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富豪之一,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的政治、经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在世界,"洛克菲勒"这四个字就象征着权力和金钱。其财团的创始人约翰·戴·洛克菲勒,从一个小小的经纪人到全球石油业的霸主,成就了一个传奇,而他的道路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笑里藏刀     
惟言 《领导文萃》2005,(12):129-131
约克·皮尔庞特·摩根是美国华尔街的著名大亨,曾运用“趁火打劫”的计谋,使美国总统甘拜下风。他创立了摩根体系,一度控制了美国四分之一的财产。他同样善使“笑里藏刀”,使众多的竞争对手纷纷做了他的“刀”下之鬼,他也因此获得了“魔鬼”的称号。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拥有梅瑟比矿山,这座矿山是全国最富的铁矿山,可惜洛克菲勒身在宝山不识宝,没有进行开采。摩根偶然得知这一消息,决定把这座矿山买下来。但洛克菲勒绝不那么简单,不下番功夫是文萃领导很难达到目的的。摩根亲自登门拜访,两个大亨尽管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但各自心怀鬼胎。当摩根…  相似文献   

3.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 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一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  相似文献   

4.
珍惜一毛钱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十九世纪美国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几十亿美元,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少一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提醒我还,免  相似文献   

5.
张宏涛 《领导文萃》2011,(21):57-60
16岁那年,在离高中毕业只剩两周的时候,因为贫穷,他不得不离开了校园。开始在社会上闯荡。43岁那年,他完成了人生的质变.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了美国首富。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相似文献   

6.
节俭致富的榜样 洛克菲勒对母亲勤俭美德的继承,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最基本保证。洛克菲勒的个人分类帐本从他16岁开始赚钱一直用到生命的终结,充  相似文献   

7.
洛克菲勒独特的用人观,对管理庞大的标准石油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企业获得成功的原由。任人惟才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优秀人才,谁就站在了成功的起点。而人才的选用也是一门艺术。洛克菲勒对于选人十分谨慎,公司建立之初,每次他都亲自参加普通员工的招聘。公司规模扩大后,他一旦发现优秀人才,就会想尽办法招到自己麾下,不论当时是否需要。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爱交际,却十分欣赏社交能力出众的人员。阿奇博尔德是洛克菲勒招募到的最重要人物之一。他在南方改造公司事件中曾经极力反对洛克菲勒…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为教育儿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才,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洛克菲勒谈了工作体会、工作态度,并谆谆告诫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洛克菲勒积极的人生观、乐观的工作态度让人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9.
洛克菲勒生活在一个非常注重宗教礼仪的家庭中,他的母亲是虔诚的浸礼教教徒,从一点一滴做起,爱他身边的一切人。在母亲的影响下,洛克菲勒从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严格按教义生活。他的父亲爱钱如命,受其影响,洛克菲勒对金钱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却怕遭到上帝的惩罚。于是他在反省的时候对上帝说:“亲爱的上帝,你不要认为贪婪促使我急于赚钱,我认为一个人有能力却被别人供养是一种更大的罪恶,我想有更多的钱,这样我就可以让我的家人和其他需要钱的人活的更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从施舍几分几角钱给教会支持的各项事业开始,到陆续捐…  相似文献   

10.
洛克菲勒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他在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个包装出口火油的工厂发现 ,封装每只油罐都用40滴焊料。他经过多次试验证明 :用38滴焊料封装每只油罐 ,偶尔有漏油 ;节约一滴焊料 ,用39滴焊料封装 ,却完全可以杜绝漏油的情况。于是 ,封装每只油罐都用39滴焊料 ,成为美孚公司的统一标准。由此可见 ,洛克菲勒的管理之严 ,就连一滴焊料也不放过。在我国黄河小浪底工程施工中 ,我方一名施工人员 ,工作中随手丢弃了4根铁钉。外方人员发现后 ,拍照曝光 ,并处以28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平均每根铁钉的罚款高达7万 !由此也见 ,外方的…  相似文献   

11.
1874年4月,标准石油公司搬进了一幢与自己新石油巨人地位相称的四层办公楼。每天早上,洛克菲勒9点1刻准时来公司上班。他衣着考究,黑玛瑙的衬衣袖口链扣上刻着一个漂亮的字母“R”。洛克菲勒尽管出身于生活节俭的农村家庭,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日本的一些家族企业,香港的李嘉诚,他们为什么要走家族式管理的道路?所以我们不能单独地片面地对家族式管理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3.
贾铭 《经营管理者》2004,(11):56-56
<正>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职员叫阿基勃特。他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只要签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元”,而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石油大王、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大感惊讶地说: “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一定要见见  相似文献   

14.
车韦 《领导广角》2001,(3):58-59
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经济奇迹”为世界瞩目,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却一片萧条,低迷不振,日本人还买下了美国精神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一时间,“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将要取代美国占据第一”的舆论盛行全球。  相似文献   

15.
多活45年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他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垄断企业——庞大的“标准石油公司”。但他在53岁时又怎么样呢?烦恼把他搞惨了,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已经破坏了他的  相似文献   

16.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商量欲在美国纽约成立联合国,处理世界事务。美国洛克菲勒家族闻讯,很快买下纽约一块地皮,无条件捐给了联合国,同时他们又买下了联合国大楼周围的地皮。联合国大楼建好后,周围的地皮立刻升值,升值部分早就超过了洛克菲勒家族捐给联合国地皮价值的好几倍。 早些年,或许这笔经济账我们还不会算,因为那些年政治对我们的影响远比经济更现实。现下再面对洛克菲勒家族的精明,我们已不感到惊讶了,因为我们自己也同样处在市场经济的大氛围中,我们也同样要时时应付瞬息万变的经济气候。要想在这变化的环境中寻…  相似文献   

17.
名人的偶像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自己的偶像,那我们的偶像呢,他们也有自己的偶像。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也有自己的偶像,他曾经说过:“我心中的赚钱偶像只有一个,他就是洛克菲勒!”这一期,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名人的偶像。  相似文献   

18.
一滴焊接剂     
“我的工作太平凡了,要能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普通人面对平凡的工作岗位,大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可对掌握全美95%制油实业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来说,却不是这样的。他的人生哲学是:“我成  相似文献   

19.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其全立时期曾感慨地说:"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的到的话,我会为这种能力多付一些钱."而美国人更有名言说:"二十岁靠体力赚钱,三十岁靠脑力赚钱,四十岁以后则靠交情赚钱."两者讲述的都是一个意思:朋友多则赚钱的机会多.  相似文献   

20.
犹太人是成功的经商高手,在全球的富翁中名列 前茅。像美国铁路霸主库思·洛布集团、摩根金融集 团、广告大王萨奇兄弟、传媒帝国佩利、洛克菲勒石油 大王、金融大鳄索罗斯、英国国际通讯大王路透、船王 赛缪尔和金融巨头洛希尔家族等,在世界经济的舞台 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