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有先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研究粤台高校交流合作。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征,揭示了粤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发展现状;其次,把握国家对台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比较优势助力粤台高校交流合作;最后,推进粤台高校交流合作的发展愿景,着重从粤台高校的平台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产教融合等方面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着眼未来,为粤台两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赋予新内涵,呈现出发展格局更具重塑性、发展形态更具变革性和发展趋势更具不确定性等特征。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选择:交流合作更聚焦高层次互惠互利;跨境办学更聚焦优势互补;“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更聚焦寻求“最大公约数”;全球治理更聚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在理念转型、政策架构、课程建设和人才保障等方面集中发力,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的数量得到大幅度的发展、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进入发展阶段。而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人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必然向更高层次和更多类型延伸。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很发达,教育资源还没有极大丰富的国家来说,以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来实现教育的向更高层次普及是很难完成的,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社区学院,是实现我国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好途径,也是高师院校创新发展之路和走向社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闽台高等教育的资源互补是闽台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遵循教育内外部规律发展的过程。闽台在院校合作、人才联培、师资引育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行政干预与市场、高校发展的矛盾,保障机制缺乏与提高质量,合作亟待深入与可持续发展等困境。未来闽台高等教育资源互补可通过双方协同、共建闽台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推进闽台高教合作朝纵深方向发展等,来实现行政、市场和大学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出台,首先是采用了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其公平价值的缺失,已经凸显出高校之间的不均衡、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入学机会的不均衡、教育过程的不均衡和教育结果的不均衡等严重问题。因此,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并重,这需要我们树立"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理念;构建新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决策机制,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社科动态》2006,(3):36-36
中国教育部、欧盟轮值国奥地利和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今年5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研讨会”,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和奥地利教育、科技和文化部部长伊丽莎白·盖勒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研讨会上,中、欧代表围绕双方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中国对欧盟教育、科技合作政策和如何加强中奥教育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由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颠覆式的范式变革,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多地域的发展特征,而高校教师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推动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成本增加和教师缺乏数字化能力的共同挑战.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的实践经验及其发展中国家伙伴院校的案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在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元化路径,包括制定宏观战略地图,寻求选择不同发展阶段的有效路径,以及分层次提升高校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能力.提出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定制个性化制度与政策,聚集在线教学质量;提供持续性学习项目,专注高教工作者能力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频率越来越高,重心下移。普通教师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增多,两岸高校相互招生及联合培养人才的梦想成为现实。但是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也存在许多问题。两岸学历互认的阻力仍然很大,领导参访多,实质性合作少。交流与合作中大陆高校向台湾学习与引进的单向性特征显著。应改变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促进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欧盟高等教育政策对推进欧盟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维持欧盟在世界的地位有 着重要意义。“伊拉斯谟”(Erasmus)及“伊拉斯谟+”(Erasmus+)计划、伊拉斯谟-曼德斯(Erasmus-Mundus) 计划、田普斯(Tempus)计划可以说是欧盟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三个旗舰计划,其涵盖的内容丰富、涉及的 国家众多,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成效显著,对促进欧盟高等教育的弹性整合与多元发展、加强欧洲公民意 识与欧洲认同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将致力于引领东欧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持续创建欧洲高等教育 区、加强语言教育、加强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景区与社区商户良性合作是有效激发乡村经营主体活力、培养本地发展能力与价值、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文章通过数理分析、案例研究与深度访谈等方法,基于乡村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研究景区与社区商户双方的利益协调及可改进区间,以此探究双方合作的阶段性规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主要得出:(1)双方合作共赢,理想均衡结果是平均分配新增收益;(2)双方竞合中由于社区商户信息不对称,景区企业一般占优,但收益分配比率不直接影响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大小;(3)景区新增投入以应对生态环境等外部性问题时有利于促进双方合作,但并不利于总经济绩效。立足良好的企地关系与共同富裕目标,应加强景区与社区基础协议、景区与社区商户动态契约以及加强政府非强制性干预、社区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自20世纪兴起以来,受到教育学界的关注。走向“共生”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发展取向,也是新时代赋予教师教育的使命。共生的本质是指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相依赖和互惠互利的紧密关系。基于共生哲学的大学与中小学融合型合作是指大学与中小学双方基于理解、认同、接纳彼此文化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能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积极互动,而且有利于促进双方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共创、共赢、共生。然而,在加强校地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依然存在双方对合作共生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合作共生的目标与内容、合作主体的共生性迷失、推动合作共生的相关行政组织缺位、合作模式的共生性与开放性缺失等问题。因此,大学与中小学融合型合作关系的构建,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共生逻辑,摒弃“二分思维”模式,注重“求同存异”推进一体化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合作双方共同趋优与协同创新;均衡资源分配,促进平等、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转变进程,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开放的重要实践探索.从过去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面对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仅仅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的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平台,向沿线国家展示中国的发展经验,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沿线国家建立教育共同体关系是中国高等教育应该担负起的责任,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把握住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新机遇.研究提出应从文化多样性、多语种教育、汉语的国际推广以及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促进与周边国家的院校国际合作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提要]为研究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揭示其变迁历程、表现特征、作用机制和驱动因素等方面的演进逻辑,本文借鉴“间断-均衡”理论,构建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民族地区2006-2020年基本公共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细致梳理。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过程经历了逐步覆盖阶段(2006-2010年)、适度调整阶段(2011-2013年)、稳步提升阶段(2014-2017年)和2017年以后的优质发展阶段。政策变迁体现出“间断—均衡”与延续性并存、地方政策耦合协同中央政策、注意力驱动政策选择等逻辑规律,体现出一定的中国特色。在此基础上,对“间断-均衡”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对增强“间断—均衡”理论解释力以及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加以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促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部门与办学机构相互扶持、均衡发展,使职业教育向以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终身教育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及其学位制度的国际化程度是衡量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考评因子之一。在分析我国当前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在修业年限、学位证书、资助渠道以及国际交流四方面不足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博洛尼亚进程中欧洲高等教育区在以上四方面的先进经验,得出下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工作应侧重"拓展学位授予类别,接轨国际修业年限;提升合作交流层次,完善留学资助制度;规范学位证书项目,接轨国际体系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缅甸现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 ,缅甸高校普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缅甸大学师生的外语水平和文明素养普遍较高 ,缅甸高校都有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的意愿。我国正在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中缅关系也日趋密切 ,我们应该抓住时机 ,积极主动地推进与缅甸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在合作中促进双方高校的共同发展 ,并进而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同根同源,教学对象虽有不同,但可以相互补充、互为环境。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动发展,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既推动了社区教育发展,也拓宽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领域。高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作共建可以从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搭建完善居民学习平台、开辟学习直通车等三个方面着手。高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社区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区与学校互利双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开放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以来,台商在大陆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日益扩大,两岸经济交流日益紧密,双方的合作层次日益提升.随着两岸关系发生积极重大变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高教强省内涵及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教强省的内涵是指该省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在国内位于前列,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能与当地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规模大”、“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是高教强省的主要特征。优化江苏高等教育结构,打造一流研究型大学和一流学科,多渠道集资办学,不同学校在各自类型、层次上争创一流;加强江苏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江苏建设高教强省的重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合作是嘉陵江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合作组织体系与协调机制,可以发挥高校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有助于区域内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