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本思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文思想,是贯穿中国文化历史的主要线索之一。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前人在民本方面的主张,以儒家“仁学”为基础,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与民同乐”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其历史影响深远而广泛。以人为本,是当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是当今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党新的执政理念,它作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不仅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而且是对现代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发生学的角度,《走出“荆公新学”》较早地对学界“新学”、“王学”互指现象提出质疑,但也存在偏重官学形式而将两者割裂的问题。实际上,从王学官学化、“新学”概念的由来、内涵及宋人态度等看来,王学与新学在历史上分别与两种“新学”概念相联系:一是见于史料、立于学宫、主要包括《三经新义》、《字说》的与“王学”存在差异的“新学”;一是由新经义、新字学、新学风、新学学派等四个构成,有官学、新经学、学派三种含义与“王学”完全等同的“新学”。虽然这两种“新学”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最终被合一,但在具体的思想研究当中还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底蕴深厚、意涵丰富、特色鲜明,应当受到今人礼敬。为了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于先秦时代的文化经典,通过文献解读、比较论证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认为,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得民心顺民意,协商举贤以及“谋及庶人”等重要理念和观点,是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彰显了人类民主理想和实践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特色,富含现代民主的养分,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出一条现代民主的道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实际上已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丰厚滋养。研究还认为,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在人类文明史册中独树一帜,当代中国具有民本特色的民主政治实践,包括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拓展、协商民主的日益完善等,正在发展成为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人民民主,即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4.
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重民、利民、从民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毛泽东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积极扬弃和综合创新.研究和探讨毛泽东群众路线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扬弃,可以凸现群众路线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政治观、学风、心理、贫困问题、就业等多方位思想状况方面的问卷调查,结合个案、实践资料收集进行结果分析,透视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以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学界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当代中国政党协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政党协商的内涵、要素、特征、功能、价值、发展历程、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分析政党协商研究状况,系统梳理和评析研究的主要成果,揭示其不足之处与未来走向,有利于深化政党协商研究,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来,学界对汉代的尊老养老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推动了学界对尊老养老问题的研究。本文从政治、学术、社会风俗的角度对汉代尊老养老思想进行综合梳理研究,发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本来不多,尤其对于出土新资料的运用还很有限,而且对于汉与汉以后尊老养老进行对比研究还不够。总之,汉代尊老养老研究尚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精华之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一思想可以概况为重民、爱民、富民、顺民、信民等五个方面,但这种以民为本思想与现代民主仍有本质区别,传统的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梳理它的发展衍变脉络,对于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茹 《宿州学院学报》2003,18(4):111-112
通过对现代教学改革成果扣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研究创建了“双分”教学模式,从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基本特点 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分”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当代素质教育思想,是一种较为 理想的、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格同一性问题是近现代及当代西方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点问题。国内近些年在与世界哲学接轨的过程中,开始初步接触到这个理论课题,并对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经典文献、理论源头、基本概念和论域、判定人格同一性的标准等作了阐述,但是这些阐述存在不深、不全和不准确的问题。文章理清了人格同一性问题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概括出了西方哲学界对人格同一性标准的主要观点,回答了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对人格同一性标准问题提出的新挑战,进而尝试提出了新的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观点,是其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的说法在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知道,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语体"散文或象征主义散文诗的源头,尽管称高长虹为"散文诗集的开先河者"与事实不符,却完全可以称他为开创者之一。通过比较《朝花夕拾》和《土仪》的写作、发表、结集出版情况可以知道,如果《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闲话风"的创作潮流的说法属实,那么开创现代散文"闲话风"创作潮流的系列文章应该是高长虹的《土仪》而不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大长期以来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虽早有史学系的设置,就在国内的影响看来,却无疑处在“边缘”。30年代中期起,川大史学系逐渐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的重镇。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仅是“主流”典范向学术“边缘”的扩散,更是不同学术风格的融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是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探讨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既能深化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能为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提供历史的论证和学理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学术史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探讨作为政治团体的政党组织对促进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和发展的作用;二是党的部分群体和个体成员的学术思想与中国现代学术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其他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是国史、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历来备受中央领导层和国内外史学工作者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从共产国际驻华代表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特定视角和内容出发,深入挖掘和探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愈来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随着许多独创性见解的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和争议,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其发表50周年之际,文章着重从近年来学术界对该文献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新视野、研究中带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及研究中的不足等方面作一述评,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7.
80年来,中共领导人的"五四”观自始即采用了激进的革命话语系统,强调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和爱国精神,用政治运动统摄思想文化运动,把五四运动看作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这种"五四”观对学术界中国现代史研究产生了导向性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全面、深入地研究"五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适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开山者。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哲学史著作,建立了哲学史学科的新体系,开创了现代学术史的新纪元。首先,它以科学的方法和可信的史料,创造了全新古典哲学史体系、构想与规范,使哲学史作为一门科学戛然独立,并迈向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进程;其次,它用疑古与实证的方法实践,完成了新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从“形”到“质”的转变,开启了崭新的治学门径,对具体的学术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三,它从形式到内容整体手段的全方位更新,不仅具有冲击传统惯性的强劲的反封建之风,又有开拓学术研究新风尚之意义。所以说,胡适的哲学史研究,有着创新的勇气、扼要的手段与平等的眼光,新见迭出,影响深远,实现了“范式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学人提出的“学术独立”观念,一直是中国社会颇具争议的问题。事实上,立于近代语境中深入考察,其涵义实多歧而微妙。它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一个侧面,寻求中国学术能独立于西方;也是近代学人追求学术自由的一种反映,吁求学术能独立于政治;更是近代学人治学态度的体现,对实用价值的一种超越,即学术能独立于“致用”。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提出"三个为民"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当代公仆的本质理论,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是对我们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是当代公仆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