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效能感是指政治参与主体对自身的参与行为能够对政府和政治过程产生影响的能力感觉及对所能产生效果的主观判断和评估。大学生是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中最具潜质的人力资源,增强大学生政治素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据2011年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调查状况显示,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处于偏低水平。通过社会政治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个体政治特征三个维度分析了大学生低政治效能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拓展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解决政治信息不对称、强化教育培训和政治实践、大学生自觉加强主观塑造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CGSS2010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内在效能感要明显高于外在效能感。社会经济维度的教育程度、阶层地位,政治参与维度的选举投票活动、向村委提建议和政治心理维度的政治认知、政府信任、权威主义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性别、年龄等密切相关,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依据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将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计量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的政治效能感影响其政治参与,内在政治效能感比外在政治效能感对于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了解型内在政治效能感比影响型内在效能感对于维持性政治参与和推动性政治参与均具有显著影响,具有“弥漫性”的特点.而重视型外在政治效能感也对农民高、低层次的政治参与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的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调查——以武汉部分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面,政治认知的广泛性与模糊性并存,他们对于政治参与既态度积极,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其政治参与的动机复杂,功利取向明显;政治参与形式多样,效能感偏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几个方面都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存在重要影响.应当拓展政治参与渠道,营造政治参与氛围,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0年对澳门居民的一项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了政治信任、政治效能这两类政治态度对不同类别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信任和政治效能对政治参与的四个类别有一定影响,但总体来看,政治效能的解释力度比政治信任稍强一些。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7所高校1 300多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一定影响,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随其上网频率不同而不同。主要体现在:政治知识方面,高频率上网者对时事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政治价值倾向方面,高频率上网者在国家民族意识方面与其他频率上网者无差别,但其对政府和现行政策认同程度明显偏低;政治参与倾向方面,高频率上网者相对其他频率上网者而言参与态度较消极,对表达意见的途径了解较少,在政治效能认识上比较悲观,权利和义务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建设,克服网络对青年的消极影响,完善网络媒体政治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环境—个体认知—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将村民政治参与行为划分为高制度化、低制度化以及非制度化三种类型,并以CSS2017年和2019年调研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项Logit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与其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政治效能感视角,分析网络使用类型与村民政治参与行为间的因果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村民使用网络社会导向还是娱乐导向的功能均能显著提升其高制度化、低制度化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中介检验分析发现,政治效能感在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与其政治参与行为之间承担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强化村民数字素养的培训与提升,同时加强党员等政治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有效建立网络道德引领和法律保障机制,以此有效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政治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农村女性村民选举参与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基于江西等省份部分农村女性的数据,探索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政治效能感与村级选举参与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其政治效能感和选举参与积极性;且政治效能感对选举参与积极性有显著正向作用。村民女性的内在效能感与外在效能感在对选举参与的影响中互为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关系在政治效能感与选举参与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环境-个体认知-行为意愿"研究框架,探析村民的社会公平感与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引入社会信任和政治效能感两个个体认知变量剖析社会公平感和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之间的运作机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数据的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村民社会公平感越高,其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越强烈;社会公平感并不直接影响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而是通过社会信任和政治效能感双中介路径间接影响.此外,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比较发现,机构信任在村民社会公平感与乡村治理有序参与意愿之间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建立村务公开公示机制、完善村务监督和法律机制以及构建村务民主协商机制等措施,以激励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民自愿模型视角,以城市居民为例,定量分析了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动机、政治资源和社会网络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均影响显著,其中作为政治资源的政治技能和作为社会网络的社团参与程度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在政治动机包含的两个变量政治兴趣和政治效能感中,则政治兴趣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政治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面临绝大多数学生上网并日益受其影响的现实面前,必须充分重视研究网络政治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影响,并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政治效能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态度,对公民政治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更是测度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形成了众多重要的命题。但是,已有的理论均是立基于西方的社会现实,其在我国的解释力如何?在本文中,结合前期的调研,分别从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政治面貌等人类学变量分析了居民社区效能感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不断介入,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形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大学生网民为例,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定量分析了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公民参与。在网络空间,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参与程度最高的是网络信息获取行为,其次是网络信息表达与讨论行为,而网络行动的参与程度最低。研究还发现,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络人际信任和政治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是正向的,但现实人际信任对网络公民行动的影响则为负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安徽省304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从网络规模、网络差异性和人际信任来衡量大学生社会资本状况,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采用分步回归的方法,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一方面会直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规模、差异性及人际信任与创业意愿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国家选举研究中心”发布的总统选举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美国选举政治中政治参与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媒介接触、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三者间的联系,探究现代社会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影响及历时变化。研究发现,特定政治事件的传统媒体接触与内部政治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接触对于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在纵向上有所变化。总体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媒介接触、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三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岐山县G村社会调研数据为基础,对西部农村居民的政治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认为西部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不高。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的人口学变量以及政治效能感因素,研究发现:人口学的关键变量、内在与外在的政治效能感均对政治参与有显著影响,为此提出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举措,以改善人口学变量中关键因素,提升农民的政治效能感,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高校工委通过对云南省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其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多维度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政治效能感是公民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的重要方面。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苏南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村民的政治效能感总体水平并不高,处于中等水平。虽然苏南地区村民对于村委会、基层政府的外在政治效能感较高、施政评价较好,但村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偏低,对自身政治影响能力信心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来激发村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塑造参与文化、转变治理理念来提升村民的外在政治效能感;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创新基层参与方式来完善村民的自治制度;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协商民主经验来拓展村民的参与空间,从而以多元的路径实现对村民政治效能感的有效调适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政治信任是农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国家、政府以及执政者的认同和依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民政治信任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政治参与异化、群体性矛盾多、宗教拓宽农村市场、农村政治效能感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部政治素养低、利益分化严重、农村生活压力大、政策执行不力等。需要采取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党性修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扶持政策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对长沙市三所"211"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显示,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流积极、健康、理性,但也存在深度不足、内容肤浅、知行脱节和目的功利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参与渠道受阻、网络法制滞后和大学生参与素质偏低等,可以通过畅通渠道、健全法制、加强教育和提升素质等途径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