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芳 《老年人》2011,(2):49-49
世间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由此物到彼物,是路程的距离;由此时到彼时,是时间的距离;由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房屋之间有了距离,才能美观别致;树木之间了有距离,才能茁壮成长;汽车之间有了距离,才能安全行驶;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才能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谈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好办法,有利于促进团结。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可以通过谈心来沟通彼此之间的心  相似文献   

3.
尊严,是一个人最值钱的东西。经历了世上的风风雨雨,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到了垂垂暮年,人更愿意有尊严地活着。我认为,对待老人,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养好老人的尊严,才能让他们生活得舒心。  相似文献   

4.
适当的距离,却前所未有地拉近了两颗逐渐疲惫的心。曾经,文化和习惯的差异,也时而令这对跨国夫妻时有磕碰:无论是嫁给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抵不过嫁给一个爱自己的男人。即便偶尔会有摩擦,  相似文献   

5.
刚到荷兰时,朋友告诉我,到荷兰一定要看郁金香,郁金香给荷兰人带来了温馨,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自责"最能体现这种和谐。一天,我在家中接到了一个"自责"的电话。"您好,请问是梁先生吗?""是啊,您是?""我是电力公司的。""请问有什么事?""您家这个月的电费比以前  相似文献   

6.
谢七七 《职业》2016,(22):24-26
“涂鸦是我们的语言!”这可不只是句简单、空泛的口号,在贴纸都能社交化的年代,还有什么不能用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90后汪俊杰、苏贝壳发起的“涂手”APP,就是一个通过涂鸦进行社交的平台。从八岁小孩到六旬老人,100万名涂鸦爱好者在这里找到了打开脑洞的正确方式。  相似文献   

7.
清早 《现代交际》2008,(10):28-28
西方社会是一个注重个体的社会,这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和自由度。"个人利益不可侵犯"的社会准则让人与人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喜好热闹和群体行动的中国人来说,这叫做"人情冷漠"和"自私"。但对加拿大人来说这种独立空间和自由度是他们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李迅 《职业时空》2005,(7):22-25
理想是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 埋藏在心底是一份甜蜜,为了去实现,选择是别无他路的行为。而成果却要用汗水不断浇灌,通过夜以继日的耕耘才能获得。为此,成功是坚持,是毅力,是一切努力的结晶。从梦想到成功的距离有多远? 没有去想的人不知道,没有去做的人不知道,只有成功获得者才能品尝到。  相似文献   

9.
梁本凡  翟露静 《城市》2004,(4):36-38
一、零距离革命 (一)零距离革命的内涵与意义所谓零距离,就是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流."零距离"的特点是无媒介化、无距离化、无响应延滞化.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面对人来展开的,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二者的价值目标与根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认识,引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前提。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站在孩子社会看孩子——“人性善”养成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表达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对于晚辈中以15-25岁为基础年龄段的两代人,要给予理解,还"自由"与"信任"于他们的"天性",这样反而有利于他们成熟,由此,我使用"孩子社会"概念,以示他们应当有自己的社会空间,而"人性善"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基础并伴随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另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社会以前对"人性善"命题有认知盲点,本文花费些微笔墨为"人本善"论证,表明"不忍人"之心和"不忍心"之政是孟子留下的文化资源,当代代传承.时值"汶川地震",我们体证了"人性善".[1]  相似文献   

12.
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唐朝冯丹兵在大街上,常常可以发现车的后面贴着“保持距离,注意刹车”的字样,意在提醒后面的车辆,别贴得太紧,以防事故。由此可见,保持距离是一种安全。具体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保持距离则是一种美妙的情感。夫妻日夜相处,偶尔分别一段,二人之间便有了一...  相似文献   

13.
<正>象征的含义即:"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睹物思人,因人念物乃人之本性所在。看到甘棠树从而怀念召伯,这便是《甘棠》诗中甘棠树的象征性的符号意义所在。潜藏在事物后的一个故事或意义,当人们看到此物,可能便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彼物或彼事,使事物间形成彼此联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职场中,应对各种场面以及学会与各种阶层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已成为一种必修的技能。不管是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抑或是在职场中打拼多年的员工来说,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好"距离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待人处事,在适当场合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使对方受到尊重,感到礼貌。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本人的接人待物的能力及个人修养。因此,对人距离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中,恰当的距离是交往双方最基本的礼节。但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对人距离的适度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国际化时代的今天,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在职场中这种差异也越发明显。对于对人距离的考察,早已成为社会学者和文化学者的着眼点,但是大部分都仅限于对本国的考察,或者校园中的人际关系的对比,对于国与国间职场人际关系的考察较少。本文为探索中日对人距离的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对中日之间的职场中的亲疏关系、上下级关系(上司、同级以及下属),以及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戴俊丽 《职业》2013,(22):56-56
伊尹是夏末商初助汤伐桀的功臣,是孟子眼中的四圣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流芳千古的伊尹并没有一个高贵的出身,他从奴隶到名厨并最后成为商汤重臣的经历值得职场人借鉴。相传伊尹幼年时曾被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伊尹地位虽然卑微,却心忧天下,一直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积累了出众的才学。伊尹听说有莘氏国君比较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为了接近有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国君贴身厨师。  相似文献   

16.
<正>我伸出去的拿着蚊帐的手停在半空陷入尴尬的境地,递出手上的东西明显是不可能了,收回却是如此无奈,不甘心地再次递出,男孩退得更远,七月小镇里太阳晒得人无处躲藏,而此刻我和对面男孩的心都沉到冰川冷至彻骨。  相似文献   

17.
快乐每一天     
面对“夕阳无限好”,“老骥伏栃”“踏遍青山人未老”者有之,泰然自若、快乐度过每一天者有之,悲悲切切、哀叹“只是近黄昏”者亦有之。细析其故,心态异也。德国诗人塞缪尔·厄尔曼在其不朽名篇《青春》中说道:“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人的心灵应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断接纳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相似文献   

18.
在线一小时     
<正>自从六六在新浪开设微博以来,以300多万的粉丝量成为"话题女王"。她的微博,有一个"在线一小时"的问答环节,以其风趣犀利的语言风格,跳跃飞扬的生活智慧,让广大粉丝趋之若鹜。婚姻到什么地步才要非离婚不可?一个人过比两个人过好;找到的人比他好;没有他也能过得很好。怎么样才能过得好呢?有颗开放、敢爱和善爱的心。都说幸福可望而不可及,怎么样才能把握婚姻中的幸福?把握幸福,与婚姻无关。你只要有把握幸福的能力,在不在婚姻里,都会活得很高兴。  相似文献   

19.
幽幽 《现代交际》2002,(9):60-61
人的性格可以从多个层面表现出来:言谈、行为、动作……但有时你也很难断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看一看你喜爱的是哪种动物,或许可以由此判断你有什么样的性格。  相似文献   

20.
老人言     
毛国保 《老年人》2014,(10):1-1
正变是生活的常态。用不变的心境看待变化的世界,才能把握生活的真谛,享受一份宁静与淡泊。——长沙市张建中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安乡县邓汉章赞扬你的人并不都是朋友,反对你的人并不都是恶人。——衡东县刘岳林既有短跑的激情,又有长跑的耐力,你就能无往而不胜。——长沙市熊耀才把心放平,生活就是一泓平静的湖水;把心放宽,人生就是一朵自在漂浮的白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