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电视剧《楚汉传奇》热播,韩信拜将一幕令人特别是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唏嘘不已,他们不禁感叹——刘邦安在? 不错,刘邦可是个关键人物.韩信拜将,拜的人是刘邦,受的人是韩信.没有刘邦,也就没有后来的韩信.没有刘邦,韩信先前所经历的事,如"漂母饭信"、"胯下之辱"、"帐前执戟"就等于没有发生过.虽然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哪个"人民"要饭、打架的事情能够被记载得如此详细呢?韩信拜将,前提条件就是刘邦的存在.这个刘邦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没有这几个条件,韩信不可能拜将.  相似文献   

2.
用人的奥妙 汉高祖刘邦,原只是沛县(今属江苏)乡间一个无赖平民。尽管无聊文人也给他找了个显赫的祖宗,但是,他们弟兄三个(刘邦是老三),名字就叫作“伯”、“仲”、“季”,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大、老二、老三,可见这个家庭有多少文化教养。 刘邦的“邦”字,前人推测是他做了皇帝才起的。因为“邦”的意思就是“国”。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这位皇帝未曾发迹时的行径,大抵如在家不肯干  相似文献   

3.
雷建军 《领导文萃》2012,(22):88-91
发生于两千多年前的"鸿门宴",以其赫赫声名堪称千古一宴。它是刘邦和项羽一对盟友交恶的开端,从而揭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以至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势。这样一次历史盛宴,不但给后人留下了咂摸不尽的余味,也留了一个千古不解之谜,那就是宴会上项羽缘何不采用范增之计杀掉刘邦,而是放虎归山,以贻灭顶大患。究竟是什么使"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一时心慈手软,失去了这个一举结果日后最大政治对手的最佳机会呢?提出这个问题,前提其实是人们长期以来对"鸿门宴"的错解,把  相似文献   

4.
正尽管刘邦不喜欢儒生,大骂儒生为"竖儒""腐儒",甚至还做出"儒冠撒尿"的荒诞事,但我们发现在《鸿门宴》中,刘邦集团的处事方法与儒家一致。他们的表现可以说是合情合理,以致项羽没有除掉刘邦的理由。让我们立足《论语》加以解读。一、遇事多问"怎么办"。孔子主张遇事要问"怎么  相似文献   

5.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6,(11):92-96
胜败非天命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就家庭背景、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则是个平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那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他身上有贵族的那种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号称西楚霸王,而且他非常勇敢。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  相似文献   

6.
陈西里 《经营管理者》2013,(23):346-346
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训练时的高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针对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不佳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要采用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培养,提高心理品质以使他们主动有效的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从而保证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从鸿门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可是为什么后来刘邦打败项羽而获得了天下呢?关键就在用人的差别上。这一点,刘邦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得很好,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刘邦能重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但是,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就会失去天下了。看看他们的用人,确实如此。项羽实力强大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人才辅佐,相反,很多人才都来投…  相似文献   

8.
重庆大饭局     
<正>关于历史上的饭局,中国人会首先想到鸿门宴。它实在太有名——公元前206年,运气很好的刘邦先攻入关中,占领秦朝首都咸阳。运气不太好的项羽遭遇秦军主力,缠斗太久,晚来一步。按照"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刘邦是赢家。项羽不服,他的谋士范增便琢磨了一个办法,在项羽的驻地鸿门组了个饭局,主宾当然是刘邦,主菜嘛,不好意思,是项庄舞剑。这个饭局刘邦硬着头皮去了,但他的主要表现不是饭量而是口才,一番情真意切的  相似文献   

9.
刘邦的韬略     
刘邦是项羽的对立面。 刘邦是中国第一位没有文化的统治者,第一位非名门贵族血统的人登上最高权力宝座。刘邦极会“打天下”,也极会“坐江山”。这一切都有赖于 他 那深文 周 纳的 谋略。《史记·高祖本纪第八》简直就是谋略篇。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在蕲县起事,沛县县令在萧何等人劝说之下召集刘邦,一起响应陈胜。派樊哙召刘邦的命令下达之后,县令又有些后悔,紧闭城门,拒刘邦于城外。刘邦并未攻城,只是射书到城上,陈说拒绝自己的利害关系,结果沛县父老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恭迎刘邦,拥刘邦为沛公。兵不血刃,取得完胜。此刘邦韬略一。刘邦经过高…  相似文献   

10.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  相似文献   

11.
<正>秦末的人们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个人才都想称王称侯,有点痞子性格的刘邦就是这诸多人中的一个。他在萧何等一干能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后,心里老是不踏实:像自己这样的人都能成为汉王,那么手下那些文臣武将,哪个不比自己有本事,他们怎么会死心塌地听从于自己而不起异心呢?刘邦的这些猜疑不是没有道理的,韩信、陈豨、黥布等一个个能人另立山头就是很好的说明。因此,刘邦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守业时,都把提防手下造反作为  相似文献   

12.
史杰鹏 《领导文萃》2013,(23):86-90
如果刘邦是个听话孩子.估计也就埋没在历史中,因为种田的几乎不可能在历史上留名.读书人倒是有些能留.但在战国末年。留给他们的机会也少。刘邦对耕读两个行当都嗤之以鼻,曾导致他老爸痛心疾首,大骂他不如二哥种田卖力、能置办家业。而他鄙视儒生的故事,也妇孺皆知,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往儒生帽子里撒尿的人。  相似文献   

13.
萧何当副手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立下盖世的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其间也有一些波折,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这是极为少见的。改朝换代之际,哥几个揭竿而起,一同打天下,这时,大家同甘共苦,相互关照,生死相依,天下平定  相似文献   

14.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兴盛的朝代。西汉帝国的创立者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而成为一代名君的人物,正是这个父弃兄嫌  相似文献   

15.
杯酒释兵权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古代皇帝对于功臣大多遵守这样的法则。于是有了刘邦杀韩信、季布,朱元璋杀胡惟庸、李善长。相形之下,赵匡胤能够对功臣杯酒释兵权,让他们安享晚年,已经是非常够义气了。  相似文献   

16.
许禾钢 《领导文萃》2009,(19):108-112
刘邦和刘秀.一个是斩蛇逐鹿的草莽英雄,一个是揭竿而起的绿林好汉,作为同姓同宗的刘氏杰出人物,他们共同缔造了400多年辉煌的大汉帝国,然而这两个开国皇帝却又有着个性鲜明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17.
西汉的刘邦和东汉的袁绍,彼此相隔两个朝代,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他们各有一次经历,前半截如出一辙,后半截大相径庭,这种前同后异的戏剧性变化,可以给人一些启示。他俩的相同,在各有一次征战的经历。公元前200年,刘邦根据不确切的情报,作出了匈奴汗国不堪一击的错误判断,并亲率32万大军北征。行至今山西大同一带,与麾下刚从匈奴侦察到真实敌情而归的娄敬相遇。  相似文献   

18.
《史记&#183;高祖本纪》载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亭长是一个什么官呢?秦代实行郡县制,县以下的组织是乡,乡以下是亭,亭以下是里,里有里正,亭有亭长,乡有三老,这样推算亭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村长了。也就是说刘邦在他三十多岁的壮年时期作了村长,十多年后的四十二岁当了皇帝,不能否认这是个政治神话。这个政治神话是如何创造的呢?  相似文献   

19.
《秘书之友》2015,(2):1
张良,刘邦的首席谋士,曾为汉朝的建立及稳固作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传奇参考和借鉴的。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良路遇刘邦,彼此惺惺相惜,他便不遗余力地辅佐刘邦,最终成为"王者师"。当时,刘邦是众多义军中的一支,论影响力比不过"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的陈胜,论实力又不及拥有八千江东弟子的项羽。结果,陈胜被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1973年写过一首“七古”:“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这个高阳酒徒就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郦食其(力乙基),刘邦的几个谋士大多有不错的结局,如张良为留侯,陈平封曲逆侯,后来又做了第三任的相国(左丞相),唯独郦食其是被“烹”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