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从研究碑文的内容入手,深入剖析了广东现存明清时期60通涉林碑刻丰富的人文内涵,并对此一时期广东森林资源的变迁与严重水患等自然灾害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2.
河南境内商业会馆的现有研究中,会馆碑刻的文献价值已被广泛认可,但尚无专文对碑刻本身加以探讨。依据田野考察与文献记载,展现河南现存商业会馆的分布,对馆内碑刻的数量、年代、类型进行梳理,分析其所呈现的特征,有助于学界利用碑刻推动会馆史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该文运用生态民俗学和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现存明清时期60通涉林碑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从而透视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秦岭佛教碑刻之于中国佛教史抑或佛教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秦岭所见佛教碑刻为考察对象,以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宏大背景,就其在建寺弘法及译经、宗派创立及流传、区域发展及流布、造像功德及信仰等方面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初步说明和归纳。由此提出,学界应注重秦岭佛教碑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勤劳智慧的黄河两岸人民自古至今都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利用黄河丰富的水沙资源、想方设法治理黄河的危害。他们不断抗争 ,不断总结 ,不断认识。人们把黄河发生的灾害、进行的治理、开展的利用等情况刊刻在碑石上、铁铜器物上 ,以传后世。长期以来形成了分布广泛、数量繁多、内容丰富的黄河碑刻。黄河碑石是“黄河石头书”,是一部包含众多细节的黄河史籍。黄河碑刻融注了历代劳动者杰出的科学才能和聪颖的文化禀赋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现存及见于文献著录(或发表)的有关民族碑刻文献,在吉林省碑刻文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吉林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吉林地处边陲,属于开发较晚的边疆省份,文化相对落后,文献典籍留存不多,研究地方文化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叹,而这些已经发现的地方碑刻文献正好填补此项空白,为东北边疆史以及地方文献的研究提供了权威性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界整理、研究碑刻文献以及利用碑刻文献进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线索、丰富的学术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必将有效拓展碑刻文献研究的领域,把碑刻文献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既是人在自己生存的文化环境和空间中形成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态度,是人的意志自由的延伸,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文化表征,是文化主体的发展基因。全面理解文化自觉的深刻内涵,思考其在文化主体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激发文化活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江清真寺现存两方清代的碑刻,一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禁谕碑,一为同治九年(1870年)的《重修清真寺大殿碑记》碑,文章公布了这两篇碑记文字,并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主要利用传世文献来讨论音韵学问题,而碑刻文献是进行音韵学研究更加真实可靠的材料。利用碑刻文献来研究音韵学,可以使该领域的许多问题得以深入探讨,为语音现象提供新的佐证,并纠正一些学术成果可能存在的错误。该方法的实施可以从历时与共时两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国槐作为我国的乡土树种,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且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国槐自古以来充分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这也使其上升到更高的文化意义领域,奠定了国槐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槐文化是树木文化乃至中国林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国槐的栽培历史,国槐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学艺术中的体现以及国槐的经济价值.开展此项研究,对填补树木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对国槐的文化属性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族古代碑刻形式多样,反映了白族人民的民间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理想以及美学追求.当今学界对于白族古代碑刻更多的是重视其史料价值,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则不多.《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从文化的角度对白族古代碑刻进行观照,建构起宏博的研究体系,全面深刻地阐释其文化意蕴,细致地分析其艺术特色,拓展了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推进了白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来,天柱是边疆社会碑刻运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地举凡示禁、褒奖、布告、判案、林木保护、移风易俗、筑路修桥、捐资助学、宗族迁徙、祠堂修缮、寺庙宫观之修建,等等,民众无不刻碑勒石,以示郑重。究其分类言之,又大体可分为官府告示类、乡规民约类、路桥井渡类、学校教育类、祠堂宗族类、寺观庙宇类等六大类。这些作为乡村社会公共信息发布或传播媒介的碑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温州鼓楼位于温州市中心,是温州古城仅存的遗址,也是温州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见证了这座城市独特文化与光辉历史。本文从鼓楼的建筑着手探讨其建筑文化价值及历史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5.
常德诗墙作为集诗、书、画、刻、史于一体的文化工程 ,体现了常德历史三个辉煌时代的发展过程。常德诗墙构成了一幅以常德历史文化为主体并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极为恢宏的历史画卷 ,常德诗墙在走向吉尼斯中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清水江中下游苗侗族地区民间遗存着大量的碑刻,碑刻涉及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内容,对了解和研究这一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这些碑刻保存的状况甚是堪忧,亟需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森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角度,就森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森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党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而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反映了人类向理想社会发展的崇高价值追求,将对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作出重大的历史贡献,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现存碑刻19幢,将其分类并探讨其史料价值,对研究清代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活动以及清代运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小农经济、专制主义和血缘宗法关系“三位一体”的结构;它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历史生成;传统文化价值评价的尺度是社会历史实践;传统文化的转型是文化特质的变化,而其变化的基础是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前提是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