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虽然精神遭受沉重打击,身不由主,但忠君爱国、济世、爱民矢志不移,保持自身高洁的人格节操矢志不移。且由于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终能于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复杂的心态中,跳出“小我”,发见生命的意义,获得思想升华。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现象学倡导回到事实本身,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苏轼选择了赤壁,融入自然山水。水与月,人与景,融化成幽深而唯美的境地。中国美学的"即景会心"与西方现象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赤壁赋》在现象学的阐释里,水月自然在与诗人的意向性中显现了美丽的形式、纯粹的情感和生命的哲理。无论是形式、情感和人生,自然本色永远是最美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的视角对《前赤壁赋》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本着忠实传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异化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期待规范;而在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处理译文的逻辑衔接关系时,译者既能做到忠实传达原文大意,也能充分考虑目标语的文本语言规范,符合专业规范的要求。同时,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也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翻译策略与技巧,打破特定规范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后白藤江赋》《续赤壁赋》都是越南汉文赋在题材与思想主题上借鉴了中国赋的好例子。与此同时,这两篇赋再次体现了越南文人的审美观念和创作习惯,即其对历史性和真实性的追究,大大不同于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5.
国学修养的高低与一个人旅游审美情趣的雅俗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上乘的旅游审美活动离不开旅游主体自身渊博、高雅的国学修养。国学修养是提升旅游主体旅游审美情趣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前赤壁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乌台诗案是北宋一起有名的文字狱。案发于元丰二年(1079)七月,同年十二月底结案。作为乌台诗案指控主要依据的《苏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苏轼的思想体系和人生遭遇,探讨了“人生如梦”所包含的复杂的思想内涵,及其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历来人们对苏轼评价陶渊明<闲情赋>的一段话,都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其实,苏轼这段话,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前边的意思是说,<闲情赋>是一篇象<诗经·国风>中的情诗一样的"好色而不淫"的爱情赋;后边的意思是说,<闲情赋>是一篇象屈原<离骚>一样的借写追求美人以抒写追求政治理想的有寄托的赋.  相似文献   

9.
端砚作为文房器物,对历代文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端砚引兴文思,文学赋予端砚以文化品格,并在交汇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端砚诗、赋”作品。本文由此开展,重点从“天地之精——端砚诗赋中的生命精神”“巧匠——文质相杂的工艺观”“守拙——端砚特质与端人品行”“比德——流光溢彩的石品与人生德行”等四个方面凸显端砚诗、赋中所蕴含端砚精神及其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0.
西晋文人潘岳热衷仕途,对权贵甚至拜路尘,但在其作品《闲居赋》中却又高蹈出隐逸情怀,人品与文品看似矛盾。其实,只要我们细读《闲居赋》,仍然能在作品中看到潘岳仕与隐的思想,其文也并非矫饰。然而潘岳的思想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其中还流露着潘岳的安乐思想与审美情趣的雅化意向,只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潘岳《闲居赋》中的思想,才能较好地把握其《闲居赋》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社会士人政治精神的研究既有助于认识历史,也有助于反思现实。苏轼是中国传统社会士人的一个典型,因而可以成为解析士人政治精神的一个窗口。在政治精神方面,苏轼独特又充满矛盾。他徘徊于道与王、仕与隐之间,表现出一定的追求独立的倾向,但本质上并未超越当时社会和士人群体的藩篱。以此为观照,则凸显了在现代条件下重构人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完成政治精神的现代转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魏源是晚清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有力提倡者和实践者,是来自湖湘的有识之士。《诗古微》和《诗比兴笺》是魏源的两部重要学术著作,前者是一部经学研究著作,后者是一部特色鲜明、具有诗论性质的诗选,却集中体现了魏源的诗学思想。这两部著作表明,魏源的诗学思想除受当时今文经学思潮影响之外,还深受湖湘地域文化传统的熏染,后者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先秦屈骚的崇拜与追慕,对清初王夫之《诗广传》的大量引用,以及对近代湖湘经世学风的自觉传承。  相似文献   

13.
岭南史前稻作农耕文化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考古材料对岭南史前稻作农耕文化进行了归纳论述。分析认为 :岭面史前稻作农耕文化可能肇始于 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如牛栏洞遗存 ) ,在新石器时代时期 (如石峡文化 )和晚期 (晓锦遗存 )继续存在且有所发展 :但受气候 ,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岭南史前稻作农耕文化发展缓慢 ,在史前期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稻作农耕文化区。  相似文献   

14.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制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艺术的表现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透过<浣溪沙>这一词调的创作,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颊河十二月》叙农事、描农景、赞农人、抒农情,无不蕴含鲁西农耕文化因素。其农耕物质文化内涵蕴含在农耕作物、农事与农技、农耕生产生活用具、农耕天地中的动植物、农人饮食等方面的叙述与描写中,而其农耕精神文化内涵则蕴含在节气节庆文化、鲁西方言、农耕文化性格与意识及婚俗等其他农耕习俗中。在农耕文明已渐行渐远的当下,《马颊河十二月》为鲁西农耕文化留下了一份文学标本。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传统农业经济和科技得以迅速发展。加之交通网络的形成和秦汉王朝对岭南地区的移民和开发,中原王朝农业科技文化对外交流逐渐兴盛。这一时期作为古老农业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在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以及工艺制品等农业科技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两国之间的这种交流是两个对等主体的不同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在两国间产生了积极的回应,丰富了各自的农业文化体系;同时,也奠定了历史时期两国之间频繁交流的基本内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大众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化语境下,大众文化成为文化主流,"读者意识"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导向,市场化下的文学创作朝着通俗化、日常化、多样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文学还有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重要使命,面对压力和挑战,文学应该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组织上 ,老舍虽然未曾皈依佛教 ,但他对佛教文化却始终怀着那么一种特殊的感情 ,佛家精神品格对他的一生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苏轼贬琼期间为海南作出过巨大贡献,表现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这都与苏轼固守与践行《周易》中正观密不可分。中正观强调为人的不偏不倚,胸怀正道。苏轼本着无心正静、循理无私修养德行;本着刚健中正、守正敬慎为海南民众做事;遵循蒙以养正、中道行正开创海南文教风气。所以,《周易》中正观对苏轼贬琼期间的立身处世有着较为直接的思想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文化与农业院校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农业文化反映农业在国家稳定和建设的重要地位,对农业院校学生专业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