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立场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立场与教育知识属性的关系密不可分。纵观人类历史,教育立场经历了古代的政治教育立场、现代的经济教育立场。从政治立场出发看待教育问题,致使当时教育知识属性具有一切为政治服务的政治理性主义倾向;从经济立场出发看待教育问题,致使现代教育知识属性具有经济理性主义的倾向:盲目崇拜科学,工具理性主义至上,人类生存危机。人类要想改变这种危机的教育状况,就应立足于“人类”的立场。教育知识属性应是整合的理性主义,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生态和谐性、动态开放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夏佩尔的经验主义和信念总和的本体论 ,普特南的逼真实在论和指称语义学本体论及邦格精确的系统的唯物主义的构建 ,阐述现代科学本体论的合理之处和进步。科学本体论与传统本体论不同之处就在于不预先设定世界的实在性 ,而是求解它是什么。从传统思辨的立场转向实证的立场 ,这是科学本体论主要特点之一。我们时代建立起来的本体论都依据科学 ,并随之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是西方历史和文化问题性的根源,是西方理性主义独特性的命脉所系。本体论通过系词"是"的哲学化而构成,形成了集逻辑性、概念性和原理性于一身的存在构成维度,其实质是通过思想来把握存在,本体论也因此错失了真正的存在。不仅如此,由于它用思想来代替存在,从而造成了对存在的遮蔽。现代哲学对本体论批判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哲学摆脱本体论所造成的困境,进而使哲学回到真正的生活自身。由此,本体论批判形成了一种走向新的哲学立场———实践哲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英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欧克肖特指出:近代欧洲,政治理性主义是一种影响最为广泛思维方式,"今天几乎所有政治都成了理性主义或近理性主义的"。对照中国近代史,人们会惊讶中国近代政治也是理性主义的,比欧洲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近代中国,康有为也算得上是一个政治理性主义者。他一生在政治活动中屡遭挫败,与其自身的政治理性主义特质相关;其政治生涯上的失落与潦倒,除了事功方面不得志之外,也与充斥整个时代的政治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奥克肖特对近代理性主义政治特征的分析是建立在对理性主义者一般特征和气质的分析基础上的,奥克肖特认为,理性主义者崇尚确定性,在思想倾向上是怀疑的、乐观的,他们不忽视经验但缺乏经验积累的意识.理性主义政治是理性至上的政治,是反传统、工程化、完美的和一式的政治,是意识形态和"抄本"的政治.理性主义政治是导致近代政治危机的根源,由此我们应该重视政治传统和政治经验.  相似文献   

6.
熊十力的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知识论之间划界 ,认为哲学的范围就是本体论 ,知识论不在哲学的范围之内。本体论讨论的是终极实在的问题 ,讨论的方法是直指本心的性智。而知识论是向外追求 ,其方法是分析思辨。因此知识论不同于哲学 ,它应属于科学的领域。熊十力这一看法是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虽与本体论有所区别 ,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本体论关心终极的实在 ,知识论则关心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法才能达到终极实在这样的问题 ,其方法并不是纯粹向外追求。然而熊十力也正确地看到了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并不能使人达到实在  相似文献   

7.
政治理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种理论范式,其理性的政治原则和"完全和解"的政治秩序立场成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重要方法论.政治理性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弊病,使福山政治哲学沉沦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困境而受到多方指摘.马克思由政治经济学方法现实又逻辑地推断出来的"世界历史"观必然扬弃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并最终真正地形成对福山政治哲学方法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新世界观原创特质的深刻意蕴在于,马克思通过诉诸"自然-社会"对象性实在的物质本体论的精湛论辩,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非对象性和反对象性,将基于对象性实在的物质本体论的理论批判最终归结为消灭资本私有制的国际共产主义现实运动,实现了社会历史科学精神与社会革命实践意志的高度统一.这一意蕴在当代自有其继续革命的创新阐释的历史视域和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9.
出于一种在理论上弘扬马克思主义正统,应对黑格尔无人身的抽象理性主义,并在实践上指导工人运动的立场,青年卢卡奇提出了"具体的总体性"范畴。但是,由于"总体性"一词源自黑格尔,因此卢卡奇常被认为是黑格尔主义者。但是从分析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总体性入手,在比较卢卡奇与他们的关系基础上,可以揭示出卢卡奇总体性理论的实在内涵: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其实质是历史唯物主义而非黑格尔主义。  相似文献   

10.
当传统唯物主义在解决心身问题遭遇二难问题时,取消主义异军突起,试图摆脱"非此即彼"的困境。它采取一种极端的形式,将其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到底。取消主义在心身问题上,主张取消"心灵",即心理实在的本体论地位,以及取消民间心理学这一错误的解释、预言理论。它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实在——物质。尽管这种学说自身存在很大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对于心灵哲学研究的深化和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洛克通常被认为是近代第一个将经验主义构造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但是,他在使经验主义认识论理论化、体系化的同时,又将诸多理性主义因素容纳于其经验论体系之中。他不仅与笛卡尔等理性主义者一样视“实体”为最高认识对象,而且主张人具有“天赋”的认识能力并极力推崇“直观的知识”和“解证的知识”。洛克的经验主义体系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理性主义倾向,既有本体论上的原因,又与其所处时代人们对理性的崇尚以及对传统知识定义的信守密切有关。洛克的某些思想成为后来康德综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迈克尔·奥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政治观的批判是奥克肖特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政治拒绝一切传统,是意识形态的政治,是完美的和一式的政治;而且政治离不开传统,政治本质上是实践的,是来自于传统暗示的修补的政治。奥克肖特的政治观是柏克保守主义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熊伟先生是中国海德格尔思想研究奠基者,生平著述集于《自由的真谛——熊伟文选》.熊伟可不问胡塞尔,而成功交融海德格尔与华夏思想,因海德格尔是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叛者,契合华夏非逻辑非科学的思想传统.理性主义传统是哲学主流正道:“哲学”一与科学相伴不离;二与逻辑学同根同源;三与基督教神学因缘难断.恰在视哲学为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才能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因华夏抒情诗歌传统,中国学人自以为和海德格尔思想相契,但谈及哲学主流,必须“从逻辑的观点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现代本体论哲学 ,即科学本体论的兴起。传统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受到孔德科学实证主义和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 ,但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排斥它。到了奎因整体主义的“本体论承诺”恢复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 ,并且走向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到了历史主义那里传统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直到科学实在论者那里初步构建科学本体论 ,最后在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中形成了科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古希腊哲学万物归一的思路以及精神和物质混淆不清的世界观,导致了不少人在理解"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时,既忽视这一对概念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不同范畴与学科层次中的不同意义,把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相混淆,又在本体论上喜欢把世界一体化,想用一个概念——或者"理性"或者"非理性"——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历史和个体人的行为都解释了,结果是为坚持自己的观念,而简化了、歪曲了世界。明智的做法应是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畴、不同的层次来观察世界,用经验事实来验证本体论上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是非得失,看它们在那一个领域,那一个层次上更接近真理一些。  相似文献   

16.
英国学派是一个不同于美国主流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有独特的方法论和理论视野,其本体论的多元主义是与他们主张的方法论多元主义紧密相关的,因此,把握英国学派的方法论立场是理解其本体论多元主义的关键所在.英国学派采取多元主义方法论立场的结果,使他们能将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的理论主张结合起来,对国际关系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考察.英国学派的多元主义方法论不仅为综合各种各样的国际关系理论及其观点提供了一个一致的框架,而且为它们之间的对话架设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不过,英国学派方法论的多元主义也造成了其理论的内在矛盾和屯紧张.  相似文献   

17.
离开了理性主义的先天性立场,因果知识还能否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休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的认识论的根本意图就是要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建立知识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一切将休谟的因果关系观念看作是偶然性的学者(包括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都没有真正跳出传统理性主义的藩篱,而休谟作为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勇于站在西方哲学根深蒂固的理性传统之外对其加以彻底的批判。因此,以LewisWhite Beck为主的研究者将休谟的因果性思路趋同于康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熊十力的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知识论之间划界,认为哲学的范围就是本体论,知识论不在哲学的范围之内。本体化讨论的是终极实在的问题,讨论的方法是直指本心的性智。而知识论是向外追求,其方法是分析思辨。因此知识论不同于哲学,它应属于科学的领域。熊十力这一看法是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虽与本体论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本体论关心终极的实在,知识论则关心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法才能终极实在这样的问题,其方法并不是纯粹向外追求。然而熊十力也正确地看到了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并不能使人达到实在。  相似文献   

19.
自古希腊哲学产生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问题一直面临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困境.古代形而上学本体论从追问世界的本原中探寻世界的本质,因主体与客体的混沌不分而遭遇困窘;近代形而上学本体论在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交锋中,因主体的理性本体论无法获得普适性证明而陷于困境.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视域的根本转向,把对象当作实践理解,实践视域使主体与客体真正统一起来,从而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儒学是一个以全面安排人间政治秩序为目标、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秩序理性主义,它把追求“王权主义→小康社会→大同世界”。作为自己的求索路径和理想归依,并以天命、人性、阴阳这三个基本哲学命题为本体论依据,建构了一个王权主义为核心价值目标,以“己-家-君(国)”为秩序主体、以三纲五常为秩序规范、以家长式权威为秩序力的精巧的君主政治秩序样式。这一秩序样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了持久的运行,其根源在于儒家将“君权神授”、“血缘认同”、“古远传统”、“精英崇拜”分别作为了其政治秩序合法性资源的形上基础、宗法基础、历史基础和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