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鸿门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可是为什么后来刘邦打败项羽而获得了天下呢?关键就在用人的差别上。这一点,刘邦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得很好,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刘邦能重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但是,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就会失去天下了。看看他们的用人,确实如此。项羽实力强大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人才辅佐,相反,很多人才都来投…  相似文献   

2.
据《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载,刘邦在讨论“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的问题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全部要义所在,也蕴含着众多的领导学知识特别是用人之道,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刘邦在一次大宴群臣时,要群臣分析“吾所以得天下,项氏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说是赏罚分明,宽严得当。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输也。”在刘邦看来成大事者,不在于行仁标义,而在于善用人才。因为成大事者必能知人善任。这是历史上屡屡被证明的一条真理。用人的前提是知人。能鉴别人才,才能启用人…  相似文献   

4.
<正>"认笨"工作法就是认为自己在智商能力方面不如聪明能干者而又要通过奋发努力做出超过强手业绩的工作方法,具体表现为如下"六要":一要有争先志。虽然认为自己智商能力不如他人,但绝对不能自暴自弃、萎靡不振、甘拜下风,而要有强烈的争先志气和不服输  相似文献   

5.
吾有三杰     
(汉)高祖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供应军需),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相似文献   

6.
刘邦从一个小吏开始起义,最终消灭群雄,吞并天下。善于用人可能说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项羽继承祖业。拥兵百万。骁勇善战。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结局。用人不善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这样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才,皆人杰也。吾所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相似文献   

7.
李伟 《领导文萃》2011,(1):40-44
"私营企业"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孙策受重伤去世。死前把家族基业传给了二弟孙权,并说下了那段著名的遗训:"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相似文献   

8.
正孙权,字仲谋(182年~252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能在藩镇割据的东汉末年,秉承其父兄开创的基业,不断开拓进取,最终成就霸主之业,诚如其兄孙策临死前所言:"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霸,在战阵之间决机取胜,你不如我。但在举贤任能,使其尽心尽力,以保江东方面,  相似文献   

9.
郎咸平 《经理人》2009,(8):58-58
在宁波有句俗话叫“天下之主,不如买主”。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如果没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胸怀是根本做不到的,宁波帮的诚信就是在一次次的商战风云中创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如果买彩票中了一百万,你会拿这些钱去干什么呢?” “娶美女,住别墅,品尽天下美味” “你做梦去吧!我有钱还不如去做点小买卖,让钱滚钱。”  相似文献   

11.
梁玉梅 《科学咨询》2008,(20):83-84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学过程中,如果对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学,教学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南方朔 《领导文萃》2015,(8):124-126
过去几十年,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早已固定化,只要一说到中国,大概就没有什么好话。但现在,这种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却有了微妙的改变。《论语》的最后一篇是子张篇,其中有一段话是:"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我认为子贡的这一段话,已讲到了民意及政治人物公共评价的真理,因此子贡这句话是对的,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陈晋 《领导文萃》2010,(5):63-66
早期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上,大多特点鲜明.有的还因此获得一些外号或雅号。作为这个精英群体的核心人物,毛泽东对他们大都有过详略不一的评点,有时候,毛泽东还把自己摆进去,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领导人。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作为清朝的当权派,在人际关系方面天才独具。他认为,大厦非一木所支撑,必须善于结交有识之士,不仅必须懂得未发迹时善交人,还必须懂得交人于其未发迹之时,要网结天下,雀无所逃。纵观曾国藩的人生历程,笔者认为他的人  相似文献   

15.
纵观"楚汉之争",弱小的刘邦取得了胜利,而看似强大的项羽却最终失败.关于失败的原因,项羽总结为"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天要亡我",而刘邦说项羽输在人才的使用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史记·高祖本纪》)当然,项羽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但其中显示出项羽与刘邦领导能力上的差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也能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趣味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孔子一生都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也主张"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愉快而主动地学习,是地理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趣味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孔子一生都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也主张"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愉快而主动地学习,是地理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强化安全意识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人生有三大悲剧(恐惧、疾病、死亡),世人皆无法逃离。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改革实践几年来,我认为,其核心应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够将德育的"重中之重"角色落实到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呢?在十余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结合江北中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行之有效。首先、教育管理应该在"德"上作垂范,正所谓心动不如口动,口动不如行动,作为班主任只要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