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1995,(4)
就有关政策答读者问问:建国后在乡政府担任过乡长、秘书、财粮委员、民兵队长、治安主任等职务,后经组织批准直接录用,转为国家职工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应从什么时间算起?(刘阳市聂华升,绥宁县向清廷,湘乡市范益德,常德市张存仁,衡阳市张为民等读者)答:根...  相似文献   

2.
游宇明 《老年人》2010,(6):41-41
1867年,清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宴请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蒲安臣在任期间,奉行与华友好合作政策,清廷许多官员都对他颇有好感。当时,清廷正忧虑欧美列强重修条约之事,打算遣使赴欧美说明立场。但是,  相似文献   

3.
清朝的小说查禁运动,自清初至清末一直紧锣密鼓,至道光、同治年间达到顶峰。清末正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后几年,也是清廷禁书最严密的时段。但书却屡禁不止,往往这边禁令刚下,那边又有一批新刻本出现。清廷禁毁小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焚毁了大量书籍,其中有《荡寇志》一书,与清廷禁毁《水浒》相对抗;其次,这些小说曲词有大量的读者群,很有市场,书坊有利可图,也要想尽办法大量刊刻。在这种禁书与反抗中,文人也逐渐意识到小说的宣传、启蒙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反清复明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成功是清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在晚清之前,清朝官方均用"伪"、"逆"等贬义词来形容他。民间书籍方面,除了少数亲郑作品之外,大部分都因统治者的宣传和强制,而与官方持相同态度。晚清时期,为了保住台湾这一重要海防据点,清廷真正开始承认郑成功为忠义之人,并同意在台湾为其建造祠堂。  相似文献   

5.
胡光墉,字雪岩,晚清大名鼎鼎的巨富。英国历史学家斯坦英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称其为“晚清著名的财政改革家”。清廷受予二品顶戴,获穿黄马甲,紫禁城骑马等殊荣,赫赫然成为晚清唯一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出身市井,依借清廷大员王有龄、何桂清之流,东成西就,最终得以暴发,终至在上海、杭州立足,由市井布衣,跻身江浙大贾之列。纵观其一生,胡雪岩的发迹除了大胆冒险,投身官家之外,还因其工于心计,尤善谋划公关。  相似文献   

6.
钟启河 《老年人》2003,(5):36-37
左宗棠为清代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他平定天山南北,力保新疆不失,赫赫战功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左宗棠对保卫、开发、建设台湾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同治二年(1863年)3月,左宗棠被清廷任命为闽浙总督,台湾即为他的辖区。四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呈《复陈裁汰闽军并台湾等处军情片》,表示了他对台湾的关切。片谓:“台湾一郡为闽省外郛,譬犹锁钥,台郡为锁,澎湖、厦门为钥,而鹿耳门(台南外港)、鹿子港(台中外港)则通钥之窍也,鹿耳、鹿港两处无事则有所恃而无恐,而省郡之气长通。臣于数日内接阅各处文报,似吴鸿源、曾玉明未…  相似文献   

7.
吴果迟 《老年人》2003,(6):36-37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云南发生了“马嘉理事件”———英国翻译官马嘉理在腾冲被杀。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为此对清廷虚声恫吓,大肆讹诈。清王朝内忧外患,表示妥协,乃派李鸿章与威妥玛签订《烟台条约》,除赔款及增开商埠外,还答应派一名使者去伦敦,向英国女王当面谢罪。英国当时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清廷打算将这名使者留驻伦敦,作为大清国派驻英国的公使。这样,对派驻的使者就必须有所挑选,要求具有相当的地位、才能和声望。时任福建按察使的郭嵩焘首当其选。中国要向外国派出长驻使节,这是破天荒的事。在一班守旧官员的心目中,“天处乎…  相似文献   

8.
孙蝶平 《老年人》2012,(1):40-41
中国近代海军军舰,以孙中山名号命名的有两艘——中山舰和逸仙舰,其中中山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属清朝"遗腹舰",1910年由清廷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提督萨镇冰向日本  相似文献   

9.
邱捷 《炎黄世界》2011,(7):15-17
广东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不到一个月,全国许多省份宣布脱离清廷独立,而广东却在一个月后才宣布独立,落在许多省份之后,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说起晚清重臣,绕不开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曾国藩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在内忧外患之下,他们苦撑晚清危局,开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是维系清廷苟延残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1.
郭化夷 《当代老年》2011,(10):22-23
武昌起义是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发动的一场起义。辛亥革命由湖北新军首先发难,其实绝非偶然:清朝的军制,早期为八旗、绿营,后来军队主要由各省地方团练扩充而成,这些旧式武装,到了清末已不堪一击,完全不能承担作战任务。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相似文献   

12.
武昌起义爆发后,正在欧洲进行革命宣传和筹集捐款的孙中山先生,立即兼程回国,途经香港,将于1911年12月25日到达上海。这一消息传到南京,独立的各省代表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出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清廷对抗。孙先生能否平安到达南京就职,事关中国革命大业,  相似文献   

13.
李哲 《老年人》2013,(7):42-43
根据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向清廷租借香港九龙界限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个离岛,为期99年。1997年是英国租借香港到期的年份,香港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是13亿中国人民心中长久以来的期盼。然而,香港回归祖国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经过了一场场斗争和  相似文献   

14.
余庆鳌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兵器专家,江西湖口县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小时随做木匠的父亲在南京就读金陵机器房学机械绘图,后受聘于安徽督造炮路。因在台湾创建军事工程有功,受到清廷“五品顶戴”的嘉奖。  相似文献   

15.
100年前,清王朝风雨飘摇,为了挽救其颓败的命运,慈禧下决心改革政治。五大臣被派遣悄悄出国,重点考察君主立宪制成功的英、德、日等国。1906年9月1日,清廷正式发表“仿行宪政”上谕。这道破天荒的宪政上谕,让朝野上下一派欢欣鼓舞,民间立宪团体也风起云涌。时代风气在悄悄转换,中国开始从古代向近代悄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正>她是一个皇族历经百年坎坷之后唯一的存在;她是最传奇的金牌历史小说家,也是令人没齿难忘的神秘女人,她还是一个奇妙、另类又尴尬的传奇。在电视剧《故梦》里,陈坤扮演的陆天恩,是一位风流倜傥、碌碌无为的贵族大少,在经历清廷败落、皇室坍塌、民族危亡以及国共内战后,被时代的巨浪裹挟着,不得已辗转飘零到台湾,最终客死他乡。  相似文献   

17.
顺冶年间,清廷实施海禁政策,先后颁布了“禁海令”、“迁海令”,其目的在于打击东南沿海的郑氏抗清势力。当时通称的所谓“禁海令”,是各项关于禁止出海贸易、打造战船、私通郑军等行为的法令的统称。而所谓“迁海令”,又称“迁界令”,则是关于将沿海数省居民由海滨地区迁往内地的各项法令的统称。  相似文献   

18.
孙宝根  刘莉 《老年人》2011,(3):40-41
留学生历来就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实践着“开眼看世界”,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近代中国有多次留学热潮,最早的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1872年到1875年间,清廷先后派出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即著名的“留美幼童”;1876年,李鸿章派中国学子赴德国习练陆军军事技能.  相似文献   

19.
孙蝶平  闫妮 《老年人》2012,(10):42-43
汪精卫和袁世凯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负面人物。1910年4月,汪在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入狱之后与袁有了交情,至1916年6月袁一命呜呼,为期6年。二人的交往也曾对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产生过一定的正面影响。袁汪初识1910年,为了回击梁启超等保皇党讥讽同盟会领袖是"远距离革命家",挽回民众对革命党人的信心,汪精卫、喻培伦、黄复生等谋刺清廷摄政王载沣,行前散发《致南洋同志  相似文献   

20.
曹锡琴 《老人世界》2013,(11):45-45
《空城计》是京剧精彩的传统剧目,又名《抚琴追兵》,取材于《三国演义》第95回。 该剧为清末名须生卢胜奎的代表剧目,后由谭鑫培演于清廷而一举唱红。谭鑫培突破剧本情节杂乱、出场人物过多的局限,还根据梆子名宿老元元红、郭宝臣的演出本,做了多方改进。后来,京剧名家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都演出过此戏,焕发了各自独特的动人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