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通福 《领导文萃》2008,(21):28-31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讨伐齐国,但又担心齐、楚两国联盟,于是,派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张仪到楚国去游说,这就是那一场口称割地600里,而实际上只让6里的“滑稽戏”。楚王受辱后,恨不得将张仪割肉食之。后来以黔中之地向秦“换得”张仪,按说张仪落人对他恨之入骨的楚王手中,那是必死无疑。可张仪绝不是个等闲之辈,他早就为自己的后路留了一手。张仪在楚国有一个好朋友靳尚。而靳尚是楚王非常宠信的大臣,楚王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2.
<正>儒学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经常阅读既可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又可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寓言故事,针砭时弊、趣味横生、引人深思,对年轻公务员做人处事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楚人学齐语":交友慎才能拒腐蚀【楚人学齐语】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个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时光。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国令尹昭阳君门下一名下等门客。不甘于终日饱食君禄的张仪,屡屡试图献计进言,但一概如石沉大海。愤恨难名之下选择入秦后,张仪的"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的外交大战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遂拜张仪为客卿。  相似文献   

4.
魏国的新王——襄王即位了,第一次召见孟子。孟子去了。可是两人见面谈话的情形和内容,没有作客观的直接记述,只说孟子见了襄王以后,出来了。然后由当事人之一的孟子对别人说:这位新王,一眼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像个皇帝。“望之不似人君”这句话,成了名言,成了大家的口头语。几千年来,直到今天,大家常会借用这句话去批评别人,每个人都可以体会一下,当借用这一句话去批评别人时,自己的心理、情绪上是什么状况。那一种心理状态也是颇为复杂、微妙而难以形容的。孟子又补充一句说:等到接近他时,再仔细地看看,他一点谦虚之德都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5.
苏秦和张仪的外交策略,都是靠着他们出色的论辩才能来实施的,而他们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之后,难道真的是那个宏伟的大战略吗?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事实上,一个有个性的外交家,并不只是在反复论述自己的观点,而是从各个侧面来映衬出只有自己的战略计划才是可行的,并且指出各种长期与短期的利益回报。只有这样,才能让当政者放心、满意,否则,他们是不会买苏秦、张仪们的账的。苏秦屡次求职失败,张仪被苏秦“逼上”投靠秦国的道路,他们此后的言行,都是一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一面以打动执政者为目的的。苏秦在几次失败的求职经历之…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讨伐齐国,但又担心齐、楚两国联盟,于是,派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张仪到楚国去游说,这就是那一场口称割地600里,而实际上只让6里的"滑稽戏"。楚王受辱后,恨不得将张仪割肉食之。后来以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后来苏秦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都被打掉了……他跑到邯郸找苏秦,一去就住进“招待所”,大概是现在北京饭店之类的住所,好几天没有见到苏秦的面。后来,  相似文献   

8.
<正>忠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我国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思想与主张,既是社会治理中的最基本准则,又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之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9.
吴旻 《决策探索》2007,(10):32-33
一、传统诚信与当代诚信 诚信是道德观念,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含义不同,互训互释. "诚",主要指人真实无欺的品行和做人原则.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诚",在传统道德中的含义就是:诚实无妄,人己不欺.  相似文献   

10.
骂,指口出恶言和忿詈之语,是一种极端的负面情绪和暴烈态度的表达.骂人既失态,也容易失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对立甚至心理仇恨.因此,一般而言,领导不宜骂人. 但是,某种程度上,骂也是爱憎分明和激浊扬清的集中体现,是坚持正确立场和导向所必需的一种鲜明态度,运用得当就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特殊的管理手段.即使是一贯主张温良恭俭让、崇尚文质彬彬君子之风的儒家,也不一概否定骂.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不仅很善骂,而且骂得狠.《孟子·梁惠王上》介绍说,孔子对于殉葬哪怕是以俑殉葬的恶俗深恶痛绝,曾恶狠狠地骂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弟子宰予学习不用功,白天打瞌睡,孔子斥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对于不长进的朋友原壤,孔子骂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孟子骂人也很凶,他对不同政见者杨朱和墨翟就骂得很粗野:"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相似文献   

11.
<正>孟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圣人,主张王道,提倡善政,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曾提出治国之"六策",既全面系统,又精辟深远,对当今我国治国方针的调整和完善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在用人原则方面,孟子提倡"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孟子提出:"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其意思就是,当今大王  相似文献   

12.
<正>"罢孟"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相似文献   

13.
《孟子·公孙丑上》说:“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饥肠一饭、渴口一饮、雪中送炭、滴水之恩、奇货可居,发财良机。 美国加州曾出现一股找金热,17岁的农夫亚默尔也跑去碰碰运气。矿山上气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史上有段著名的佳话 ,叫《孟母三迁》 :好像孟子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早年搬了三次家。孟母的观点是“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为了让孟子学好 ,不得不频繁地选择邻居。这一传统流传下来 ,影响到今天的人在购买住宅房的时候还要问一问邻居的情况……一个人或一个家庭 ,只要有条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选择邻居 ,搬多少次家都没有关系。但 ,一个国家 ,可就没有这份儿选择邻居的自由了。最近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中国与美国 :非对称型战略伙伴》。它给我的刺激非常强烈 ,就像胸…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全部思想理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系统的仁学理论,而教育观则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关于教育理念的阐述涉及很多方面,总体可分为教师“教”的理念和学生“学”的理念。“教”的理念主要表现在:教师心理、教育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法和原则等;“学”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非智力因素、学习要专心致志、注意变通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 :“不学诗 ,无以言。”中国古典诗歌确实是群星璀璨的文学星空中最明亮、最耀眼的的那颗星辰。它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 ,音韵和谐优美 ,千百年来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鼓舞青少年的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 ,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法。一、走近诗人我们常说“诗如其人” ,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贤能之士,大都来自下层、来自民间?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期间,一边坐在电视机前看战争的实况直播,一边想起了孟子,想起了孟子的反战思想。 战争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这恐怕是历史学家们也搞不清的问题,人们知道的是,战争比文明社会的历史要长得多。相较之下,人类对战争的反思则要晚得多。在大约纪元前七八世纪的时候,东西方几乎同时进入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人类思想好像是一下子喷涌出来,思想家们开始对人类  相似文献   

19.
霍启明 《决策》2014,(8):84-85
张仪年轻时师从鬼谷子,与另一位纵横家苏秦为同学。他饱读诗书,满腹韬略,凭借一张精巧、狡黠、善辩的嘴,完成了一连串的宏大事业,使其在历史功名册留下盛名。 在当时,秦国正处于崛起时期,在秦惠王的统治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延续了商鞅的变法措施,在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秦国的国家机器运转在极高的效率之中,无论是兵力、物力都得到极大发展,从西隅一角的蛮荒之国,迅速成为战国诸强争霸中的强势力量。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和原则。《中庸》里说,"诚,天之道也","天之道"的说法不过是强调它的应然性和必然性。孟子则明明白白地说清楚了"诚"的意思和意义:"思诚者人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