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绩     
吕新生 《领导文萃》2007,(9):176-178
全县党政干部一把手大会上,县委郭副书记明确指示,各乡务必要在一个月内建一个藏书5000册以上的图书室。乔占书记听了.很是犯愁:自己所在的东铺乡是全县最偏僻最落后最贫穷的乡.一个月建成,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2.
政绩     
全县党政干部—把手大会上,县委郭副书记明确指示,各乡务必要在一个月内建一个藏书5000册以上的图书室。东铺乡党委书记乔占听了。很是犯愁:自己所在的乡是全县最偏僻最落后最贫穷的乡,一个月建成,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3.
政绩统计法     
如今的许多统计工作,靠正常的加减乘除怕是难以胜任了。特别是统计涉及到领导者的政绩的时候,就更别有一帖妙方,是传统的计算方法所不能及的,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笔者经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4.
政绩统计法     
如今的许多统计工作,靠正常的加减乘除怕是难以胜任了.特别是统计涉及到领导者的政绩的时候,就更别有一帖妙方,是传统的计算方法所不能及的.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了几种常用的政绩统计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少数地方和干部那里,围绕政绩问题,的确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盲点。当前,影响客观评价干部政绩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政绩四问     
以政绩优劣来考核干部的工作、决定表彰升迁,是从“相马”到“赛马”的一大进步,可以促使各级干部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多干实事上,而不是用在跑官要官上。但是,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也有其不尽完善之处,对一些“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的领导产生了误导,使之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走了弯路甚至斜路。目睹数年来之怪现状,笔者对政绩考评有“四问”。一问:政绩应该算什么考核一个地区、一任领导的政绩,首要的问题是明确什么属于政绩,什么不属于政绩。或者说,要明确政府职能、领导职责,兢兢业业干好分内之事才能算作政绩,而那些超出职能范围的“越…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盘锦市委书记王向民近日提出,在考察领导干部的实绩中,既要看班子集体努力的成果,又要看每个成员所起的作用,要解决“政绩共享”的问题。不能因为集体工作搞上去了,  相似文献   

8.
政绩与民生     
文净 《领导文萃》2009,(1):19-22
河南省商城县的数百亩良田被强征建了官员别墅群。该县系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宪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征地是为了发展经济,却讳言建官员别墅之事。按他所说,正是这些土地的出让金,让政府有钱带动整个县的经济发展.也才有了该县西城区的今天。该副部长也许认为,只要与“发展经济”挂上钩.征地也就理盲气壮。  相似文献   

9.
政绩与考评     
年终总结大会上,一位市委书记公布年度政绩考评结果。并对各县区及市直单位绩效进行讲评。他指出,从考评的结果看,凡是工作没做好的,都有一个重要教训,就是那里的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没有端正过来,没有转到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上。他批评说:  相似文献   

10.
理性考察干部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政绩和政德     
政绩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政绩的大小是当今提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在注重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同时,却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干部政德的考核。所谓政德,就是从政者的品德。政德有高尚和庸俗之分,不同的政德者对政绩有不同的看法和追求。政德庸俗者,把政绩作为自己升官的“阶梯”,因而偏面地追求所谓的“政缔”。  相似文献   

12.
政绩与官声     
《史记》和《资治通鉴》,各记叙了有关政绩与官声之间关系的一件有趣的事,内容相似,形式相近,结果却大不相同。《史记》中记载的是齐景公时的事——晏子被齐景公派去治理东阿,三年后被召回,受到严厉批评,原因是晏子治理东阿时官声不佳,有负国君期望。面对景公盛怒,晏子没有分辨,而是请求再治东阿。一年后,晏子在官员的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工作者。景公很惊讶,询问取得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笔者到鄂南某县采访,一位在该县当中层领导的昔日战友提出一个问题:现在的领导者还要不要重政绩、创政绩?如果要,为什么很多报刊文章宣传这里砍掉了多少政绩项目,那里拿掉了多少政绩工程呢?面对这些宣传,有些干部都不敢大胆地创政绩了;一些被赞为有政绩的干部,不但不觉得光荣,反而有些灰溜溜的。战友提出这个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对政绩问题作些正本清源的辩析。  相似文献   

14.
政绩是领导干部运用公共权力,动用和整合部分社会资源获得的。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创造政绩不能不计成本。考核干部时不仅要看领导干部取得多少政绩,还要看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以切实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政绩工程、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只有将政绩成本引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从成本的产出效率角度来考察干部政绩,才能考得准、考得真、考得实,才能强化领导干部的政绩成本意识,促使他们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这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GDP指标弱化,专家建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都可以作为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90年3月,曾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的小约瑟夫·奈在《世界箴言》月刊上首次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后在其专著《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取胜之道》中,系统阐发了“软实力”思想。他指出:软实力,即国家通过说服力而不是武力,经常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目标,“硬实力”采用的是军事和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8.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于是,有专家提出,要将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目标,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真的有此必要吗?回首此前,被呼吁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目标的,已经有太多指标了,如环境保护指标、安全生产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乃至于“绿色GD P”等。这些指标的提出,固然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思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简单地把这些所谓的“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目标,并不足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首先,…  相似文献   

19.
祁彪 《决策探索》2004,(4):19-19
为官,理该求政绩,但不能捞政绩一以“不图虚名”为幌子,遇矛盾跑,遇困难绕,“坐镇”几年,地区面貌如故,群众生活依旧.这样的“懒官”、“庸官”,老百姓自然嗤之以鼻。相反,以“振兴经济”为招牌,不顾实际“拍脑袋”,不问民生“拍胸脯”,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祸害一方,遗患无穷,这样的“昏官”、“乱官”,老百姓更深恶痛绝。出实绩而不留劣迹,就是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的干部政绩考评存在着严重的因果混淆倾向.这种因果混淆突出表现在:我们依据德才兼备的标准,后来细化为"德、能、勤、绩",在考评干部中,一直把"德、能、勤、绩"四项平均并列在一起考核干部.其实,从科学的意义讲,德、能、勤均为因,绩为果,德、能、勤是绩的成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