和书院为代表的文化教育和以陶瓷烧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以“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中西南路”为主干的交通运输业都有相当发展。它们是古代桂北经济构成的重要方面和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桂北文化现象研究所界定的全州、兴安、灌阳、资源、龙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私学发展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战国官学衰落 ,诸子私学兴起 ,以致学派纷呈 ,名师迭起。其时私学不仅形成一种隐逸传道的山林文化风范 ,而且具有一种广泛游学、讲学的弘道精神。迄唐宋私学趋于书院化 ,其注重义理阐发 ,坚持自由讲学以及与学术研究紧密联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文化精神 ,不仅使私学成为学派和学术思潮的策源地 ,而且亦有力地影响了社会的学风和士气 ,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之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王衍军  李平 《齐鲁学刊》2012,(5):116-120
清初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基本因袭明制,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清初在教育和科举制度上又有许多改革和创新。中央官学方面,鼓励纳资入国子监,招收例贡、例监等各类监生;地方教育方面,清代书院、社学官学化程度很高,私塾教育成为科举应试的预备性教育。尤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教育完全为科举服务,不论官学、私学,均以科举为核心,成为科举的附庸。《醒世姻缘传》所记载的文化史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十七世纪中叶(即清初)的学校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私学”只能与“公学”(国学)相对而言.孔子所创之私学是下级贵族的私立学校,属“官学”,而秦朝所禁之“私学”是指“与君令国法相违背的学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秦限制了教育的发展,相反,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5.
唐代私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学记》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塾和庠要算是最早的私学。经两汉魏晋南北朝漫长的历史发展,私学至唐代已日臻成熟。 唐代私学就是指在野的文官、闲居故里的经学大家开办的私塾或聚徒读书讲学。唐代私学分为书院、乡学和聚徒讲学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丁平一 《船山学刊》2002,(4):60-63,101
近代以降 ,在西学东渐的冲击下 ,中国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迁。这一时期 ,湖南教育也面临着急骤而全面的大转型 ,这一转型 ,标志着湖南教育开始由古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新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 ,显示湖湘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了极其重要和可喜的一步 ,它为湖湘现代教育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这一影响深远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湖湘书院向现代学校的转型湖南书院向现代学校的转型起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它是在省府大员和维新人士的密切合作下进行的。当时 ,省府几位要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徐仁铸都非常支持书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代教育的兴盛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地处西南偏僻,为土家族、苗族等居聚之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地区的古代教育形成了兴盛的局面:一是封建官学长盛不衰;二是开明书院兴废起伏;三是民间私学面广量大;四是历代人才万马如龙。这种兴盛局面有深刻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推动进步;二是时政干预左右发展;三是文教科举促成繁荣;四是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末书院的创建与毁禁史明一、小引我国最早的书院是唐玄宗开元六年设置的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改名为集贤殿书院。这是一个由中书省直接领导的负责修书和侍讲的官方机构。①从宋代开始,书院已经演变为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讲学肄业的场所。它不同于唐代的中书省书院,不再担...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都需在借鉴其它组织形式、同一组织形式的其它模式和它自身前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形成特色才具有生命力.中国书院的兴衰则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书院在学风和组织管理方面有特色时,它则处于兴盛时期;书院自身衰败蜕变、严重官学化时,它就处于衰落时期.这对我国当前大学发展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轼在城南书院的八年教育实践,积淀了城南书院教育圭臬,历经千年,被湖南一师早期师范教育传承发扬。其成果在清末民初这一特别历史时期以井喷式出现,成为中国师范教育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