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重要的专业力量,是连接政府、社会、个人的桥梁和纽带。民政部门鼓励高校社会工作教师带头成立社会工作机构,以承接各项社会服务。高校教师创办社会工作机构有着专业优势,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及社会工作本土化,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促进教学、科研与实务的发展。但是在创办机构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社会认知不足等一些问题与困难,需要从政策导向、自身能力建设、政社互动合作、多方支持等方面加以解决,建立一种有利于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制度与政社合作、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突发事件多、破坏性大,然而我国政府和公民的应急能力建设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改善。以往关于应急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政府、公民个体、社区建设和具体经验实践等领域。文章结合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时代形势和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社会工作的发展,从民办社工机构这一服务平台的视角出发,初步论证了民办社工机构在我国社会公众应急能力建设中的七大优势:价值观优势、职业优势、专业优势、时空优势、手法优势、群众基础优势、联动机制优势等,为我国社会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开辟了一个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政府沟通的不顺畅往往造成社会矛盾的积压。这就需要一个中间阶层进行传导,如非营利性机构和社会工作组织,政府可以向其购买服务,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财政上的支持,这样不但可以化解矛盾,还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在广州,这种新型的社区工作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社区所接受,社会工作组织作为服务方,正在朝向专业化、职业化、模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购买服务中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中逐渐显露出主体性缺失问题。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涉及政府、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公众、第三方评估组织四元主体。基于主体间关系良性运行视角,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购买、服务、评估三层维度下的双主体间互动关系。根据双主体间关系测度模型,在购买层面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形成整合自主关系,在服务层面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机构形成自主式参与关系,在评估层面第三方评估组织与社会工作机构形成建设式评估关系,则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在主体间关系良性运行下逐渐确立。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的确立将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研究:功能、路径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机构作为凝聚社会工作人才资源,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传递社会福利的平台和载体,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起步较早,领域广泛,整体呈现出"政府强力推动、社会自主运作、多方合作促进"的特征,但也面临着资金、人员、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支持与服务,以促进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加快发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大背景下,民办社工机构的参与却面临困境:一方面,机构自身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专业能力有限、内部治理不规范、社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资源对民办社工机构来说具有不确定性,且对民办社工机构的专业性引导不足。培育民办社工机构应从机构自身及政府两方面着手,在加强机构的专业能力建设、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及提高社会认同的同时,政府也需要采取有倾向性的"政府资助"、提供人才支持等措施对其进行培育,还要加强对它们的专业性引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考察当代英国社会工作资格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作由用户、职业机构,资格培训和政府行政四个要素组成,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需求和职业化基础上,政府在社会工作教育和职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责任。  相似文献   

8.
教师领办服务机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中,社会服务机构和专业教育机构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两类社会组织,高校教师在其中扮演联结者的角色。由于中外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着发展路径和发展次序上的巨大差异,所以两类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无法完全建立,高校专业教师除了教学研究之外,还承担着提供专业示范和推动制度建设的使命。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一种理性选择。影响此种选择的因素包括:中央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涵义的再认识与再定位;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的提出;社会民间组织发展与改革大潮的推动;突破专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冲突与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五个社会服务机构的主管和一线社会工作者的调查,揭示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和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主要冲突,从高等教育内部分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建议高校根据社会需要,制定出具有地方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平台,与服务机构建立投入式的伙伴关系,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我国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的趋势。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编制指导性目录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基础。对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目录的分析研究表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应对购买机制、形式、路径、范围和内容等进行全面的、符合中国特色的顶层设计,调整、丰富和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政策法规,并充分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专业元素。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目录应为指导性目录,各地可考虑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政府应遵循购买服务的基本规律,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契约式管理、第三方评估、社会化监督。  相似文献   

11.
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是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面临着实践形式和实施路径的不同和分立、社会理解和公众认同的差异和疏离、服务理念和管理目标的碰撞与隔离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思路是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进程,积极推动由单一政府主体向多元主体过渡,由政府包办向"政府购买"机制转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制度体系、工作程序、服务经验和实务方法,逐步扩大社会工作覆盖对象,实现专业理念与中国文化深度对接,切实增强社会工作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是建设共享共治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国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体系下,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受到极大挑战.文章基于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探讨了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后面临的专业价值偏离、专业地位偏低、专业界限模糊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转变职能,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创造更多独立空间;建立有效的社区社会事务分类制度,理清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边界;专业社会工作者应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期实现政府、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合作下的深度嵌入.  相似文献   

13.
从政府包揽福利到社会办福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社会福利走出的一条新路。佛山民政工作提供了一个地级市、一个中等城市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具有佛山特色的典型。它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有四:一是密织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网;二是摸索“一院两制”新模式和新特点;三是实现福利服务资金筹措社会化;四是建立社会化福利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立了大量的社会服务组织,其中典型的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些社会服务组织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仍然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困境,具体体现为自身能力较弱、依附地位明显、制度环境欠佳、竞争激烈、存在财务风险、社会认同度不高。要使社会组织得以生存发展,可以参照我国农业发展的"八字宪法",构建社会服务组织发展的"八字宪法",形成有利于社会服务组织生存发展的制度基础和文化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根据民众需求开发社会服务项目,注重培养社会服务人才,适当调节社会服务组织的总体数量和发展速度,通过社会组织立法为社会服务组织常态化发展保驾护航,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工具和有效的手段来开展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以创业农民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社会资本、先验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全国部分创业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中的网络规模、网络资源、组织参与以及先验知识中的打工经历、创业经历、培训经历等要素是影响农民创业机会识别数量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强关系网络规模大,正在创业亲友资源和在相关部门任职亲友资源多,加入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协会的农民,将更容易识别出较多的创业机会;而拥有先前打工经历和创业经历的农民,识别出更多创业机会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建设、加强创业知识培训以及鼓励农民多次创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源流看,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最初、最专业和最活跃的领域,与医务工作相伴共 生。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更加呼唤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服 务能力和实际效用,需要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的路径。 为此,本研究以 A 市 B 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 程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发现该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初期有赖政府推动,发展期则需多中心 合作,是一个从政府推动到社会自觉的嬗变过程。 文章试图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中国医务 社会工作的可能发展成长机制,认为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原始动力需要政府推动和主导,但其持续 发展则有赖于社会力量的多中心合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利益表达渠道缺失、社会歧视、文化偏见与制度压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性恋族群内部缺乏集体认同感,自我分化和“碎片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主体的不可见性和族群认同感薄弱,进而无法共享统一的集体身份与文化。身份隐匿和族群分化状况下的同性恋运动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非抗争性的同性恋运动;另一种是同性恋消费主义,即“粉红经济”,它彰显了同性恋运动的政治-经济场域转换。同性恋族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我特征决定了其社会运动状态,非抗争性的符号表达和文化介入、表现方式的日常生活化(如家庭出柜)以及同性恋消费主义的渗透等,都可以被视作本土性的同性恋认同方式和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精髓和亮点,但其在实施中面临多方面局限,贫困群体的脱贫动力和需求与国家提供的 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对称性,而社会工作的特性与精准扶贫在价值、专业和机制方面相契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局限 性。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是该进程中的应有举措,在顶层宏观设计层面的思考已有诸多研究,而具体微观层面的介入 服务模式还留有空白。基于河北Y县N乡的调研发现,根据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四种服务模式,分别是驻点服 务、定期服务、政府吸纳和非直接服务。但在四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社会工作人才来源与留住困难、基 层政府与民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欠全面的问题,提出强化政策体系和制度建设、健全有效的资金支持与管理体系、引进留住社 会工作人才、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都是必要的。而目前浦东流动青少年工作中管理多于服务的现状更是对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章指出了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四个可能的途径:提高对流动青少年生存状况和发展需要的关注度;推动流动人口相关政策的制订和颁布;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帮助流动青少年了解公共政策;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