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异 众所周知,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探索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合理划分,以求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曾几度由中央向地方放权,但在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同时,又无一不引发出经济运行的混乱,因而始终未能摆脱“放、乱、收”的困境。为走出单纯行政性放权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1994年进行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时,为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的压力,把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2004年,中央在出口欠退税越来越多、出口退税机制难以有效运作的情况下,再一次改革并全面推行出口退税新机制,由中央全部负担改为基数内部分由中央负担;超基数部分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其中中央负担75%,地方负担25%。经过1年的实践,由于地方财政普遍难以负担,2005年,这一分担比例被调整为中央负担92.5%,地方负担7.5%。  相似文献   

3.
30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目前已获中央批准,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有序推进。这轮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历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给地方自主权最大的一次。从公布的改革方案看,每个省份都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特色  相似文献   

4.
目标治理是协调国家统一性与地方多元性矛盾的有效治理方式。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目标的目标治理机制根本上在于中央与地方的函数之间耦合。本文从理论推导和实证的角度提出,中国五年规划的目标函数之间趋于耦合,而不是碎片化,耦合的途径主要有政治引导和行政压力的双重作用机制。中国的治理模式已经从中央独大的单中心治理迈向中央地方复杂互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而这其中,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和引导模式已经呈现多样化。其中的关键仍然是中央如何在地方呈现为多中心的利益体时能够将自身目标有效贯彻于地方治理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与我国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迁与经济体制转型紧密联系 ,其路径体现为:由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中央政府推进转向双轨制下地方政府推进 ,最终过渡到市场推进下的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迁。我国中央—地方关系的死乱循环本质上是经济制度的不稳定状态在政府体制上的一种折射 ,因此应从战略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完善的市场才能反馈供给并扩大中央—地方关系调整的社会资源总量 ,构筑国家能力提升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央投资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中央投资看作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准财政政策",就其带动地方投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中央投资可以带动地方政府配套投资、提升基础设施质量,从而增加地方投资;但同时,其中的央企投资也会通过价格抑制渠道对地方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央投资对地方投资的带动作用为负;从行业角度看,公共物品属性越强的行业,中央投资的带动作用越强;竞争性越强的行业,中央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就区域差异而言,中央投资在东部地区主要体现挤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则主要体现挤出效果。从经济周期角度看,危机期间作为反衰退政策的中央投资发挥的带动作用会比一般时期显著增强。本文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央投资工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的是有关国家权力纵向配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影响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从建国至今就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专门谈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几十年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展时而强调中央集权,时而强调地方分权,却走不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3,(49):30-31
《决定》原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解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目前,中央地方与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一些应由中央负责的事务交给了地方,一些适宜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了较多支出责任,中央和地方职责交叉重叠、共同管理事项较多。这种格局造成目前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只占全国总支出的15%,地方实际支出占到85%。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实施将大大推进新型央地关系的形成。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都要发挥。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基本要求。在这一前提之下,中央和地方的合理有效分工必须有制度性保证。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应得到更规范的划分。事权的划分要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于我国政府来说是一个难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地域辽阔,国情复杂,我国政府始终非常重视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本文拟从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角度,探讨如何改善和加强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强 《管理科学》2005,18(5):91-96
现有分析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通过构建以中央政府行为为外生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对中央政策给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种种政策选择做出分析,对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给垄断部门实施保护以及民营企业对地方官员的公关、民企参与国企改组迟缓等现象做出了解释,借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西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及其协同创新。在体制方面,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权力双向确认体制,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复线履行责任体制,创新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开放循环多元利益体制;在机制方面,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开放循环交流机制,创新中央与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立体式政策扩散机制,创新广西地方各级廉政文化建设的契约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策共识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重大政策的出台,通常都要经过议程确立、策略互动、妥协折中这一政策共识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不但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政策共识的客观存在使地方分享了中央的政策制定权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演变,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试图用从"泛化治理"(diffused governance)到"分化治理"(differentiated governance)转型的理论框架来描述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总体过程。在分析和解释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基本模式和重要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由泛化治理模式向"中央管大事、地方管小事"的分化治理模式的转型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推进未来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社会公众对于中央和地方的认同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心理上更贴近距离更远的中央,而不是信任自己身边的地方和基层。有研究表明,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中央和地方认同感之间的差距存在不断拉大的趋势,地方虽然在努力执行中央各项方针政策,但对于执政合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完成阶段性任务,适时跟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十分必要和迫切8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召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中央编委委员马凯指出,按照中央部署,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完成阶段性任务,适时跟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十分必要和迫切。自6月25日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30):17-17
正近日,各方媒体就中国出台"定向调控"稳经济增长一题发表看法意见。《香港经济日报》7月28日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都是"地方包围中央",中央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要看地方的脸色。经济专家认为,现在的情况有变,一是地方经济下滑,主要由大环境变化影响;二是现在中央相对强势,结构调整的要求在推着地方走。因此,中央的政策调整,是地方经济下半场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杨伟康 《决策探索》2010,(22):82-83
巡视监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前代的基础上,汉代巡视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帝王亲自巡视、帝王遣使巡视和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及地方监察机构(包括地方行政长官等)对所属州县巡视等四种类型,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巡视系统。巡视制度起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有力地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皇帝、中央监察机关对地方进行巡察,或者上级对下级巡视监督的监察方式。它发轫于夏商周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基本确立了巡视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迁建范围也随之大幅增加。在此过程中,一些驻地方省、市的中央直属单位国有房产也面临被拆迁征收。由于中央直属单位虽设立在地方,但其管理和审批权限一般都在中央各部委,因此中央直属单位在处理接洽地方政府的国有房产征收安置工作时,特别需注意一些问题。笔者曾参与处置中央直属单位国有房产的拆迁安置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就如何做好相关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雪珥 《领导文萃》2015,(8):93-96
<正>1906年,大清国为一场注定空前、甚至可能绝后的政改,确定了主攻方向。在对"官制"所存在的弊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之后,体制内的改革者们,分别为中央和地方机构的改革,开出了药方。根据中央对政改的安排,先实行中央机构改革,而后是地方机构改革。机构改革的主导者,就是出洋考察的戴鸿慈与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