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宏德 《老友》2009,(6):51-51
北宋时代的包拯,曾任监察御史、开封知府等职,为官刚正,执法严明,权臣贵戚为之敛手,是有名的清官典型。包拯60寿辰时,他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谁知第一个来送礼的居然是皇帝。大概负责送礼的太监也知道包公不收礼的规矩,但皇上差遣,办不  相似文献   

2.
宋代文人与宋代女乐关系密切,对宋代女乐舞蹈起到了促进作用,宋代文人与宋人女乐关系内质是“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3.
不复顾惜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相似文献   

4.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包贝尔的火是借了《宫锁珠帘》中小太监的角色,以至于好多卫视做节目时,都要他再演一番“太监”。但现实中的包贝尔,确是如假包换的“纯爷们儿”,一度还是“不良少年”,把我们年少时候想做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了,逃课、打工、早恋、打架、各种疯各种坏……就如他在《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中扮演的那个“老张”。  相似文献   

6.
《松窗梦语》中记载了明朝御史张瀚的一个故事。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给他讲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初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死的时候孙亮只有 十岁,但他却继承皇位,当了皇帝。 有一天,孙亮想吃青梅蘸蜂蜜,就让太监去宫 中内库里去取。那太监知道宫中的蜂蜜味道特别 好,曾经私自向管库的官吏要过多次,但都遭到了 拒绝,为此,太监一直怀恨在心。这次让他去取蜂 蜜,他可算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太监从库里领出蜂 蜜以后,就偷偷在蜂蜜中放进了十几颗老鼠粪。 太监进宫献上蜂蜜,孙亮拿起青梅在蜂蜜中 蘸了一下,刚想吃,突然发现蜂蜜中有几颗老鼠 粪,立即勃然大怒,下令把管库的官吏押上来问 罪。  相似文献   

8.
郑和是宦官太监,此已毋庸置疑。然而,郑和究竟是内官监太监抑或是司礼监太监,这却在许多历史论作之中相互交替出现。因此,笔者谨就此问题,试将郑和所担任过的职务官衔这一脉络爬梳理清,或俾使史界学者在郑和研究中有所裨益。明朝的宦官与太监是有所区别的,虽太监必定是宦官,但宦官却不一定是太监。前者是阉宦之通称,后者却是职衔。《明史》载:“宦官,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  相似文献   

9.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人,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较有影响的宦官。他从“嘉靖十五年蒙选入内中馆读书”起,到万历十五年被“谪为奉御,安置南京”止,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普通太监平步青云:从嘉靖时期即为秉笔太监之一到“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直至万历时升任到太监中的最高的最职务一秉笔太监兼司礼监掌印。明人沈德符、刘若愚曾有过记述:“司礼监为十二监中第一  相似文献   

10.
某日侍郎、尚书、御史三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三人面前跑过。 御史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脸都绿了:“是狗。”  相似文献   

11.
北宋仁宗统治四十二年(1022—1063),其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范仲淹主持推行的新政。新政的成败与具有建言和纠察之责的台谏官(御史与谏官的合称)有密切的关系。包拯恰在新政时期先后任监察御史里行和监察御史,属御史台官员。他对新政的态度及在此期间的表现,是评价其历史作用与地位的重要方面。以往研究包拯的论著,主要依据分类编辑的  相似文献   

12.
刘达临  胡宏霞 《社区》2008,(29):45-45
中国古代的三大性畸形现象:一是娼妓,二是太监,三是女子缠足。其中,娼妓和太监在国外也有,而女子缠足则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现象。所以,过去西洋人视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时候,总以中国男人的长辫子和中国女人的小脚作为中国愚昧、落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封建社会的御史制度,是世界各国古未有之的一项特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立御史职官,不理庶政,专督各级官吏,“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实为我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的一大特色。可是,建国三十多年来,论及这一问题的文章、著述甚少,涉及御史制度历史作用的论述更可谓风毛麟角。笔者认为,研究御史制度的利弊与作用,对于研究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及其法制,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本文试就御史和御史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作一简单论述,以期引起进一步探讨。一御史和御史制度史籍上有关御史名称的记载,最早的散见于周代及春秋战国。战国时,献书多曰:“献书于大王御史。”秦赵会于渑池,亦令御史书事。淳于髡曾云:“御史在后,执法在傍。”那时的御  相似文献   

14.
张鸣 《社区》2012,(11):44-44
古代中国,无论任何朝代,都不缺学校。有官学,有私学。但是,人们似乎从来没听说过专门给宦官办的学校。有之,始于明朝。明代的宦官,被称为太监。太监的学校.不是教太监们怎样做太监的.跟其他学校差不多,就是学文化。据刘若愚的《明宫史》记载,明朝的内宫,设有内书堂,就是太监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论高拱的法治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法治改革是高拱主持隆庆改革的重要内容。他在执政期间,针对当时法弛刑滥、司法腐败的局面,大力推行观政进士讲求律例、州县正官理刑之责、刑部司官久任之法以及申严法纪、严惩贪酷和平反冤狱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法治腐败的局面,也为他主持隆庆改革提供了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山西老年》2011,(2):36-36
“老伴”这个称呼,现一般用于老年夫妇之间,可是它原是太子对老太监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朱祐占樘为太子,派宫中服侍他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业。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极为尊敬和爱护他,称他作“老伴儿”。  相似文献   

17.
正乾隆皇帝到扬州,巨商程明然找来当地最好的厨师,烹制名菜。可乾隆吃了后,并没有召见赏赐他。程明然觉得问题出在厨师身上,于是几年后,乾隆再临扬州,他便下血本,请了当地十大名厨,每人精制了两道拿手菜。进献前他亲自品尝,满意后才交给太监,可结果还是一样。愤愤不平的他买通了一个传菜的太监打听缘由。太监悄声说:你还担心菜不好吃?我们都担心皇上爱吃这菜,回到宫里还想吃,那可怎么办?所以每道菜端上  相似文献   

18.
青丝 《社区》2014,(8):39-39
不少人读史都习惯于脸谱化,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若是按照这一标准解读明英宗,就很困难:他宠信太监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又受宦官的怂恿,好大喜功,御驾亲征瓦刺,结果惨败被俘,这也是历代皇帝里的头一个;他前后做了两次皇帝,复辟后听信谗言,诛杀功臣于谦……如此政绩,无疑是一个昏昧无能的皇帝。  相似文献   

19.
宋词小札二则毕宝魁张金明因教学和科研之需,近来翻阅几种宋词选本,觉得对一些词语的诠释似有未确之处,今拈出其中二则,撰此小文,以就教于方家。一、“金盘簇燕”这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萼红》词中的一句话,全词并序是:丙午人日,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  相似文献   

20.
“小靖子……”这是以前。 “小齐子……”这是现在。 自从靖哲负伤到伤好归来,我们都很想他。现在,他的腿也好了,而我……也成了“小太监”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