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曹操一直是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论者常折服于曹操宽广的胸怀与容人的雅量,比如三次颁布求贤令,九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只要有才,哪怕是"盗嫂受金"、"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能为曹操所用。他能  相似文献   

2.
<正>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发迹较晚,在初始阶段声望和实力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但最后的赢家却是曹操。在那个年代一次次的征战中,曹操经常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最终力挫群雄,统一北方。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曹操超人的用人智慧。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士族成风,官承世袭。在相互争夺政权的过程中,曹操为罗致人才,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  相似文献   

3.
李光斗 《领导文萃》2011,(13):46-49
三下求贤令先来看看曹操对人才的识别能力,经典的桥段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两位人物大家很熟悉,一个是当时如升龙之势、气焰不可一世的曹孟德,另一个则是寄人篱下、一味谦恭的刘玄德。谁都不屑一顾的刘备.曹操却请了过来单设酒宴.还端着酒杯把当时的英雄都数落了一遍。最后得出个“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结论,着实把刘皇叔吓得不轻。  相似文献   

4.
正昔日,诸侯"鄙"秦,欲裂土分秦,孝公思变,向列国发布《求贤令》。这吸引来了许多名士,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个叫公孙鞅的卫国人,也就是被后世所熟知的商鞅。这篇《求贤令》也被商鞅称作"五百年之雄文也"。就其影响而言,从后来的"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到影响中华文明历史的走向上看,商鞅的称赞只有不及而无  相似文献   

5.
《秘书之友》2015,(4):2
郭嘉,字奉孝,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谋略家,是曹操手下最主要的谋士之一. 他以著名的“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消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事上的顾虑,鼓舞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曹操曾称赞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于是曹操上表朝廷,封郭嘉为“司空军师祭酒”,也就是曹操自己的“首席参谋”. 郭嘉成为曹操首席参谋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多次征战屡出奇谋,功勋卓越.然在平定乌桓后回兵途中身染重病,不治而亡,年仅38岁.  相似文献   

6.
刘崧 《领导科学》2016,(4):44-46
正曹操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人物,不必过多介绍。然而一说到曹操,人们往往被两种面相所困扰:一个是文学艺术中的曹操,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一个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以《三国志》为代表。自《三国演义》问世后,由于文学艺术特有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常常是小说中的曹操形象掩盖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形  相似文献   

7.
曹操不称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宝座罢了。  相似文献   

8.
徐畅 《领导文萃》2008,(14):49-53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仅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  相似文献   

9.
沮授、田丰都曾是袁绍的重要谋士,都是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也都是曹操“倾心折节”的大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沮授义不降曹,曹操不得已而杀之。当时曹操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曹操对沮授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官渡之战前,曹操得知田丰未随军出征高兴地说”绍必败矣”。可叹的是这两位天才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曹操厚待关羽,是一种投资。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跑曹操是对他的回报。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个大坏蛋!”大多数人谈到曹操,经常会作如此直觉的批评。 有些自认为比较客观的,则会进一步地解释道:“曹操,是很能干,也很会用人,但他阴险、冷酷,是标准的一代奸雄。” 戏剧里的曹操,死灰色大白脸,细长小眼,鼻眼间勾划着黑线条,勾勒出其性格的阴险。加上高大身材,夸张举  相似文献   

12.
王彦 《管理科学文摘》2008,(20):201-202
从合法性视角对曹操霸府政治予以审视,可以发现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大致说来,民众对专制政体的认可和接受是曹操霸府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前提;东汉末年的社会态势造就曹操霸府政治合法性的现实条件;民众对于曹操个人魅力的认可和接受构成其霸府政治合法性的关键要件;对儒家天命正统思想的遵循构成曹操霸府政治合法性的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曹操时认为,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成功,而曹操能够成功,又因为他精于谋略和善于用人。可见,用人之道是曹操成功之道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孟庆德 《领导文萃》2005,(10):85-86
曹操爱才。赵云在长坂坡,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皆赖曹操嘱咐部下,不要伤了他的性命,赵云这才冲了出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的态度好像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蜀魏两国实力一对比,蜀国若没了诸葛亮,没了关张赵马黄,也就等于没了智囊、没了大将,曹操那里却是兵山将海、谋士如云。人才多了是好事,不料,这里却有一个蒋干。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率二十七骑归回南郡,他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的大失,在于他用了蒋干。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这一句话,盖棺论定,中国的国粹京剧也给曹操画了一…  相似文献   

15.
一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说破刘备的英雄心机,使刘备闻言失色。不过,按曹操的英雄标准来看,刘备还是有些差距的。在曹操看来,“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  相似文献   

16.
戏曲舞台上把曹操处理成白脸奸贼,但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的形象却要光辉得多。许多人用美妙的语言称赞过他:西晋史学家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称他为“哲人”;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7.
杨继斌  李喆 《领导文萃》2011,(11):40-44
葬礼: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公元220年2月22日,汉魏王曹操在邺城的西郊出殡。一代强人在自然力面前,被迫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进退。曹操是在1月23日于洛阳去世的,年66。《资治通鉴》记载,应在稍早一些时候,东汉的末代王朝更改了最后一个年号:"延康"。但曹操的健康每况愈下。曹操离世一个星期后,中原出现日食。  相似文献   

18.
曹操开的是总公司加分公司 现在先谈曹操。曹操手上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他有中原最大的一批精英,最多的受教育人口,这些精英大致在东汉已经发展为以大家族为中心的力量。大家族本身具有两个因素,一个财产,一个是血缘的共同体,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大家族往往可以凝  相似文献   

19.
公宜速去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2,(18):92-95
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老婆(公)都是别人的强,这是多数现代人的观念。但读过《世说新语》和《三国志》等书的人,大概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那时的一些人物,在对晚辈的评价上,可不都这么认为。他们倒是常常夸赞别人甚至敌人的儿子,为人家的孩子脸上贴金。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曹操对孙权的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名言,流传了快一千八百年,至今仍被许多人挂在嘴上。孙仲谋就是孙权。他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孙坚与曹操曾是战友,两人共同讨伐过董卓。而曹操说这话时,孙权继承父、兄之业,是与曹操鼎足而立的吴国君主,同时也是曹操最强  相似文献   

20.
田梦 《领导文萃》2009,(7):128-128
问题197: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举动十分危险,许多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率军出击,并取得了胜利。事后,曹操调查有哪些人不同意北伐计划,那些人认为要遭到曹操严惩了,个个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却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并说:“北伐之事,当时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打胜了,是天意帮忙,但不可当作正常现象。各位的劝阻,是出于万全之计,所以要奖赏,我希望大家以后要更加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你若作为领导者,读罢此故事,有何感想?请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