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末代国舅传奇/巴蒙在总人口数为十几万人的中国达斡尔族中,有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郭布罗润麒,今年已85高龄,但手脚麻利,思维清晰,他居然还有北京市公安局特批的摩托车驾驶执照,如果不是老人亲自带我骑一段路是决不相信的。而郭老先生是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亲...  相似文献   

2.
那天,风很大,刮得窗棂咔啦啦响,我想,医生是不会来了。自从我病后,好友就坚持要请一位七十多岁的医生来给我针灸。想到老人家是利用休息时间来登我这三十岁的人的家门,心里很不过意,偏偏第一次又赶上这么个天!到了预定时间,门敲响了,他来了,这位老人!他背挺得很直,灰色棉大衣又肥又大,戴着一顶旧皮帽子,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谁能想到这位和北京千千万万老人一样的他,就是清朝末代王公贵族的一个著名人物——郭布罗润麒先生呢!“我可是个蹩脚大夫。”他笑了,摘下帽子,脱去大衣,从那眼镜片后  相似文献   

3.
泾源县的回族教育问题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几度变迁起起落落,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因素以及现实环境的影响,泾源县的回族教育仍有许多困难与不足。本文拟通过对泾源县回族教育的历史现状与经验不足的研究与探讨,引起大家对回族教育的重视,促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深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在群山的托举和围绕下,气温已经微凉,村民石爬专老人已在家里架起了火塘。11月3日的下午,老人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火塘前,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村里近年才通上电,老人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节能灯。  相似文献   

5.
泾河源     
吴迪  李晓林 《中国民族》2012,(6):104-106
2012年3月12日,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的天空飘起了雪花,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我们还是没有改变行程,来到六盘山腹地的泾河源头——老龙潭。清乾隆年间,中卫县令胡纪谟曾在泾河源头留下这样一首诗:无数泉飞大小珠,老龙潭地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到高陵不受污。可惜我们到来的季节不对,正逢枯水期的老龙潭更像一位老态龙钟的长者,只闻潺潺水声,  相似文献   

6.
1979年12月,宁夏泾源县兴盛乡红旗村弯弯山路上,走来21岁的退伍兵于光明。这个六盘山下长大的回族青年,在部队4个月入了团,8个月入了党,两次受嘉奖。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造成椎骨骨折,结束了22个月的军营生活,返回家乡。家乡太穷了。快80年代了,人均收入才四五十元。于光明苦苦思索着,仰望绿意葱茏的黄花山。是的,身边庄稼收成微薄,但那160个大大小小山头、沟壑间却生着年产500多吨  相似文献   

7.
民国《化平县志》是今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仅有的一部旧县志,具有别的史籍不能替代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其中有关近代西北回族状况的资料,尤为难得。 泾源县位于宁夏南端,六盘山东麓,历史悠久,宋初曾置安化县,金代改称化平县,元明清时期属于华亭县。清同治十年(1871),朝廷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之后,作为所谓“善后”措施之一,强制迁从陕西回民近万人到本地定居,并创建化平川直隶厅,直属甘肃省,以加强统治。建厅至今已120年,其间经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三个时期(几乎各占40年),民国时称化平县,建国后改为泾源县。  相似文献   

8.
播种与收获     
在遥远的沙漠中有一片绿洲,一位老人跪在地上,拿着铁锹在挖沙土。一个旅人经过绿洲,停下来给骆驼饮水。他看到满头大汗的老人,便上前打了声招呼:"你好呀,大爷。""你好",老人回答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干活。旅人问道:"这么热的天,你在这里挖什么呢?""我在播种",老人说。"你要在这里种什么?""种椰枣",老人答道。"椰枣?!"旅人惊讶地说,那副  相似文献   

9.
魂牵梦萦的家郭桂芝我在新疆安家落户已经30年了。然而我现在要说的,却是我们所共有的一个维吾尔族的家,那就是托乎提汗阿帕一家。也许你会奇怪,一个天津来的汉族女同志,怎么有一个维族的家?每次我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总是心情激荡,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那是...  相似文献   

10.
人们总以为黄金是世界上最贵重的,可是了解拉给姑娘的人都知道,她的心灵要比黄金更贵重。她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六年如一日地侍奉着两位汉族老人,用自己的青春铸造了令人敬佩的高洁美德。“爷爷,奶奶,我侍奉你们来了!” 1976年春节刚过,科尔沁草原寒冷未退。在奈曼旗章古台公社干歹大队第二生产队的一间土砖房子里的炕上,躺着两位汉族老年夫妇。90岁的郭凤仪老爷爷,腿脚不灵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室韦民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民族乡。多年来,守在这里的边防派出所的干警们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驻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荣辱与共。 驻地有一位俄罗斯族杨老太太,与老伴因习惯了当地的生活,不愿意随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外迁。随着两位老人年岁已高,独自生活面临着诸多困难,可两位老人仍不舍得离开故土,为这事可愁坏了老太太的儿女们。派出所的干警们听说这事后,主动担负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他们有空就到老人家中,帮忙洗衣拆被,看病买药,两年来从没有间断过。听说老人缺少取暖用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古籍和碑刻材料,对苗族的姓名历史和现在,作一探讨。 一、古代苗族有支名无姓氏 融水县北支苗族从贵州省迁入时,分为沙、分、鲁三个支系;至今已有500多年了。据苗族老人说,古代苗族只有支名无姓氏。红水乡高文村89岁高龄的贾青响说;“苗族有姓大约从我祖父那一代开始,以前是没有姓的。我们小的时候,见到汉人进村就说汉官来了,就跑去躲起来。只有村里的头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大青树上的小鸟将最后几滴夜色啄尽黎明在青山上挂出一幅初春的草图太阳便被牧童手里的弹弓射远弓身锄地的老人举起开山锄山坡上南来北在的山风奔忙着杭理老人的头发准备刻一座活的雕像那座高大的山峰便是这老人雕像的投影里有宝贝,山乌龟、三七、木耳、山植、橄榄、凤尾花“一 我在外闯荡了十多年后,抒臼收回山里来了。山里水清风香。我们能富起来,我心里想。 办个山货收购店! 我跟我的几个老弟兄巴子一咬,货款一千多元,发动山民几十人,搭起了这间茅草房。又留川了两名年轻人,我们在这里办坦了收购店。把各路山货都收拢到我们这儿,只要国家…  相似文献   

14.
2002年2月5日,湖南桑植县凉水口镇鱼兰溪村黄天行家宾客盈门,鞭炮鸣响。跟黄天行一家住了20多年的孤寡老人黄斤宣迎来了他的百岁生日。面对客人们的祝福,黄斤宣老人激动地说:“没有义子天行和媳妇贵珍,就没有我的今天,只是苦了他俩……”义子从天而降1902年2月5日,黄斤宣生于桑植县沙塔坪乡分水岭村。老人一生无儿无女,勤劳质朴,即使年愈古稀,只要不生病,他都会照常下地做农活。然而,随着年纪增大,老人感觉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看到别人家有儿有女,老有所靠,而自己眼看八十了,却孤寡一人,内心感到十分凄凉。黄斤宣老人的事传…  相似文献   

15.
劫掠是古代社会在各个民族、部落中特别是游牧民族中的一种很常见的行为,但在清代乾隆盛世时期,在松潘的郭罗克(今青海果洛地区)一带出现的非常频繁的劫掠行为震惊了清廷.郭罗克部落的劫掠虽然性质较之叛乱、起义等显然轻微,但引起清朝统治者的持久关注.郭罗克部落的劫掠虽有其特殊原因,但与其所处的大背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郭福安是入闽汀客家郭氏始祖,于北宋真宗年间受朝廷委派任盐铁司承事郎,到上杭钟寮场主管金铜开采冶炼,钟寮场成为当时上杭矿冶中心,也是政治、经济中心。约40年后郭福安致仕离任,他没有回到家乡江西泰和,而是到紫金山脚下汀江河畔的郭坊村(今上杭县临江镇)开基创业。一百年后,上杭县治从钟寮场迁到郭坊村,上杭从此走上快速发展道路,成为众多客家姓氏的祖籍地,有客家"乐土"和著名的"客家祖地"的美誉。郭福安对闽西客家形成特别是上杭、永定、武平客家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郭福安可以称得上是闽西客家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17.
她是大山深处一位普通的农村回族妇女。但朴素整洁的衣着,干练精明的神态,又显露出她的与众不同。 她是六盘山下、泾河源头家喻户晓的名人。她就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宁夏泾源县香水镇下寺村党支部书记童玉梅。  相似文献   

18.
郭福安是入闽汀客家郭氏始祖,于北宋真宗年间受朝廷委派任盐铁司承事郎,到上杭钟寮场主管金铜开采冶炼,钟寮场成为当时上杭矿冶中心,也是政治、经济中心。约40年后郭福安致仕离任,他没有回到家乡江西泰和,而是到紫金山脚下汀江河畔的郭坊村(今上杭县临江镇)开基创业。一百年后,上杭县治从钟寮场迁到郭坊村,上杭从此走上快速发展道路,成为众多客家姓氏的祖籍地,有客家"乐土"和著名的"客家祖地"的美誉。郭福安对闽西客家形成特别是上杭、永定、武平客家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郭福安可以称得上是闽西客家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19.
正早上6点半,天刚蒙蒙亮。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福利院,胡玉凤像往常一样翻身起床,麻利地穿衣出门,轻手轻脚来到老人们的房间开始挨个查房。眉清目秀、身材高挑、中专毕业的胡玉凤自己也没有想到,从21岁的妙龄青年到38岁接近不惑之年,她到高山福利院陪护"五保"老人和智残者,寒来暑往,一干就是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今年1月,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茶城古丈。我居住的那栋楼里住着三户人家,一户是我家,另外两户均为70多岁的老人,分别姓彭和姓田,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冰雪灾害到来的时候,两户老人的儿女们每天都要跟我通讯,询问老人们的情况,拜托我照顾好老人,我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