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出工作重点,建立救助制度.2008年山西省民政厅首先向各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受艾滋病影响致孤人员及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加大救助工作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救助方式,对受艾滋病影响的致孤人员进行救助安置;对受艾滋病影响的患者、家庭,符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艾滋患者、家庭,资助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帮助其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2.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7,(2):43-4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总结各地艾滋病致孤儿童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工作做法和经验,推动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有关政策的出台,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7年1月2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研讨会。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张明亮司长、张世峰副司长与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为了总结交流一年来各地在艾滋病致 孤儿童救助安置方面的工作情况,推广河 南省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分类救助和多 种模式安置孤儿的经验,同时分析工作中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5年9 月24~2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全国 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经验交流 会”。这次会议对于逐步步入正轨的我国艾 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具有承前启 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完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儿童权益 新疆在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中,着力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救助组织上,建立分管厅领导担任组长、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在救助理念上,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社会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救助工作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出击;三是在救助原则上,对于农村居民中符合救助条件的已故艾滋病患者的孤老和孤儿,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实行五保供养.  相似文献   

5.
专家评估     
近年来,河南省的艾滋病疫情及其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河南省各级政府对艾滋病患者、 家属以及艾滋病患者遗孤采取了积极的救治、帮扶和救助措施,为疫区和全社会的稳定发挥了有效的 作用。在全省艾滋病救助的一系列政策中,对艾滋病致困群体“三个层次、三个标准”的救助政策和 对艾滋病致孤人员“四个途径”的安置政策,被誉为艾滋病救助工作的“河南模式”。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河南省艾滋病救助政策的体系,河南省民政厅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救助 政策进行评估论证。通过会议介绍、咨询和现场考察,各位专家认真回馈了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平等、相信、无条件接纳为其信念,在实践中尊重每个人作为人的价值、尊严与独特性,并采取政策引导、团体活动、个案辅导等手段开发案主潜能与资源,助人自助,实现案主利益最大化。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工作范畴。把社会工作方法应用到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中,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传统救助工作的专业化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保仓 《社会福利》2005,(10):12-15
为了迎战艾滋病这一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挑战,河南 省各级民政部门迎难而上,积极施救,在全省形成了省 委、省政府统一领导、各级 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 对艾滋病困难群体“三个层 次、三个标准”的救助体系, 建立了对艾滋病致孤人员的 四种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部分地区6~14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生存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青 《社会福利》2005,(10):41-44
艾滋病使成千上万儿童失去其一级养育者 ——父母及其支撑起来的家庭。联合国艾滋病规 划署将15岁以下因 艾滋病失去一方或 双方父母的儿童称 为艾滋病致孤儿童, 他们需要外界救助 才能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启文 《社会工作》2009,(14):28-31
艾滋致孤儿童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在生活、医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的保障之后,如何搞好其养成教育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艾滋致孤儿童养成教育的背景、特点、重要性、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应当完善阳光家园安置模式。对艾滋致孤儿童进行有关做人的基本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阳光家园中艾滋致孤儿童养成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致孤儿童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在生活、医疗、教育权利得到基本的保障之后,如何搞好其养成教育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艾滋致孤儿童养成教育的背景、特点、重要性、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应当完善阳光家园安置模式,对艾滋致孤儿童进行有关做人的基本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5,(10):F0003-F0003
对无法寄养和收养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由政府出资兴建福利机构集中供养。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集中养育机构,通称“阳光家园”,它是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实施的集中供养,是对分散供养的补充,是养育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2.
做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解决他们在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困难,消除各种歧视和隔阂,制定有利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国家救助安置政策,是积极应对艾滋病问题、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北省艾滋病感染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而艾滋病致孤儿童也逐年递增.截止2006年9月底,全省受艾滋病影响的困境儿童已达786名,其中,艾滋病致孤儿童476名.  相似文献   

14.
救助安置 可圈可点 政府出台救助政策 在生活救助方面,2004年5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抚养安置和社会关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2,(5):63-63
保障特殊困难儿童关注监督合法权益 2010年和2011年,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盈江县、瑞丽市符合条件的孤儿按每人每月360元或500元的标准享受基本生活补助;在此基础上,艾滋病致孤儿童每人每月再享受120元的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16.
孟超 《社会福利》2007,(9):15-16
2007年8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致困人员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见》(豫政[2007]62号),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救助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完善救助安置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举措之一:救助政策不断完善 2004年,根据民政部文件,安徽省民政厅出台<关于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孤儿生活救助的意见)),首次明确将艾滋孤儿纳入城乡低保、五保、医疗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2005年11月9日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1-2005 合作周期特困儿童救助项目终期总结会议在天津召开。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特困儿童救助项目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一是探索并建立适应儿童身心发育需求的新型养护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家庭寄养服务管理制度,满足了儿童成长的多种需要;二是开展反弃婴的政策研究,积极探索预防弃婴的有效措施;三是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合作,探索适宜的安置模式和救助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废除了强制性收容遣送制度,建立起自愿性社会救助制度,标志着中国儿童福利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孤  相似文献   

20.
荣道清 《社会福利》2006,(10):17-18
自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正式施行以来,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始终坚持“主动救助”理念,创建“管理与服务并举”的工作模式,采取各种措施,有效解决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