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宪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形态的民主政治,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追求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曾接受汤化龙的进步党经费资助赴日留学,并出任汤化龙主办的《晨钟》等报刊的编辑或撰稿人,初期与汤化龙过从甚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言论。随着李大钊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二人终因政见分歧而分道扬镳。但君子和而不同,政治关系的终结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私谊。  相似文献   

3.
新宪政论源于传统的政治科学,但又突破了传统的宪政论。具体来说,新宪政论与传统的宪政论相比,在其理论支撑、人类动机理解角度、价值取向、制度范围和宪政目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拓展。新宪政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并带给我们启迪,对中国的宪政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有坚实的宪政基础.现行宪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有三种宪政理论影响中国:形式宪政论、实质宪政论和程序宪政论。通过比较,程序宪政应当最契合中国法治变革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6.
行政宪政化源于新宪政论。新宪政论十分重视公民的作用,更试图构建一个受约束的有效政府。因而,界定行政宪政化应当考量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政府管制与自由市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效率与正当程序、职权与职责五对关系。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目标层面上,行政宪政化是对依法行政的内涵从宪政角度进行的提升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宪政的含义引申出宪政之下的国家权力的几个特点,并结合我国实践,论述了我国进行宪政建设须处理好几者关系,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5,14(9):28-30
  相似文献   

9.
伊藤博文是继大久保之后明治政府中最重要的政治家,身为明治政府第二代领导核心,他是明治宪法及其配套的政治体制的主要创建者,对近代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法前后的宪政思想进行尝试性剖析。他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主要体现在明治宪法当中,突出表现为稳健的渐进主义、天皇主权下的立宪和德意志式的立宪君主制,其中伊藤博文在制定明治宪政体制时对德意志的宪政模式的吸取主要体现在内阁与议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上,保障人权的目的使二者获得了一致性规定。不过宪法和宪政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是背离和互动并存,有宪法无宪政以及有宪政无宪法的情形都有其历史原型。要开启宪法与宪政的互动之门,就必须强化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并使宪法成为真正的"法"。  相似文献   

11.
汪亭友 《中华魂》2012,(21):13-17
目前,从研究西方的宪政转而公开要求中国实行宪政的观点在学术理论界很盛行。一些人不仅以西方的宪政制度为样板,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实践,而且大肆宣扬宪政是代表人类政治文明主流的"普世价值",宪政制度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要求中国的政治改革必须要以实现宪政为目标,通过宪政改革使中国成为一个宪政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在发展社  相似文献   

12.
论宪政的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理解和定义"宪政",作者认为并非不证自明。文章首先比较了中西法学家对宪政所作的阐释,并考察了宪政文化的历史背景,进而认为现代宪政的概念模式应当是自由、民主与法治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3.
多元利益之间的平衡是宪政的基本原则,缺乏这种平衡性,宪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自辛亥革命走向民主共和的近百年宪政却从来没有实现这种平衡,最终导致中国有宪法而无宪政。其实,多元性是宪政平衡的基础,宪法是宪政平衡性的表现,议会和政党政治是宪政平衡的保障,宪政的平衡性以价值中立的程序为中介。总结西方和我国民国初年宪政平衡性的经验教训,对今天协调多元利益之间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逐步走向宪政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实际蕴涵着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政治理念,预设了我国政治发展的理论起点与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建设的过程.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乃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现代宪政的价值追求也契合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宪政精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程序是制度化的基石,宪政程序亦是宪政的基础。实施宪政必须依从一定的程序而进行,宪政程序必须是公正、合理的,必须维护宪政的原则。程序在宪政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遵守程序是宪法合法性的前提;只有依照一定程序才能全面、正确地实施宪法原则和规范;只有设计和制订合理、公正的监督程序,宪法监督才能切实可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遵守宪政程序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宪政秩序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秩序是一种民主政治秩序。一定社会的宪政秩序以其特定的宪政实体、宪法规范及宪法至上的权威作为基本构成要素。构建宪政秩序是一项宏大的社会政治法律工程。我国的宪政秩序只有克服政治社会方面的不利因素,才能实现宪政秩序的巩固完善和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宪政模式之际,回顾并总结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历史症结在于“宪政亏空”,核心在于经济与文化基础的双重缺失。在经济发展尚未到位、文化尚未跟进的情况下,一方面,作为一种变法图强的工具,宪政制度硬性移植到中国政治生活中来;另一方面,宪法理论、宪法的制定与运行同作为公民的个人生活关联性不强,宪政运动始终没有形成一种文化上的整体自觉,同时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也打断了中国宪政自然演进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术界对宪政的界定,遵循本质主义和注释主义两种思路,该文从另一种思路出发,探讨宪政的属性--契约性。宪政的精神与契约无异,都包含主体的复数、意志的自由合意、地位的平等、互利预期、承诺和约束、和平协商与司法仲裁等因素。无论就静态的宪政而言,还是就动态的宪政而言,都具有明显的契约性。  相似文献   

19.
宪政秩序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秩序是一种民主政治秩序。一定社会的宪政秩序以其特定的宪政实体、宪法规范及宪法至上的权威作为基本构成要素。构建宪政秩序是一项宏大的社会政治法律工程。我国的宪政秩序只有克服政治社会方面的不利因素,才能实现宪政秩序的巩固完善和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前提就是依宪治国 ,实现社会主义宪政。宪政现代化既是法制现代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中国作为后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 ,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宪政现代化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用国家———社会相互关系的分析工具研究宪政现代化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在阐明宪政现代化一般模式的基础上 ,透过对具体模式特征的解析和对中国宪政现代化历程的考察 ,揭示中国宪政现代化的模式及其独特品格则无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