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克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2):5-9
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思想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推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所有先进的中国政治家和法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不少革命先烈为此奋斗牺牲。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和教训,终于又回到了这个老问题上。本文正是对如何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探索:剖析了法治的历史渊源,赋予了社会主义法治特定的含义,全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六项标准。 相似文献
3.
蔡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465-467
权力制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权力制约与社会主义法制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厘清两者的内在关系,对于推进依法制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蔡梅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6,19(4):465-467
权力制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权力制约与社会主义法制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厘清两者的内在关系,对于推进依法制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付晓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8-6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需具备以下要素:政治民主、法律至上、法制完备、司法公正、权力制约、依法行政及权利本位。其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一些更为具体明确的标准,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 ,2 1世纪的中国应予积极开发利用 ,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程宗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 ,同时具备法律至上、权力制衡、保护和尊重人权、法治正义和司法独立及坚持党的领导等基础要素。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过程也就是完善其各种条件的过程 ,邓小平的法治国家思想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卜平武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39-41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方剑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8-11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毛泽东思想的法律思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正确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解析,深入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战略措施的论析,全面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推进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龙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149-149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中,尽管坎坷不平,但成果显著。如果说,以毛泽东同志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和1954年宪法为代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树立了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谢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2):38-44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21世纪的中国阳积极开发利用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1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确立法治建设的目标模式 ,需要制定并及时调整法律发展战略 ,需要走“政府主导推进型”的法治道路 ,同时需创造实现法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韩枫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3):33-35
本文认为,民法发展的历史是西方法制支的浓缩。是西方法治化道路的主线.也是西方现代化乃至西方文明演变的历史;从民法发展的历史及其要旨看。民法是私法中的“宪法”,民法应是一切现代国家法律体系之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成熟之标志;鉴于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障人权、及实现政治民主化、制度化的基本法律。它也成为中国法治化的先导;从而,民法成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剖析了法治的科学内涵。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含义 ,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增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视法治的制度性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依法治国的涵义出发 ,分析人治、法制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探讨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提出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几项措施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良法 ,依宪治国是根本要求 ,关键是依法治权 ,健全监督机制及培育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都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正确理解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文章从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向度出发,进而提出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进一步论述法治中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中,中西方国家都存在法官裁量权,但中国法官裁量权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其实,法官合理行使裁量权,能够克服法的局限性,实现正义,维护秩序,促进法治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徐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7-31
研究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发展方向,建设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在研究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