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认识效率论     
认识效率问题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深层次性问题,它包括认识作为手段的效率和认识本身的效率;认识作为手段的效率是指认识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的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认识本身的效率是指认识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的内在目的实现的比值。  相似文献   

2.
认识效率就是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即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关于制约认识效率提高的因素,总括起来包括认识主体因素和认识客体因素两个方面,进一步来探讨制约认识效率提高的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认识效率是认识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活动目的或目标(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高认识效率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认识效率的认识,还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新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于指导实践活动的认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只习惯于对认识的纵向考查(即把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忽视了横向考查(即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结果导致一系列思想上的错误和行为上的挫折。因此,弄清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才能提高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的正确性,才能驾驭认识活动的发展,才能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认识发展中存在着效率因素和非效率因素,追求效率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效率对于认识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即效率作为认识目标的导引作用、效率提供认识条件的基础作用和认识本身的效率对认识发展的直接作用。认识的效率是衡量认识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提出认识进步的效率尺度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认识过程与结果、投入与产出、付出与获得、代价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哲学范畴,任何事物都具有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之分;作为人类的特殊活动形式——创造认识,它的本质也具有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之分,它的一般本质就是它和其它认识的共同本质(即它的能动反映本质),它的特殊本质就在于它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认识活动是人特有的观念性活动,其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其目的主要包括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表现形式。认识活动的外在目的着重强调对于认识之外的其它活动(如,认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认识活动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认识活动的内在目的是着重认识主体的求知欲望,即认识活动唯美的目的性追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满足人在认识活动中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的同时,追求精神自由和自我体验的唯美的目的性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述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是人的认识创新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认识主体为认识创新明确了方向,认识主体的意识创造性是认识创新实现的灵魂。认识客体是认识创新展开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客体对认识创新具有制约作用。认识工具是认识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桥梁,认识工具的价值性是认识创新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认识工具的创造性是认识创新活动成果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认识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的社会化是指认识要素、认识活动和认识结果的社会化。世界市场为人的普遍性发展创造了历史条件;市场流通手段为认识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社会媒介;市场的合理性趋势为认识的“社会力”发展了有效的组织形式;市场的激励功能为科学的社会转化提供了经济动力。市场机制也同时产生了认识的社会性局限。  相似文献   

10.
认识活动“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 ,是由自身内在矛盾推动的辩证运动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制约和影响认识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实现。认识活动辩证运动的内在逻辑线索 ,是认识活动由其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起点经中介条件向真理性认识结论辩证运动、系统演进的过程。为逻辑分析的需要 ,我们将这样的过程称之为一个“认识单元”。作为认识活动辩证运动的逻辑起点的认识角度及其丰富的内在规定性 ,在理论形态内在角度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意义传递的符号表征,基于认知主体的体验和感知。但语言学的发展是以哲学作为基石和摇篮的,在语言认知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因为不同哲学流派的存在,构建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及其阵营,导致了不同语言学派对于语言认知的分歧,先后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认知观。体验哲学观认为对语言现象的认知与研究,建立在认知主体的体验实践及其哲学基础上。因此,厘清语言认知哲学对于语言认知的影响,把握语言认知体验观的哲学理论基础及其基本特性,理解其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对于促进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模糊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具有缺乏对事物量的精确规定、缺乏与邻界认识的清楚分野、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比较灵活易变动等特点;它的形成取决于世界上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实践的具体性、认识手段的限制、某些先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它是人们认识的开端,是认识发展过程的必需形式,是指导人们创造性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重要认识因素,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交际中介。  相似文献   

13.
口语报告法的分类及其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语报告法作为认知研究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领域.在回顾了口语报考法的起源及相关研究后,从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方式上对口语报告法进行了分类,讨论口语报告法在语言认知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在摆脱了行为主义理论束缚,发生了以信息加工为基底、以认知者的心智活动为主体的研究转向之后,继而又发生了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为研究方法、以感知体验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二次转向。由此,认知者的生物性、社会性及主观能动性等被纳入其研究视野。而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因其自身的心智体验、文化背景、思想、动机、兴趣以及理解的灵活性等,则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语言认知个性化生成因素的理论探索,旨在揭示语言个性化认知的意义,并初步搭建语言个性化认知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社区治理的研究多聚焦于制度、技术等层面,而较少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对社区治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以社区心态为引,回到社区"人"的本身来思考社区治理问题时,社区治理认知就成为社区治理何以有效的条件和基础。因而,将社区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以视界、隐喻和框架作为社区治理认知的研究对象。其中,治理层和边界构成视界结构,并在这一结构中以情境、对话勾勒视界的轮廓,以再构和融合阐述视界的意图。当面向日常生活时,社区会演化为一个隐喻的世界,而隐喻则成为治理认知的重要形式,其在认知功能上的表现在于其是组织各种概念的基础及生成生活经验的工具,而隐喻源的存在成为治理认知形成的介质。另外,从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主观认知时所依据的心理原则的框架出发,关系本身对框架的安排和优化、情感的形式及运作、想象的类型和内容成为其核心要素。由此,以视界、隐喻和框架来构建社区治理认知,且以此窥视社区治理认知对于社区治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教师研究中的应用,教师认知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师研究范式。教师认知研究主要包括教师信念、教师知识和教师反思三个主要研究内容。当前师范教育改革正在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教师认知研究对师范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师认知研究和师范教育发展的有效结合,将会为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的方法研究认识过程的心理学.艺术认识作为存在于艺术活动中的认识,与抽象思维不同,它是由感觉、注意、记忆、反应等环节组成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些不同的环节或过程便构成艺术认识活动的结构.在艺术认识活动中存在着历时性结构和共时性复合结构.借此,可以进一步分析认知活动中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认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等三方面的认知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利用的总体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反映出我国当前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监测预警等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认知问题,从公众本身、政府机关和监测技术等三个方面给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对引导公众提升自身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专业素质、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进程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落实工作等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刑法理论的文化思维虽有所不同,但东西方犯罪构成体系大体相同,从刑法保障人权机能的本源来看,刑事归责的最终归宿均应是“责任主义”。在对行为人进行责难或否定性评价时,考虑违法性认识这一主观要素,是责任主义确保刑法保障人权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符合责任主义保障人权不受肆意侵犯的根本宗旨。虽然违法性认识或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中暂无确切地位,但为了更好地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犯罪体系也有必要引进违法性认识这一犯罪构成要素。在德日刑法中,违法性认识是独立的责任要素,是故意犯或过失犯必须同时具备的。结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容,把其归入我国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隐性知识越来越成为知识型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对隐性知识本身的认知以及共享研究亦是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隐性知识的定义、特征与分类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隐性知识认知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认知从这三方面均需进一步的研究,且基于个体以及认知心理学亦是其研究发展态势;同时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途径、共享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尚需从共享动因、共享效率的定量研究以及共享过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