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淼 《社区》2011,(24):52-53
小可在小区是个臭名远扬的孩子,14岁就成了小摸小摸、打架泡妞的老手。拘留所拘留他的同时,学校也将他开除了’小可后来索性流窜在外再不回家。一年前,小可的亲生母亲就被他给活活气死。小可的父亲在菜市场卖肉,文化不多,对儿子是从最初的“欣赏”到打骂再到无奈,最后逢人便说:“这个不肖子,我真拿他—点办法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李小可告诉我今年要举办"水墨家园"大型展览,我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在大家眼里,小可学画可谓独天得厚,他在李可染先生的培养下,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从美院附中毕业后,他当过兵,后又在工厂里做工人多年,改革开放后才调到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丰富的历练使他养成了做事专注的品性。他善于思索,通达乐观,待人诚恳,爱好广泛。他善于观察别人的长处,并乐意吸收。小可并没有在父亲的大树下乘凉,他牢记父亲"天道酬勤"、"实者慧"的教诲,持之以恒,积极进取,发奋有为。30多年来,他曾20多次去西藏,每次进藏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震颤,在与藏民  相似文献   

3.
主持语:艺术大家门第的熏陶与天然的蒙养,使李小可获得了全面的艺术禀赋,他深知中国画艺术的文化魅力在于"精神内涵",这就有了他走向生活的独辟蹊径。四十多年来他坚持写生、在生活中练笔、在创作中保持写生的即兴感受,用学者的思考关注笔墨,并用笔墨表达现实。无论是《都市风情》组画,还是《藏域高原》组画,他作品中的"笔"与"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成为他表现生存空间和自然意境的方式,因此,在中国画坛,李小可的作品和其他山水画家有所不同,他的山水作品更具有人文情怀和文化观照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正对很多人来说,梦想就是那个永远悬在心中却不曾启程的远方。如果你总在踌躇徘徊,不知从哪里踏出第一步,或许该读一读林国敬的故事。1984年出生在瑞安湖岭镇的林国敬,打小可不是尖子生。小时候,调皮的他是家长眼中的"坏小孩",老师眼里的"后进生"。因为父母都身患重病,家庭贫苦,无心学习的他初中毕业后便踏入了社  相似文献   

5.
《可乐》2007,(10)
体育课一结束,大家蜂拥着跑回教室。"看,程小可的脸红得像小草莓!"不知谁喊了句。程小可的脸更红了。"你不舒服吗?"同桌岳琳看了她一眼,因为她额头沁满细细密密的汗珠。"没有。"程小可用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说。她不习惯被人注视,也很少成为大家注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永嘉上塘两名高一女生小李和小潘在宾馆内死亡。警方称两名女生为自杀,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另一个女孩小可(化名)原本也要和那两位同学"相约自杀"。但在小李、小潘出事的前几天,小可在学校里常常神情恍惚、情绪低落,并显露出自杀的倾向。老师察觉出异常,立即联系小可的父母。其父母随即没收了女儿的手机,在那俩女孩出事的前一天带着女儿去了广州,"幸运"地躲开了这次死亡之约。悲剧已经无法挽回,但悲剧后面这个"幸运"细节,恐怕更应引起广大家长的深思,这一切有源于老师对学生的敏锐察觉,有家长对孩子的高度重视……这一切告诉我们,全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是本地某中学对一个"问题"学生进行早期心理辅导成功的案例,或许对学校老师和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里,乡村文化是他最主要的写作资源。多少年来始终是一位"在路上"的作家,在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漫长道路上。虽然贾平凹较早地走进了城市,但他走进城市时把心遗留在了乡村,只要他的身心相异的状态没有改变,他的精神实际上就仍处于"在路上"的流浪状态中。从庄之蝶到刘高兴的变化,也暗含着作者本人面对城市的思想变化和情感变化。是从乡村旧文人形象到底层农民工形象的变化,这就意味着贾平凹对乡村精神的体认发生了从精英到民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孟子曾说: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小及泉,犹为弃井也。意思是说,做学问就像挖井,必须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能见成效。如果井只挖了几尺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成一门废井了。这就告诉我们做事万小可半途而废.尤其是在学习上.  相似文献   

9.
割舍的气度     
正一对新人来到赌城度蜜月。一次下注中,新郎无意将5美元的筹码押在了"17"这个数字上。那一局,轮盘赌台的小球落在了"17"上,他赢了175美元。第二局,他继续把筹码押在"17"上,好运继续,这一局他赢了6125美元。接下来的每一局,他都把筹码押在"17"上,好运气似乎就一直这样跟随着他,最后他赢的筹码已经积累到两亿多美元。  相似文献   

10.
岑参的诗歌在他生前就广泛流传,唐以后历代重要唐诗选本大多选录了他的诗作,只是选录的眼光有差别,也就是说对岑诗的关注的方面不同.本文以时代发展为序,依次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历代的"读者"由关注岑诗到关注他的"边塞"诗,再到更多的关注他"边塞"诗的代表作,从而梳理出读者对岑参这个诗人身份定位的发展演变的脉络和线索:即由一位盛唐诗人到一位盛唐"边塞"诗人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于河南省巩义市某初级中学的李老师来说,假期临近结束这段日子绝对是令他"头疼"的日子:他每天都有无数个电话要接,内容大多只有一个,就是想让孩子到这个学校上学。李老师是学校一位领导,在朋友和乡亲的眼里看来,他在录取学生上能说得上话。他从家里"躲"到学校,也有人想方设法找到了他的办公室"求情"。"没有办法!"他面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很无奈。"现在朋友和老乡在县城里上班的、做生意的很多,甚至专门把孩子  相似文献   

12.
薛冰妮 《源流》2012,(11):16-16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张帼英这样形容老领导林若。张帼英认为,林若勤政务实、真诚公道、清正廉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你到下面找70多岁的老人,或在省委大院里问问老干部,你就会发现林若的口碑很好。"在林若病危之时,张帼英曾到医院看望他,还在他耳边鼓励他争取回家过中秋。获悉林若逝世的消息后,张帼英到林若家里慰问他...  相似文献   

13.
正因为被骗做传销,他一度成了彻底失败者。但"能受得了多大委屈,就能获得多大成功",如今他创建的"碧水源"已在13个国家设立分公司并开展业务,成了跨国生物科技企业集团。他说:那时,有人按一下就淹死了,有人提一下就活下来了20多年前,当郭上源在黑龙江齐齐哈尔老家当英语老师、开面条厂的时候,他再也猜不到以后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做英语老师受人尊敬,开面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6,(8)
1990年看球,我还在上军校,那时唯一的一台电视机锁在五大三粗的队长房间里。我早在比赛前一个月就开始窥视,然后拼命地讨好队长,并且不断地提醒他我是喜欢看球的。但他似乎一点领悟能力都没有,也不主动提出请我登堂入室。到了比赛那天,没有办法,我只好带着几个同学去冒死敲门。没想到受到热烈欢迎,大概他一个人看球也没劲。队长是意大利队的忠实球迷,每次意大利队赢了,他就很大方地拍着我的肩膀说:"明天你们几个不要起床出操了。"那时我想,谁要再说队长是五大三粗,我立刻跟他打架,队长最多也就是四大二粗。但是一旦意大利队输了,他就会"啪"地关掉电视,然后把所有的不满发泄到我们身上,眼睛一瞪:"明天起床跑5000米。"  相似文献   

15.
薛冰妮 《源流》2012,(21):16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张帼英这样形容老领导林若。张帼英认为,林若勤政务实、真诚公道、清正廉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你到下面找70多岁的老人,或在省委大院里问问老干部,你就会发现林若的口碑很好。"在林若病危之时,张帼英曾到医院看望他,还在他耳边鼓励他争取回家过中秋。获悉林若逝世的消息后,张帼英到林若家里慰问他的夫人。"他走得很平静",张帼英说,林若活得踏实,走得平静,让人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6.
正"跑起来吧,我要一个健美的身材!"沈钧亮从小就是一个十足的"小胖墩",特别不爱运动,从小学一直胖到大学,一米八零高的他竟然胖到了140公斤。一进大学,他就感到他们这个班集体荣誉感特别强。他说,毕业时,穿学士服拍摄毕业照,不能因为我的一身赘肉破坏了班级的整体形象。他决定跑步瘦身。可是,平时连走路多走几步也会气喘吁吁,真正跑起来,仿佛背着一副沉重的磨盘!跑不了几步,就得慢慢走,走比跑的时间多得多。即便如此,依然累得不行。就在要放弃时,一只"蚂蚁"闯入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17.
主体按照弗氏的理论就是人的自我,而他者指的则是无意识即伊德或欲望.在小说中自我分别指的就是年轻的布朗先生和"我".他者在霍桑的两篇小说中指的是布朗到森林去参加魔鬼的午夜聚会和"我"到新英格兰去找我的亲戚去发展.他者在小说中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其快乐的原则.文章还论述了他者在其满足欲望的同时也就导致了主体的坍塌.主体的坍塌也就意味着人的内心世界的崩溃.  相似文献   

18.
尤金·奥尼尔在《琼斯皇》中刻划的人物布鲁斯特·琼斯不能只看成是穷途末路的黑人暴君,就人物形象而言,他无所谓"好、坏"之分,他的视觉形象从"白化"到"返黑"的过程,是他灵魂从"失落"到"复归"的过程,这一切正验证了奥尼尔的悲剧观:悲剧的崇高,在于人对超自然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力抗争和必然失败;悲剧的美,是美丑交织、丑中显美的。  相似文献   

19.
洛克菲勒出生在贫民窟,从小就有捕捉机会的眼光。他把捡来的一辆玩具车修好,以收费的方式提供给同学玩,只一个星期的工夫,就赚到可以买一辆新玩具车的钱。老师深有感触地对他说:"如果出生在富人的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是不可能的,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刚一开始从事经营活动,就敏锐地把握住了遇到的一个好机会。这天他到港口酒巴喝酒,无意中听  相似文献   

20.
他从1951年就开始了他的歌唱生涯,60年代以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蜚声全国,并获得"荣誉石油工人"称号。半个世纪以来,他多次获国际及国内大奖,成为国内第一男中音歌唱家,并从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目前,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他还活跃在各类舞台上,为喜爱他的观众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