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色龙》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度思考.文章以标题符号"变色龙"为切入点,运用广义修辞学的相关理论,探析"变色龙"在篇章语境、时代语境中的修辞语义如何参与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文本结构的表层与深层修辞设计.  相似文献   

2.
晚清翻译小说的修辞策略有着较明显的"后现代"色彩。作为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中介,当时的书刊发行对这种"后现代"修辞的兴起产生了直接影响。书刊编辑的视野决定了晚清翻译小说对原著及原作者的关注程度,书刊定位使翻译小说经常成为"可写文本",而书刊读者接受水平的差异性则使翻译小说的意义不断"延异"。晚清书刊成为翻译小说实现"双重解构"的重要推手,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直接相关。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这种"后现代"修辞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渐被"现代性"规训。  相似文献   

3.
修辞叙事学视野中的散文研究关注作者及作品与读者间的修辞性交流关系。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叙事目的皆为说服,读者可从中推导出不同的隐含作者,后者说服隐含读者的过程即修辞性叙事的过程。中国古代散文大多采用全知型叙事视角,叙述策略上甚至会不惜捏造事实以强化说服效果。叙事者和受叙者之间缺少面对面交流的读—写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散文隐含作者的多重性。散文研究必须考虑文人官僚的政治斗争需要、写作的特定叙事对象等问题。从修辞叙事学维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便于从作者-作品—读者—语境全方位把握散文和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文学文本入手,探讨经过修辞移植后的电影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笔者以莫言的小说为例,分析了文学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表现。从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两种文本间成功的修辞移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大众文化语境对文本修辞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环境.它是修辞现象发生的依存空间,是修辞评价的依据,是修辞学建立的基点,因此我们说语境是修辞的生长点.本文既从修辞行为一方论述了修辞现象与语境的关系,又从修辞接受一方论述了修辞评价.作者认为所有修辞现象都发生于特定语境,修辞评价以语境适切度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五四小说发生于中西交汇、破旧立新的时代转折背景下,历史语境中的五四小说家们肩负着解决近代以来中国民族精神衰微与中国传统文化落后的责任与使命,其小说实践在契合社会变革诉求与"人的觉醒"的时代脉搏中,承袭小说民间私语特质与中国读者大众阅读心理习惯,突破传统小说观念、叙事方式等藩篱,在改变中国小说固有形态中完成现代小说启蒙使命,从而正式开创了延续至今的中国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7.
唐诗句法修辞的运用和创新的过程,其实也是为自己创造接受语境,从而为获得理解和接受、产生修辞效应准备基础和条件的过程。作为唐代诗人们的一种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借助句法修辞对语境进行创造,对诗歌句法修辞的理解和接受、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篇的生成过程与建构规律一直是语篇研究中一个颇为棘手的话题.从说写者取向的语篇建构活动出发,运用修辞学、语境学和语篇语言学理论,可以将“修辞路径…修辞语境…语篇语境”作为语篇建构的三种要素,在此基础上梳理三者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并且描写修辞路径在语篇建构中的路线和策略手段,以解释修辞路径是如何利用语境因素来完成语篇生成的.因此,可以从修辞路径视角描述语篇的生成过程:首先,修辞路径以修辞语境、语篇语境等作为中介,建立积极修辞与语篇之间的联系;其次,语篇建构者采取语境监控和语境管理策略,综合运用语篇的衔接、连贯手段,以及指代词、词汇阐释、重提、语法衔接、语音衔接等话语策略,实现修辞路径、修辞语境和语篇语境在语篇中的和谐共存,最终完成对语篇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小说叙事中的身体书写,是对身体这一社会符号的再符号化.其不仅指向身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意义,而且指向作者对这一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再符号化时赋予的意义.在这一再符号化过程中,身体在小说叙事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在故事-素材层面,身体作为人物的物质存在,具有模仿-主题功能,打着一定时代的文化与权力烙印,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在叙事-文本层面,身体具有结构功能,一方面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展现小说叙事对于人物以及人性的理解的“指号”,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符号;在叙述-修辞层面,身体则具有美学功能,是一个重要的修辞对象,与小说叙事的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小说叙事正是通过对身体的符号化,完成对人类经验的记述,以及对民族文化以及人自身的无意识的发现,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秘史”.小说叙事的身体符号学的提出与建构,为小说文本解读与小说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解读丁玲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发掘其在革命叙事下潜藏的农村女性遭遇性侵犯/生存困境的歧义修辞。结合作品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本文从三个层次探讨这篇小说中的歧义修辞,指出主人公贞贞与“我”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异体同构关联。这种复杂而丰富的歧义修辞隐喻了丁玲那一时期自我认同的困窘及其最终的化解方式。本文由此认为,这篇小说为丁玲转型前的心灵世界留下了零乱却真实的文本镜像。  相似文献   

11.
李建军博士在他的《小说修辞研究》中认为 ,小说修辞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接受作品 ,从而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精神交流关系。创作主体在小说修辞中具有主导作用 ,主体积极的修辞态度对于小说的可理解性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小说”的修辞方式把写作本身当作写作目的 ,把可写性置于可读性之上 ,造成了读者阅读和理解的困难 ,妨碍了精神交流的进行。《小说修辞研究》的出版 ,对建立中国的修辞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刊组织了 5篇笔谈文章 ,对该书进行评述 ,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修辞格角度出发,比较详细分析了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明喻、暗喻、借代、拟人、委婉、反讽、移就、异叙等11种词义修辞手段,探讨这些修辞在小说语境中的语用意义,从而欣赏欧·亨利作为语言大师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境指一系列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及其效果的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构成的特定的交际环境.在很多学科中语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修辞学而言,修辞的表达固然重要,但修辞的接受也同样不可或缺.而修辞的接受如果脱离语境,修辞表达再优美,也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因此,修辞的接受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有关史料和具体作品,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产生和发展置于时代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将其视作一个与社会诸种文化要素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从而认定公案小说成熟与完备的时间应该是在宋元时期.同时还对公案小说成熟于唐代的说法提出质疑和反驳.  相似文献   

15.
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的贡献体现在 :指出了作者在小说中修辞性介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解决了讲述和展示的关系问题 ;对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的修辞技巧作了细致的研究 ;强调道德和伦理的意义 ,把小说修辞道德化和伦理化 ;强调了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意义。布斯的小说理论还有助于人们认识和克服 2 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中存在的种种反修辞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女性修辞是指以女性为主体的修辞,从女性修辞的现实表现来看,“求谐”是其核心特点,这一特点具体指女性在修辞时利用各种有效的修辞策略来与修辞受体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女性修辞“求谐”特点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天赋的生理性别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方古典修辞术的政治特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修辞术是西方的一门古老学问,而且是西方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谈到西方修辞术时,常常将之拿来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汉语修辞学相比较思考.实际上,如果不先深入认识西方修辞术的种种特质的话,任何轻易的比附只会带来模糊和混淆.回到西方修辞术的历史传统,我们发现政治性是其最本质的特质.只有认识了西方修辞术与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才可能真正认识西方修辞术.本文考察了西方古典修辞术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的重要历史演变,试图理清西方古典修辞术与社会政治错综复杂的关系,并由此还原西方古典修辞术本质上的政治特质.  相似文献   

18.
修辞术是西方的一门古老学问,而且是西方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谈到西方修辞术时,常常将之拿来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汉语修辞学相比较思考。实际上,如果不先深入认识西方修辞术的种种特质的话,任何轻易的比附只会带来模糊和混淆。回到西方修辞术的历史传统,我们发现政治性是其最本质的特质。只有认识了西方修辞术与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才可能真正认识西方修辞术。本文考察了西方古典修辞术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的重要历史演变,试图理清西方古典修辞术与社会政治错综复杂的关系,并由此还原西方古典修辞术本质上的政治特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视觉修辞意指实践的规约机制,语境形构了介入视觉修辞意义生产的多重参数与圈层结构。作为物化形态的互文语境在常态的视觉符号表征机制之外,铺垫了语境介入视觉修辞意指实践的现代模式与内层话语;情景语境以一种虚实相间的关联性结构架设了视觉修辞意义生产的实践场域,形构为视觉修辞语境规约的第二圈层;而文化语境则以一种前置性的观念形态隐性牵制着视觉修辞的意义生产,由此形成了语境介入修辞意指的外围框架。由互文、情景与文化组成的语境圈层不仅揭示了语境介入视觉修辞意义生产的一般结构,对语境论的现代审美实践以及语境作为一种本体论的身份认同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修辞史与修辞学史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如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等研究的比较以及从修辞史自身的"史学"价值角度看,研究修辞史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切可以接触、辨认的汉语修辞文本--包括所有汉语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献的语料,也包括现代互联网上的各种汉语语料资源.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历史中探询、揭示、描述各种修辞现象的生灭规律,寻找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和演变轨迹,建构完整的修辞史理论体系.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阐释论等现代理论方法.要努力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富的修辞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来研究汉语修辞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