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犹太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决定了犹太文化的特性。而犹太文化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领域中两朵奇葩,它们历史悠久并且都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两种文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得不归功于教育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献竹 《职业》2016,(27):116-1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本文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及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建筑和园林文化的现状当代的城市建设、园林打造,有科技、功能、设施等行业规范标准,比如《风景园林图例6图示标准》CJJ 67-9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建标【1997】259号等等,规定了如园林植物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叶色、花色、四季植物的搭配,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之思想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三极,内涵丰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推崇的和谐社会相映生辉,和谐社会之理论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神权法思想是在初民社会由于人们对自然认识水平有限,对很多事物无法认知、解释,而产生的一种对于天、神乃至某种自然现象的盲目崇拜。用神的旨意作为评判事物是非的标准。天命天罚等观念,都是神权法思想的体现。统治阶级宣扬神权法思想目的在于给自己的统治寻找权威来源。神权法思想最早起源并盛行于夏,商,西周奴隶制时期,随着德被纳入到法的权威来源体系,西周开始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等思想,神权法思想逐渐走下神坛,但是它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至于后世提出的德礼法思想也有着浓厚的神权法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对世界和人类的起源产生过疑问:他们将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当然的,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不缺广袤的土地和数量庞大的人口。与那些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和印度河两岸的文明相比,中国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非常特殊;这三条河流都是从沙漠中蜿蜒而过,两岸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只是一条几公里宽的狭长地带。居住在那里的人们长年受到洪水和人侵者的威胁,从另一个角度讲,只有当洪水泛滥时,两岸的土地才能得到浇灌。因此,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生命就是一个斗争的过程。但在中国,土地似乎是无边无际、毫无阻隔的,几乎没有沙漠,只有森林让人们感到危险。尽管它们也可以用来抵抗外敌人侵,但其疯狂的生长速度让人非常头疼,人们不得不经常砍伐一些树木,然后用它们来建房子。因此,中国的建筑多为木结构,而且不易留存,往往只能留下几片陶制的屋脊瓦。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中"和"是一个重要的理念,这一理念对于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恩来作为中国近陶依然有着明显的中国作风和中华民族风格,这就是所谓"被传统浸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杨丽花 《现代妇女》2014,(10):167-16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所蕴涵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智慧、情操境界等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努力走出单一的教育模式,积极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董薇 《现代妇女》2014,(7):204-205
通过分析、挖掘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找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价值表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欧初早岁投身抗日战争,建国后从政,及后离而不休,因少年时深受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他一直悉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亲力亲为,鞠躬尽瘁,至今年近九秩,仍壮心不己。  相似文献   

11.
创建生态城市塑造天津城市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桂敏 《城市》2009,(10):67-70
一、创建生态城市是塑造天津城市品牌的需要(一)城市生态与城市品牌有着本源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牌成为营销界最热门的主题。而城市也可以像产品或服务一样进行品牌建设和管理.这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共识.成为城市营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亮点。在现代城市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更需要塑造城市品牌.迎接城市全球化、城市新分工格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13.
刘太格 《城市》2008,(12):49-53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规模浩大,速度惊人,举世瞩目。这种发展,既成功,又不成功。成功,因为城市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经济的空前发展,生活显著改善;不成功,因为环境、生态、文物受损,交通、城市景观、生活环境仍不完善。城市,在功能结构上要求健康,在景观生态上要求美丽。健康美丽的城市,不但为市民造福,而且也是外地投资商及他们的家眷们乐于迁居的地方。所以,经济拓展要与环掉改善并进。 展望今后数十年,当中国经济迭蓟髯前荚国的水平时,城市人口亦将提升到总人口的4/5。未来的建设量,包括现状不规范的建筑的改造,可能相当于目前美国的4倍。要在几十年内建造4个美国,一方面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得注意未来的中国城市对中国、亚洲、全球的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冲击。中国城市的工作,不能不做好。 如何迈向一个健康、美丽的城市?本文就针时这一挑战,提出几个从实践中取得的、原则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城市——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立足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翊  李洋 《城市》2006,(4):23-25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点1.生态城市的内涵。1971年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明确提出“生态城市”的说法,但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也没有关于生态城市的明确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如1987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杨尼特斯基(O.Yanitsk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个理想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管理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财富、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栖境。在1992年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  相似文献   

15.
蔡继明 《城市》2008,(2):27-29
一、“三农”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今天.由双顺差所导致的外部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导致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源.则是内需问题。很多学者把我国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即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份额不等或者消费预期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顾文选 《城市》2010,(12):7-11
一、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基础之上的,城市发展的环境成本与社会成本也很高,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用地和空间需求急剧扩大,引发城乡土地利用矛盾;中心大城市过分膨胀,导致城市交通环境拥挤与恶化;  相似文献   

17.
打造个性化城市关键在于唤醒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兆辉 《城市》2007,(2):72-75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城市文化和城市相伴而生,城市与生俱来就是一个文化中心.依靠城市文化的支撑,城市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灵性和动力,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8.
建设节能住宅构建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庆琏 《城市》2005,(5):3-6
一、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重要意义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尽管如此,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经济增长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资源利用率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我国资源节约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9.
沈建 《城市》2007,(10):70-71
天津市建筑节能推广培训中心大楼坐落在天津市友谊南路梅江居住区,是天津市首座集示范、展示、实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北方地区绿色节能建筑示范项目,其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上海流动人口在主要精神生活领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实现好、保障好流动人口基本文化权益,满足流动人口基本文化需求,改善流动人口"文化民生"的基本目标,上海迫切需要厘清政府、用工企业和社区的职责,形成促进流动人口文化建设的合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流动人口文化工作机制,将流动人口文化服务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