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的核心微观环境系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家庭中父亲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心理、生活、游戏支持深刻影响着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对河南省629位学前儿童父亲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亲家庭支持和儿童的社会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内部支持与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Bootstrap法检验表明,家庭内部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社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为提升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应提升对学前儿童父亲的社会支持,增强父亲的育儿意识与能力;优化父亲对儿童家庭支持的结构,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家庭支持;构建家、园、社协同育儿共同体,塑造幼儿发展的良好生态圈。  相似文献   

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会影响儿童的发展,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概念包含多个因素。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和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对儿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会导致青少年大脑发育的危险,以及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风险。从目前来看,人们忽视了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所面临的发展风险。有研究表明,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儿童,也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社会适应不良的发展风险。因此,从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层面上,重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青少年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今后学界研究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流动儿童角色认同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对重庆市6所中小学的547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城市人角色认同问卷测查。分析认为: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流动儿童还是城市儿童,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城市人角色认同直接相关,并通过社会支持间接与城市人角色认同相关。  相似文献   

4.
众多实证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已有研究结论存在分歧。采用元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发表2002-2022 的 8篇实证研究进效应统计效应验结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综合指标及其各单项指标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均显著相关。学段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与小学阶段相比,学前阶段儿童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人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的相关关系更强;汉语阅读能力测量类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汉语阅读能力测量类型不同,父母职业和家庭收人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关系密切,同时还应考量儿童学段和汉语阅读能力测量类型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家庭投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居民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作为影响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之一,以家庭投入的形式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笔者回顾了家庭的低收入状况导致的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利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家庭投入现状以及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投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摘 要:本研究选取78名4岁儿童,通过儿童与新颖物体进行自由游戏作为测试情境,探讨社会经济地位是否会影响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自由游戏总时间、与主试的眼神接触得分以及与物体作用的潜伏期显著高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产生新颖行为的总分以及在游戏过程中口语表达得分显著低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表现,需要相应的早期教育干预改善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对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和专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这一问题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科研课题《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流动》课题组,于1996年对重庆市八所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本科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本调研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期对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进行分析,揭示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考入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差异、不同专业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学生父母职业对高等学校类型和专业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对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和专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这一问题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科研课题《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流动》课题组,于1996年对重庆市八所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本科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本调研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期对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进行分析,揭示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考入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差异、不同专业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学生父母职业对高等学校类型和专业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身体的健康状况、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都存在着一系列广泛的联系。它对儿童的影响从出生开始,一直到进入成年。心理学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潜在联系机制,用来解释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成长的关系,但大部分都涉及到父母和儿童自身可接近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儿童来说,家庭经济状况在多种水平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包括家庭环境和社区的影响,但是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的影响受儿童自身特征、家庭特征、外部支持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讨了基于城乡不同制度安排下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回报。回归分析发现:尽管总体上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要好于农村居民,但在控制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后,农村居民要强于城市居民;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地位对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机制是存在差异的,教育、收入对农村居民的回报大于对城市居民。进而,添加年龄组后,发现经济社会地位对城乡居民健康影响在不同人群中也会有所不同。为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健康差异,应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符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与表达的重要工具。为发展幼儿的前书写能力,选择大班幼儿绘画作品中的符号运用为切入点,借助马赛克方法,从儿童视角切入,探究自主活动中大班幼儿符号运用的发展特点,主要发现:大班幼儿的符号运用意识受任务驱使,运用意图多为记录经验;符号运用出现简化现象,少量出现常用汉字和数字;符号运用出现社会化发展倾向,不同幼儿对同一符号的解读出现一致性。为促进幼儿符号运用的发展,教师可采取丰富生活经验,建立符号运用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符号运用意识;提供活动支持,培养符号交流习惯;营造环境辅助,提供符号发展条件等策略来支持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重庆市2017年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人口计生家庭结构特征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育龄夫妇为“双独”“独子非独女”与“独女非独子”对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2)已有子女数对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显著且回归系数为负;(3)已有子女性别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显著且回归系数为负。文章认为有效提高二孩生育对于宏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从供给和需求层面做好二孩生育的综合配套政策,做到二孩生育及其后期相关成本在不同层面之间得到合理分摊。  相似文献   

13.
从日常生活角度来看,农村女性的家庭权力总体上得到了提升,但仍然存在局限性。从性别间来看,表现为父权制与父权文化的延续,这种延续既有显性表征又存在隐性影响。从性别内部看,农村女性的家庭权力状况由于受到农村社会分层的影响而产生阶层差异。因而我们应当关注限制农村女性家庭权力充分实现的多重因素。现阶段的乡村治理应注意性别盲视问题,需将性别问题纳入决策过程,实现性别主流化,为女性提供更多参与发展的机会,提升农村女性地位,进一步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银睦  冷静  柳宾  丁金胜 《东方论坛》2009,(1):82-89,100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实行近30年。目前,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经就业,并且已经或即将组建新的家庭。因此,妥善处理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消除育龄夫妇的后顾之忧,是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率的关键。通过对青岛市农村的深入调研,可发现,青岛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具有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域性特征,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通过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后,在革命余波和社会改造大潮的冲击下,华北农村传统家庭关系模式发生了缓慢而广泛的变迁。妇女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权,普遍提高了家庭地位,父权意识和男权支配地位趋于弱化,传统家庭关系开始向现代家庭关系过渡。虽然这种变迁具有不平衡性和不彻底性,但它为以后妇女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主体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寿苏雅集源于清人宋荦,被翁方纲、毕沅等人发扬光大,至乾嘉年间逐渐风靡全国。寿苏雅集的流行既与组织者及参与者的个人心态密切相关,又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种特殊的集会活动一方面要求组织者自身有一定的文坛影响力和经济实力,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持续下去;另一方面也要求祭拜对象具备强大的感召力,能够满足祭拜者的精神需求,引发心灵共鸣。在雅集中所展示的画作及诗人们的唱和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头戴斗笠、脚着木屐、洒脱不羁的苏轼形象,正是诗人们在繁忙的世俗官场之外渴望拥有的乐观豁达、潇洒从容的另一个自我。虽然清人亦曾为白居易、欧阳修及黄庭坚等人祭祀生日,但其规模、持续时间及影响力都不能与寿苏相提并论。清人寿苏传统还被日本学者长尾雨山传到京都,并有《寿苏集》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历史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人类各个历史阶段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这里试图从经典著作出发,讨论女性在三种主要的婚姻家庭形式中地位的变化,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蒙昧时代母权制的形成是自然的,群婚与对偶婚条件下的婚姻家庭伦理还没有被打上私有经济利益的烙印。野蛮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家庭革命,推动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专偶婚制转变。文明时代的小衣生产方式决定了男权社会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革命带来了妇女解放的曙光,但男女完全平等与真正性爱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对财产私有制的扬弃,这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