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亡问题源于人的自我意识与时间意识,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开启者,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建构也离不开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在霍布斯自然状态假说、社会契约理论以及自然权利理论中的死亡观点,探讨死亡在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西方,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政治哲学家以自然法和自然状态学说为基础论证和建构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并长期居于主流地位。而在休谟看来,契约论根本上是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它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是自然法和自然状态学说,而"自然法"理论中的"理性"概念存在着根本上的混乱。通过批判契约论的基本观点和预设,休谟促成了后来19世纪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之父的霍布斯,其政治思想以理性、自然权利和自觉的主权意识著称。而其思想中的情感维度却被忽视,事实上,不论是自然状态假设、契约论与自然权利说,还是国家学说,都是以人的情感作为基础。相比理性而言,情感更具有优先性。摆脱死亡的恐惧是造就政治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从自然状态走向契约性的利维坦,关键就在于人性的改造——使人快速地从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一直隐匿的情感,在霍布斯的整个学说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暗含着两个维度:一个是广为人知的理性主义与自然权利学说的维度;另一个则是一直被忽视的情感政治学。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与洛克:两种自然状态与两种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与洛克从两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出发演绎出两种不同的政治理论体系。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恶基础上的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其中人的终极价值目标是生存;洛克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善基础上的和谐有序状态,其中人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享受人权。为摆脱自然状态,霍布斯设计了个人———主权者的契约模式,洛克设计了个人———社会———政府的契约模式,并产生了不同的政治社会,他们在政府目的、政府权力大小、个人权力大小以及政权形式上都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5.
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出发,分析了自由与义务的关系,说明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义务则来源于对他人权利的保障。进入公民社会后,霍布斯为个人自由预设了一个广大的私人领域。主权者虽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由于个人自由的广泛存在,以及主权者对臣民承担的义务,使主权者的权利受到限制。这些思想对后世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是以其对人性的假设为基础的。他的自然状态是哲学的"非政治状态"与历史的"前政治状态"的统合。他认为自然状态从根本上来讲是私人理性活动没有得到控制而任其作为的结果。霍布斯提出了摆脱自然状态,建立公民社会的两种路径:道德—政治,理性—意志。  相似文献   

7.
内战不仅是伴随霍布斯政治理论写作的真实外部背景,也是从理论内部推动其规范性建国道路演进的关键力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文章尝试结合“自然状态”和“自然国家”两个霍布斯的理论要素分析内战,并强调后者在秩序结构方面与内战的关联,以及因此用契约国家代替自然国家的必要性。以此为目标,文章首先阐明的是,“自然状态”这一理论框架不能完全覆盖对内战的解释;其次,论证霍布斯“自然国家”的秩序特征和契约结构能够更为恰切地解释内战爆发的原因,包括英国内战面临的具体历史和现实情况;最后,文章借助考察“自然国家”在霍布斯政治理论中的位置及其变化,以进一步澄清针对自然国家契约结构的不稳定性,用契约建国的政治安排代替力量对比形成之自然秩序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契约理论发端于古希腊的智者时代,到近代逐步发展成熟并形成体系。作为西方政治哲学的一种理论假设,社会契约论对于宪政制度的设计和完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简略回溯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然后围绕自然法、自然状态、人性以及国家权力问题对近代社会契约论的重要代表——霍布斯、洛克、卢梭的思想进行梳理解析,力求获得对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主要从世俗主义与公民宗教的进路来理解霍布斯政治哲学与基督宗教的关系,但这两种理解不能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霍布斯称利维坦为“必死的上帝”。相反,我们必须在霍布斯基督教神学描绘的历史图景中理解利维坦之死。霍布斯本质上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神学家,在他的理论图景中,宗教神学并非隶属世俗政治,世俗政治却是其神学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霍布斯对世俗政治与神学关系的处理难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者们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利维坦>的前半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利维坦>后两卷的内容,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提出一个全新的解读框架.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固然可以用纯粹世俗化的角度视之,但还可以把这种世俗化铺陈在一个更大的神学背景之下.重新解读基督教之于霍布斯不啻是其政治哲学必然的一环,更是其整个政治哲学的框架.纯粹的"尘世之国",只是上帝过去和未来直接统治人类的"上帝之国"之间的某个阶段,即便这个阶段依然存在着"自然的上帝之国".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政治哲学复兴的关键人物,施特劳斯对霍布斯进行了独具特色的阐释和解读。为解读霍布斯的宗教批判,施特劳斯将霍布斯与伊壁鸠鲁进行了对比,并得出结论,霍布斯的宗教批判具有伊壁鸠鲁主义基础,但又对伊壁鸠鲁主义进行了后基督教的修改。为解读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将霍布斯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进行了对比,揭示出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不同于古典及基督教政治哲学的基础。为进一步解读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施特劳斯再次将霍布斯的自然权利与古典的自然法进行了对比,以此揭示出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存在弱点与缺陷。以古今之争为视角,施特劳斯勾勒出了一个与传统进行决裂的霍布斯,同时也揭示出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利己主义的道德契约论思想,因此他对美德的强调和分析却容易被人忽视。以霍布斯的"愚昧之人"为例,阐述其从美德立场解释道德规则和功利问题之思路,通过比较霍布斯的美德与古希腊的传统美德,指出在当代伦理思潮中人们看待美德的误解和偏见。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们非常熟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但人们往往把卢梭社会契约中人与人结合的动机与霍布斯-洛克式"自我保存"动机混淆起来.其实,卢梭社会契约结合的动机不同于霍布斯-洛克式的"自我保存",它的动机是与卢梭所一直关注的政治哲学问题紧密相关的,即一个政治共同体如何避免一个人的自然性情与外在义务之间的冲突.因此,由这个动机决定的卢梭社会契约结合之目的是试图构建一个政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一方面能够教化自然人成为一个有美德的公民,另一方面这一共同体能够使人产生一种依恋于它的归属感,从而消除自然性情与外在义务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欧洲政治哲学转向标志的政治自由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对于"自然权利"问题的关注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起点.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理论正是以自然权利为依据从人的角度来界说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及其合法性.这可以说是近代政治哲学发展中从理论上或观念上摆脱神学一政治的最初努力.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的哲学思考,处于古典政治生活向现代政治生活的变革时期,他在《利维坦》中,创造性地利用自然法的概念,对古典政治哲学进行祛魅,并对现代政治生活做出实然性分析。霍布斯在自然权利、国家起源、契约论、政制政体等具体问题上,为政治哲学开启了通往现代的窗口。事实上,利维坦的政体设计,在那个封建王权巅峰时代,具有资产阶级法治国家的雏形。然而,霍布斯对利维坦的哲学论证,在本质上具有自由主义与专制王权的二律悖反。"伟大利维坦"的强大形象,消弭了霍布斯理想君主政体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霍布斯政治合法性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布斯从抽象的人性原则和人类的理性与经验出发,阐释了国家的起源及其合法性基础,即人们自己通过缔约建立“国家”,但人们所缔之约是“带剑”的契约。为保障政治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霍布斯主张给予主权者超越于法律和臣民之上的权力。同时他也主张为个人的自由留下空间:一是在“法律沉默下”的自由,二是自我防卫的自由;并规定了主权者的义务:保卫人民的安全是其根本义务,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如此,霍布斯游弋于极权与自由的两极之间,耕耘一生也没有找到突破口,从而留给我们一个充满悖论又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作为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他们思想上的区别可以说就是西方政治哲学“古代性”与“近代性”的区别。其中亚里士多德持有的是一种自然的政治观,他认为人的政治属性是其自然本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需求,从而肯定了人与政治两者之间的和谐与一致。相比之下,霍布斯的权力政治观则认为政治社会并非产生于人的本性,它是一个人造物,是一部用来纠正自然的不足的机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正是以一种彻底的个人主义和毫不掩饰的绝对主权主张这种极端的方式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中人与政治的紧张关系凸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霍布斯是独树一帜的人物。作为自然法理论和社会契约说的倡导者,他和他的同国人洛克几乎判若两人。洛克依据自然法理论和社会契约说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霍布斯则从这同一理论作出绝对专制与中央集权的结论。在阐述这一政治学说时,霍布斯虽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思想重负,仍借助《圣经》宣传自己言论的合理性,但他的政治哲学却主要是体现近代科学精神的机械唯物主义。由于他系统地阐发了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对《利维坦》这部经典名作的误解远远大于对其的理解。以致于《利维坦》被看做是在为绝对君主制辩护,霍布斯被称作是“独裁的卫道士”。通过辨识国家、主权及主权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霍布斯著述《利维坦》的真正用意。认为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维坦是一个现代法人形象,而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主权者。主权是一种人格,只是这种人格要由主权者这种自然人承担而已。通过摆正主权与主权者在利维坦之中的应有位置,霍布斯为后人创建了一个现代国家的原始模型。  相似文献   

20.
对自然状态的描述是自然法学派建构其政治理论的基石,也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逻辑推演的前提。卢梭、霍布斯和洛克作为自然法学派的代表,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各有不同,从而也导致其各自政治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