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开毁赵     
郭开,战国末期赵国的一个小小嬖臣。此人官儿不大,可是本事却不小,所于的头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便是成功地阻止了赵王复用廉颇。 廉颇,赵之良将,威震诸侯,他在任时,秦军屡战屡败。于是秦人便运用反间计,把廉颇搞下了台。廉颇下台后,赵国数困于秦,赵王有所醒悟,想  相似文献   

2.
正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记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赵惠文王时,秦国强行索要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命携璧入秦,经过惊险的陈词力争,最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他跟随赵王到渑  相似文献   

3.
洪优 《领导文萃》2006,(1):147-149
在现实生活中,成功之前的失败更是普遍——失败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枚反面金币。为你的终极目标而努力古代的赵国有位驾车高手,他驾起车来又快又稳。赵王拜他为师,向他学习驾车技术。没过多久,赵王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和高手比一比。比赛时,一声令下,两人的马车奋勇向前,结果高手赢了。赵王很不服气,要求互相换车再比,结果连比三次,赵王都输了。赵王很不高兴,认为高手留了一手。高手说:“我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不过在比赛时,我一心一意注视马车,而您却一心一意想着输赢,跑快了怕我赶上,跑慢了就想追上我,心神不集中,怎能不输呢?”…  相似文献   

4.
说『让』     
有两则有关“让”的故事令人很感动,使人提升认识,净化心灵。一则是战国时期的“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不惧声威煊赫的秦王,却甘受本国大将廉颇的羞辱,最后廉颇被他先公后私的远见卓识和宽宏博大的胸怀所感动,上门负荆请罪的感人故事。另一则是“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讲的是清代张廷玉在京城做官,家人建房时因三尺地与邻里发生争执,写信给张廷玉,盼望他给家里撑腰。张廷玉给家人回书一封:“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深深领会张廷玉的和睦礼让之意,立即让出三尺地。这里的“让”表现出了一位达官贵人豁达大度、宽容谦让的美德,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知退和善退是领导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艺术。退,意味着暂时放弃眼前的一些局部利益,是时机不成熟时作出的一定程度的让步和妥协,其实质或是为了顾全大局、化解矛盾,或是为了等待时机、蓄势待发。不顾客观实际而逞一时之能的匹夫之勇,势必会给自己、事业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只有善退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无不谙熟其中的道理。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韩信忍胯下之辱,终助刘邦成一代伟业;蔺相如以赵国利益为重,主动避让有意挑衅的廉颇,换来了廉颇的“负荆请罪”;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初仍实行…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彭德怀元帅,人们便会想起“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句,想起他纵横沙场指挥千军万马的风采。然而,貌似“粗枝大叶”的彭德怀元帅在工作中却是个极为细致的人,尤其是在处理文件时常常“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从不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7.
《史记·平原君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这里说的是战国时,秦国军队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准备挑选门下食客中文武双全二十人一起前往楚国,与楚王商议联合抗秦。但只挑出十九人,剩下的都不足取。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荐。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8,(15):116-116
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春天,发动宫廷政变掌握朝中大权的赵王伦想当皇帝。于是,他便在一天上朝时当着群臣的面对晋惠帝(司马衷)说:“昨夜我梦见我父亲宣帝(司马懿)对我讲,现在只有我出来当天子,天下才能太平;再说,我本是你爷爷,文帝(司马昭)的亲兄弟呀,即位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11,(19):72-75
公元前243年的战国时期。赵国的孝成王崩.子悼襄王立.年轻的帝王不愿用一位老爷爷级的下属,改用乐乘代廉颇领军,立刻引起廉颇大怒。  相似文献   

10.
张港 《领导文萃》2013,(23):84-85
廉颇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是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就《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如“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中“紫色的灵魂”,“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中的“雪”等的色彩词语运用的探究,以揭示现代诗歌也有色彩词语这一重要的表达方式,浅说各自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程国远 《领导科学》2001,(10):24-25
有信息说,日本正在构建“失败学”,成立“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专门从事搜集事故案例、获取经验的研究,以开发新的“知识资源”。笔者由此而想起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一句话:“成功常成为下一个失败的原……  相似文献   

13.
一得永得     
日本茶道里有一句话,叫“一得永得”。南方人去东北看了一次雪,北方人去三亚看了一次海,或小地方的人游了一次香港迪士尼,吃了一次北京烤鸭……往后想起或跟别人说起时,会把一次当永远。刘姥姥要离开大观园时,对凤姐说:“虽住了两三天,日子不多,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4.
田真 《办公室业务》2009,(12):11-15
在“西安事变”73周年纪念曰之际,我不由得想起了秘书界老前辈、老领导曾三、叶子龙、童小鹏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接受我采访时谈到的,中央代表团解决“西安事变”前前后后的情况,现做一简述,作为我对已故的三位长者的怀念。  相似文献   

15.
为将之道     
巴顿的严厉和艾森豪威尔的包容正如俾斯麦所说:“政治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军事领导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有那位在西西里岛作战行动中痛揍避战士兵、作风强悍、纪律严明的“铁血将军”巴顿,也有和蔼可亲、为人包容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将军。我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1945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当盟军准备横跨德国天险莱茵河时,一个士兵在河边不安地来回踱步。一个声音在他耳边想起:“兵哥,你没什么事吧?”小伙子说:“我想我有点紧张。”“我何尝不是如此,不如我们一同走一回,彼此壮壮胆,互相打气吧。”后来,士兵才知道,这位跟…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08,(9):12-13
胡哥加油! ——4月19日,在巴黎,有中国留学生打出了“胡哥加油”的标语,让人想起当年北大学生打出的“小平您好”标语。这是一种支持,一种鼓舞,一种凝聚,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 年仅22岁的河南打工仔王付玉,在1998年4月被评为威海市劳动模范,当他胸前佩戴着金光璀璨的奖章,登上庆“五一”暨“双爱双评”总结表彰大会主席台时,面对台下一张张笑脸和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他兴奋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禁想起3年来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打工生涯……  相似文献   

18.
任长霞,一个不平凡的“令老百姓落泪”、“肯给咱老百姓办事”的女公安局长。当地群众听说她不幸殉职,20万人自发为她送行,悲痛失声。多年没有看到如此感人的场景了!不由得想起焦裕禄,想起孔繁森,想起一切在人民心中永生的英烈。作为一个执法者,任长霞行使自己的职责,破获长期积案,抓捕犯罪分子,摧毁横行乡里的黑社会团伙,维护了群众利益,人民感念她,她感动了人民,感动了中国。臧克家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是对两种人格的最好诠释。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手中有权,却不肯尽责,不肯为群众“办事”的公职人员,又是…  相似文献   

19.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说过,水有“五德”,“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浩大无尽”,利万物而不事张扬,真正的企业家总是让人想起古人赞颂水的品德。  相似文献   

20.
年俗与爆竹     
烧炮仗可能是中国最广泛,最民族的习俗民。每到过年时总会想起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榄换旧符。”那一派祥和热烈,是我们中华民族生活独有的风景线,具有永远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