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个圣人收了500个弟子。 在弟子中间,有一个人名叫“有罪”。他听着别人对他喊“有罪有罪”时,心里非常别扭,好像他真的有罪似的。他便想改个名字。他跑到圣人那里。对圣人说:“老师,我的名字不吉利,请您帮我起一个吉利的名字吧!”圣人和蔼地对他笑道:“我的孩子,你嫌你的名字不吉利?  相似文献   

2.
芦苇(《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白鹿原》等电影的编剧,即将成为电影《白鹿原》的导演):上世纪70年代,我读到苏联作家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爱伦堡是苏俄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当时看这本书时才知道巴别尔的名字。解放以后从来没有中国人提及他,解放以前只有鲁迅曾提到过他。  相似文献   

3.
钱玄同一生用过许多名字。他的不少名字与新文化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了解他几个有代表性的名字,联系其当时的思想、经历和功过影响等等,可以从一个侧面温习一下新文化运动的有关情况。一、盛名一时在五四新文化发轫时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反封建的英勇战上,钱玄同这个名字曾经非常响亮。另一个新文化的倡导者刘半农在其《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中,谈及钱玄同当时身负盛名:“文学改良之议,既是胡君适之提倡于前,复由陈君独秀钱君玄同赞成之于后。”事实上,当胡适和陈独秀奋起向旧文化发难以后,首先起来响应的战友中,最突出的是同为北大教授的钱玄同和刘半农。  相似文献   

4.
我和丈夫冯某于2005年10月登记结婚。结婚还不到两年,冯某就开始嫌弃我,经多方了解,原来是他有了外遏。我无法容忍丈夫的背叛行为,想与他离婚。我们在登记结婚后买有一套商品房,房产证上写的是冯某一个人的名字.该商品房的首付款18万元也是冯某的父母支付的。当时他父母没有明确表示首付款是赠与他儿子一个人的。请问,我在离婚时能否要求分割该房产?若有权分割,那么具体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5.
紫云英 《中文信息》2003,(10):12-15
你有个德文名字;你住在荷兰;可你英文却写得和土生土长的美英人士一样好,这是怎么回事啊?哦,是这样的。我祖父出生在 Chorostkow(这个城市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属于波兰,现在在乌克兰境内),[译补:所以我有了个德国名字。]他在1914年去了美国。我出生在纽约,在纽约州的 White Plains 长大。[译补:所以我英文程度和美国人无异。]我到阿姆斯特丹来做障士后研究,从此就逗留在这儿了。  相似文献   

6.
大可 《中文信息》2005,(2):12-12
1月5日下午,与我同去四姑娘山采访的同事告诉我,今晚在东门的达达酒吧有个各地山友专门组织的卢三哥悼念募捐活动。固晚上有事脱不了身,我于是便拿了100元让他为我代捐。在此次到四姑娘山采访前,我根本不认识卢三哥,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然而,通过这次元旦在四姑娘山的采访,从短短两三天与当地村民和一些山友的接触攀谈中,我仿佛看到了在四姑娘那皑皑的雪峰之巅,有这样一颗心灵在闪耀。  相似文献   

7.
我初次认识船山,就是当兵结束后考入研究院将要开始努力学习的时候.1983年春,有一天我参加韩国东洋哲学会,在会场上听见"王夫之"的名字.当时发言的主题不是关于船山的.发言者没准备提纲,只是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轻描淡写他,我只听到他的名字.当时我记不住发表者关于船山哲学涉及的具体内容.但是有缘分似的,忽然听到的船山的名字沁入于我的脑海里.我觉得我和他之间有前生的因缘.我向同学问:"王夫之是谁"?通过他的大体说明,王夫之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和冲击.其后到了今天,我一直研究他的哲学.通过写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过程,我的研究成果逐渐成为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尔基的名作《海燕之歌》、《我怎样学习和写作》等名作的一位译者,我是非常敬爱高尔基,同时也是非常热爱他的作品的。高兴的是在我的生活当中,有不少难忘的回忆,又都是同高尔基的名字和他的作品紧密相连的。记得早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当我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时,我就读过高尔基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当时很为草原上勇敢的雄鹰左巴尔和美丽傲慢的姑娘拉达的爱情的悲剧结局所震惊;后来又读过他的另一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长久地又被勇士丹柯高举着自己燃烧的心,在黑暗的大森林中给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的故事所激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与丈夫结婚十多年,家庭收入全部由他掌握,在银行也是以他的名字开户存款,经过多年积攒,银行存款已有数万元。不久前,我丈夫起诉要求离婚,他在向法院提交的财产清单中称家庭存款仅有数千元,竞然隐瞒了数万元。对丈夫想独占存款的行为我非常气愤,并向法院提出异议,法官要求我举证,我带着街道出具的夫妻关系的证明以及自己的身份证、结婚证,到银行要求查询,不料银行竟说以我丈夫名义所开的个人存款账户属我丈夫的个人隐私,拒绝我的查询要求。请问这种说法对吗?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我于1973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了我敬慕已久的铁人的故乡。我虽然没有见过铁人的面.但20多年来,通过学习铁人的事迹,追随铁人的足迹,使我受益匪浅。我的名字有幸同铁人的名字连在一起.那是在1991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开展向‘优秀党员干部’李万仁学习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六十年代出了个‘王铁人’,九十年代出了个李万仁,两个党员,一对楷模,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说心里话,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到受之有愧,同时也感到是对我的激励和因策,决心以铁人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大庆的光荣传统.勇于开拓进取,真正…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名字考略季云陶行知先生(1891~1946),原名陶文。安徽省歙县人。毛泽东同志曾称誉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同志称他为“万世师表”,周恩来赞誉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假使陶先生临终能说话,我相信他必继韬奋之后请求入党。...  相似文献   

12.
有个小男孩非常自卑,贫寒的家境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学校里,小男孩总是低着头走路,如果碰到调皮的学生,他便赶紧躲开。尽管如此,他仍然常常无缘无故地成为别人的出气筒,可怜的他连还手的勇气都没有。受尽欺负的小男孩常在心里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比别人强一点呢?”  相似文献   

13.
他说他叫嫩头,我斜了眼瞅他,觉得好笑.这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他却不是一个奇怪的人,至少我现在这么认为.他很随和,像孩子一样顽皮的笑容始终悬挂唇角.他是我的师叔.  相似文献   

14.
非鱼 《快乐青春》2009,(9):52-57
5岁时,我问妈,爸爸呢?妈说,他是个海员,去了很远的地方,要很久才能回来。海员的故事抗不过成长的脚步。第一天上学,老师问我:“你叫什么名字?父母都是做什么的呀?”我大声回答:“我叫李远哲,我爸是海员。”  相似文献   

15.
穆青同志既是党的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是与他的名字紧紧相连。作为新闻工作者,我有幸为新华社工作十八个春秋,其间我有机会拜读穆青同志的新闻作品,所思、所感、所悟无不为他作品中所反映的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高昂激越的人世间的真善美,感人肺腑的赤子之情所感动。尤其是作品中显现出的全局意识、精品意识、群众意识、创新意识所达到非凡境界更令我虽无能至之,却心向往之。作为后生之辈,本文试图通过赏析穆青作品中的“四种意识”,借以与同行们探求其作品的光芒所在,以期受到教益。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与一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博士研究生陆德生先生在乌鲁木齐作了一次长谈。一见面,他递给我两张名片:一张是汉文和维吾尔文的,一张是汉文和英文的。Rudelson(陆德生)是他的姓,作为犹太人,还保留着 Yusuf(玉素甫)的本名;作为美国人,又有 Justin(贾斯汀)的名字。我们之间的谈话就从他复杂的名字开始了。谈到了犹太人问题、中东问题和美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他说,他的家庭以是否过耶稣教圣诞节而分成两派。我说,在一个社会里,尤其是一个城市里,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  相似文献   

17.
刘家声这个名字,我很不熟悉。那是因为我对政治经济学一窍不通,这方面的名人我自然孤陋寡闻了。 有幸,拜访了刘家声,并与之谈叙了两个半天。我的知识视野不仅得以开阔,更重要的是他使我认识了他,了解了他,也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兴趣。我以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同时,就是我国经济学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时期。经济学界的人士们高擎着马克思主义的大旗,纷至沓来,脚步声声。刘家声是当之无愧的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公其实不老,三十的门槛还未过;老公其实也不只是我的老公,他是大家的“老公”,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叫他“老公”。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个极可爱的名字 ——祝佬工 老公是个既天真又糊涂的人,他的趣事给我们小小的两人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东和热闹。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味道     
程刚 《快乐青春》2010,(3):33-35
我与叔叔家隔了几十里,很少走动。 一个假日,我坐车去叔叔家,到他的果园帮忙,隐隐听到南侧的果树丛有声响,发现竟然是个少年,十四五岁,正攀在树杈上摘苹果。他也发现了我,但已无路可逃。他从树上溜下来,两个口袋鼓鼓的,怯怯地立在树下,等待我审问。  相似文献   

20.
在时间背后     
这不是一个哲学命题。凡俗的年代里,哲学被小心翼翼地规避着,但这般海德格尔式的话题,还是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与我们相遇———因为,这个叫“时间”的人。有人写过一篇文章:《时间:不只是一个名字的故事》。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时间之于我,就是一个名字,或者说,是电视上的一个符号,一个颇富意味且极具号召力的符号。《东方时空》开播那年,我刚刚20岁,那时,正迷着有声有色的MTV,最喜欢看的自然是《金曲榜》。但时间的名字要比他的栏目《东方之子》更醒目,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并顽固地认定那是个笔名,是“东方时空”的配套产物。其后的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