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收入约束对消费的影响,忽视了时间的稀缺性也会影响消费。本文考虑消费的耗时性,将时间约束引入个体效用最大化模型,由理论推导提出工作时间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说。进一步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工作时间对居民家庭消费的边际影响。结果发现,工作时间与消费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工作时间较少时,工作时间增加能够通过收入效应机制增加消费,而当工作时间较长时,超时工作挤占消费时间从而显著挤出家庭消费;相比于低收入、非富裕家庭,超时工作对高收入、富裕家庭的消费挤出作用更明显;超时工作显著影响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对家庭在交通和文娱两类时间密集型消费上有显著的挤出作用。进一步分组回归表明,超时工作显著挤出了抚养比低的家庭、城镇家庭、青年家庭和老年家庭的消费支出。本研究对激活家庭消费、推动家庭消费升级进而扩大内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保障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有助于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贫困的状况,扩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途径和方式,调整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和消费模式。当前我国低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不均衡性日益凸显,财产性收入比重依然较低,收入结构性矛盾突出,低收入群体的理财知识缺乏,投资风险意识薄弱。鉴于此,要加大风险教育,提高低收入群体才投资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完善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条件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存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创造条件保护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积极拓展低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渠道,创造条件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3.
200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变化显著,呈现支出增加、结构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等特点.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本世纪前10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农村居民饮食质量和营养状况普遍改善;高收入群体食品支出的消费倾向小,而低收入群体有着很强的改善饮食质量的动力;在食品消费价格增长较快的年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更容易受到影响;贫困群体的饮食质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以黄金周为单位的长假旅游通过集中休假的方式拉动消费,在改变国人休闲观念的同时,给交通、旅游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并造成长假前后消费萧条等问题。现拟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传统节日。从均衡理论来看,节日调整利大于弊。因此,应针对节日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求对策,引导假日旅游消费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镇居民休闲消费变迁经历了简朴型、粗放型和集约型三个发展阶段,影响其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等。剖析其变迁因素,对新常态下构建休闲消费适度有限增长模式、建立合理的休假制度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性为研究起点,通过一元回归分析实证地研究了河南省收入水平对消费需求的显著影响。基于对制约当前消费需求的收入因素分析,提出了应该通过增加城镇低收入人群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实质性地提高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发展民生服务业等措施,以切实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会显著促进家庭的消费,持有养老保险会使得家庭消费增加13.4%;考虑负债后,持有养老保险使得家庭消费增加10.6%,下降了2.8%。从不同收入层次家庭来看,养老保险对高收入家庭、较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低收入家庭、较低收入家庭以及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持有养老保险对城镇家庭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新进城镇家庭有抑制作用;退休家庭与未退休家庭,养老保险都会显著刺激家庭消费,但是退休家庭养老保险的刺激作用更大。同时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都会正向刺激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8.
利用农户收入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安康市256户家庭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农户的资本要素、经营结构与地理因素三方面研究了移民政策下农户的收入情况。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法得出结论:资产要素禀赋方面,物质资产与农户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对高收入水平家庭起显著正作用,社会资本对低收入家庭作用较明显;农户的经营结构方面,通过减少农业劳动时间比例和增加外出打工时间能够提高农户收入;地理因素方面,距离城镇远近对农户家庭收入作用不明显。研究最后得出了移民政策对农户的收入起到正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CHNS、CLDS和CGSS合并后的1991~2016年的数据,分别对均质的年教育回报率、地区和城乡教育回报率以及异质的不同教育阶段回报率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回报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在2004年以前教育回报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在2004年以后教育回报率增长趋势放缓,甚至个别年份出现下降;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2011年以前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回报率始终高于高收入群体,但是在2011年以后,高收入群体教育回报率快速增长,而低收入群体教育回报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地区之间,2011年以前中部的教育回报率最高,东部的教育回报率最低,但是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教育回报率均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教育回报率在2011~2014年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城乡之间,城市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农村,但在不同的教育水平和不同的收入群体下这种差距呈现出极大不同;在性别之间,女性教育回报率普遍高于男性,但考察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收入群体的异质性问题后,发现这一结论仅仅在低收入群体的初等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阶段情况下才成立。考察教育回报率的异质性,发现城乡因素对不同收入群体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低收入群体中,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但是中、高收入群体中男性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农村消费结构的转变,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相关群体、经济环境特征和消费习惯等5个方面共选取14个变量建立Probit模型,对江西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家庭享受型家电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家庭享受型家电购买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具体而言,高收入户享受型家电购买主要受相关群体、经济环境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等收入户主要受家庭收入来源、文化程度、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而低收入户主要受相关群体、年龄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据此,提出企业进一步开拓江西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休闲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的新兴旅游产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休闲旅游的发展更能促进生态文明又好又快的建设。研究发现常州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存在较大问题。为使常州休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应强化政府主导,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休闲教育和生态保护意识教育;不断提高产品创新力;培养优秀休闲旅游人才;提升宣传力度和策略;不断健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通州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的研究是在通州城市副中心规划、通州环球影城立项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单纯娱乐型主题公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一站式休闲、休憩需求,因此围绕通州环球影城建设旅游休闲目的地,将对于提升未来通州环球影城盈利能力,满足旅游消费趋势发展以及服务通州本地及休闲度假型游客等不同层次人群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休闲学在西方基本实现了学科的建制化,拥有专门的学术期刊、研究人员、教育及研究机构,呈现出跨学科、多领域的态势和明显的地域集中性,反映出休闲学集群式的学科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推进了休闲理论应用与休闲实践发展,也为休闲学科开辟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由此产生的问题与矛盾,特别是制度层面休闲组织的实体设置与学理层面休闲研究的发展要求之间的冲突,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喜欢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前往乡村地区休闲度假,给旅游地理学和休闲地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为研究中国新型的甚至是未知的城乡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新的休闲度假趋势主要产生于大中型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周边郊区为例,研究新型乡村旅游在城郊地区的发展,在保留和修缮传统乡村景观的同时,也产生出新型景观。旅游的发展促使乡村地区结构重组,建立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经营活动与当地农业发展之间的新联系。从中区分出两种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一种是为了适应当地乡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另一种则是由个人开发且相对独立的小型农家乐或乡村旅游景点。这些地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既有利于当地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活动范围,也为城市居民重新审视乡村世界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郭旸  胡雅静  林玥 《旅游论坛》2020,13(1):13-22
文章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外地游客的时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主要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加以分析,同时选用网络游记数据加以辅助验证,补充描述旅游者的时空行为特征。文章采用运营商信令数据和UGC网络文本数据结合分析的方法,试图在数据使用方法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时空路径方法和时空行为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外地游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短期自由行特征。游客离开迪士尼乐园后选择的游览景点分布不均匀,旅游者轨迹点的整体分布具有中心城区分布密集、城郊分布稀疏的特点;迪士尼对周边景点的旅游带动效果较弱。外地来沪游览迪士尼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非常明确,游览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单一目的地型的线性旅游结构;旅游者对于其他旅游景点的选择更偏向于休闲旅游产品。游客的时空行为特点和行为模式特征,与旅游者来自的客源地、旅游停留时间、景点开放时间、旅游者同伴类型等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旅游地的发展中,居民态度及主客之间的关系是旅游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文化适应理论,通过开发Berry文化适应二维模型,对贵州黔东南黎平肇兴侗寨241位社区居民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旅游情境中,居民在主客跨文化互动中具有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四种文化适应类型,并以整合型居多;整合与同化意味着文化适应程度高,分离和边缘意味着文化适应程度低;女性的文化适应程度比男性高;文化适应程度越高的居民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度越高,具体而言,文化适应能力较强的居民对旅游者更加热情,也更愿意为目的地进行推荐宣传. 因此,旅游规划和管理部门应重视并着力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文化适应能力,使其既能自信地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又能与旅游者进行热情、友好的互动,从而在文化、经济等层面推动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知识对促进社区旅游发展和提升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具有重要意义。知识转移通过社会网络进行,与转移主客体的社会资本密不可分。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构建并检验社会资本、知识转移与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关系模型,以浙江省三个乡村社区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人际信任、互惠合作与共同愿景为要素的社会资本,通过克服居民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促进知识转移;人际信任和互惠合作通过帮助居民实现“个体理性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来提高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知识转移通过提高居民旅游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旅游发展福利,正向影响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基于研究结论,社区应建立旅游互助小组、社区学习社团来提高居民旅游支持态度,促进知识转移,旅游部门应承担知识中介作用,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问题是关乎当今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成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三权”问题置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逻辑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变化中进行研究,发现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问题是在剥削型城乡二元结构向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成员权是其原因、本质,而“三权”则是成员权的结果、形式。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在成员权之得失与“三权”之变动的关系上应坚持缓和有因性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战略阶段,“三权”问题所蕴含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政策取向将不断演变。由于“三权”中各项权利的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进城落户农民有序适时退出“三权”的路线图呈现复杂的时空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9.
休假制度变革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休日制度的实施带动了旅游业发展 ,而现行的集中休假制度也使旅游业遇到了交通失衡、景点拥挤和服务质量下降等困扰。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将会很大程度上解决旅游业所面临的上述难题 ,推进旅游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 ,仍面临着观念、利益和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休闲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群体,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休闲生活现状值得关注。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从休闲时间、休闲消费、休闲认知三个维度对本地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与男性农民工、同龄城市女青年休闲生活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贫困地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休闲时间严重不足,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仍处于消极型的休闲层次类型;相对于上一代农民工而言,她们已经认识到休闲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封闭的休闲空间及拮据的经济条件所限,她们的休闲动机仍停留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中前两层的初级需要。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