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梦得现存笔记作品有《石林燕语》、《岩下放言》、《避暑录话》、《玉涧杂书》。其文学史料价值主要体现为:记载文人轶事提供作家研究资料,记录诗事轶闻可助考查诗文写作背景;因其记载得以保存已失传作品,为宋诗辑佚提供材料;考证诗文相关诗事、词语、典故,为后人作注提供参考。评论作家作品,体现其文学主张,也可了解其时文坛趋势,具有文学思想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幽州城是唐朝东北地区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幽燕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安禄山、史思明曾以幽州城为大本营,发动长达8年的对抗唐中央政府的“安史之乱”.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独有的边塞风情、特殊的历史事件及巨大的建功空间,吸引了不少唐代文人到幽州城寻求发展机遇,探览古风异景,寻觅诗情文意,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文.这些诗文内容广阔,有战争场面、边地风光、民族风情、将士命运、闺妇忧思、个人得失以及对战争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等,让我们对唐代的幽州城有了更深刻和更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唐代文人关于幽州城的文学想象、文学描摹、文学活动,透视出幽州城在唐代及以后的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人空间排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中关于文人空间排序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结合唐代文学研究对此作了四个方面的论述:第一,从文人占籍的空间序列阐述了与地缘因素相关联的文学现象及其特征;第二,从因科举和使府形成的文人分布阐释了与制度相关联的文人阶段性与区域性的文学活动的意义;第三,从唐人选唐诗说明了典籍在文人空间排序中的特殊角色及其对文学风格的影响;第四,从编纂群体阐述文化行为在文人聚合中的作用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文学领域,近年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与政局的关系,如卞孝萱《唐人小说与政治》、王汝涛《唐代小说与唐代政治》、孙琴安《唐诗与政治》、胡可先《中唐政治与文学》、《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一是文人的政治角色,如傅璇琮《唐宋文史论丛》所收翰林学士研究系列论文、戴伟华《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傅绍良《唐代谏议制度与文人》。仅从这些书名就能感受到,“政治”正在成为学者们热切关注的视角。最近出版的马自力《中唐文人之社会角色与文学活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属于后一方面的研究,它为我们多角度地认识唐代文人和文学带来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唐韦绚所撰的《刘公嘉话录》是唐代笔记小说中价值较为突出的一种,该书内容丰富,涉及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诸多方面,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史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资料。其史料价值尤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可以补充正史缺漏,有助于推进唐代社会风尚研究。  相似文献   

6.
令狐楚简论     
如何评价令狐楚 ,关涉到唐代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唐代文学史上的不少重要人物 ,但其生平的诸多方面仍存有含糊不清或是非不明的遗憾。他的文学创作 ,在当时即深受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文学家的推崇 ,而当今的文学史却只是在评论李商隐时才略略提及。本文在史料考辨的基础上 ,力图进一步辨明令狐楚仕履中的是是非非 ,并对其文学成就作一公允的评说。  相似文献   

7.
贬谪是封建统治者对罹罪官员的惩罚,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贬谪文学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贬谪文学是唐代士人人格的一面镜子,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其创作手法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8.
刘祁的《归潜志》在为金代中后期诗文作家立传的同时,还记述了当时文坛的各种文学活动。在以赵秉文、李纯甫为领袖的金代文人核心群体之中,又包含有许多交汇、重叠的文人创作群体。围绕这些群体开展的多种文学活动,不但密切了文人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而且增进了文人之间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为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观点的碰撞争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正是金代"诗学为盛"的原因之一,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历来学者研究竹枝词的颇多,但对有唐一代文人竹枝词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却鲜有人论及。唐代文人竹枝词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从“俗”到“雅”,再从“雅”到“俗”的的二度转变。在两次转变过程中,“雅”与“俗”的具体内涵是各不相同的,刘禹锡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刘宝楠的《念楼集》以往在学术界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其实刘宝楠的诗文在文学研究、史料保存、学术考证以及经世致用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代台阁派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文坛,台阁派是一支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成员多是官居台阁的官僚文人。关于明代台阁派文人的创作,古今批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通过认真分析台阁派形成的原因,它的形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和明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他们应对时代挑战策略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总之,台阁派的诗文创作是他们生命意识的曲折反映,对于我们认识当时文人所处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古代政治家文人的职事活动是其社会角色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学界对刘禹锡贬谪之后的职事活动与文学关系的研究较多,而疏于探究其早期职事活动与文学的关系。从思想的延续性而言,刘禹锡思想性格的形成,与其早期任职太子校书、幕府掌书记等职事活动有很大关系,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发生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刘禹锡永贞革新以前的职事活动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中唐相对于盛唐文学之变化的地位、原因以及表现的分析上,日本京都大学的川合康三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宇文所安教授存在着具体态度和观点上的共鸣:强调中唐文学相对于社会事实和盛唐文学的独立性以及其开启宋代文学的转折地位,把中唐文学发生变化的原因解释为中唐文人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学内部创新的结果;川合康三把文学从盛唐到中唐的迈进过程总结为从集团到个人的转型,宇文所安也提出,中唐文学新变的特质表现为突破规范的公共性叙述而进入到以个人面目出现的关注私性价值的描写,并对其作出独到的解释;他们都把“盛中之变”的重心落在文学的创作主体上,对中唐文人精神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形象的描述,以此来切入对文学文本的具体阐释和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有唐一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可谓诗文众体皆备。唐传奇的创作与发展,使得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由于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唐代的医学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医经、医方、本草、针灸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唐代,文人通医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他们创作了大量与医药相关的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艺术的思维,既丰富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又从更广泛的层面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南朝时期,文人重视以文学形式创新为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思潮,这主要是由当时的哲学思维方式转变导致的。当时以玄学和佛学为主要哲学,文学语言深受影响。文人对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十分重视,在文学上的创新主要是在语言形式上进行创新。这种形式主义美学导致了近体诗和骈文的出现,文体研究和形式批评等逐步形成,这就促成了我国古代诗文创作和批评的形式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察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变为词集的传播史料,或能盘活词学研究的资源,扩大词学研究的视域。通过考察宋代词人苏庠、毛滂、吴礼之、赵鼎、黄大舆、李弥逊、潘良贵、冯时行、欧阳澈、曾惇等十家词集在南宋时期的版本传刻情形,即可管窥宋词在当时的书册传播状况。南宋人的词集,大多有诗文集外单行本和诗文合刻本二种。词与诗文合刻,表明南宋文人已将词视为可与诗并称传世的诗体。不再像北宋文人那样,词作不能入诗文集,只能作为另册集外别行。虽然南宋尚有少数文人坚持认为词不宜与诗并刊,诗集不收词作,但大多数人已改变了这种重诗轻词的观念。词作结集刊行,成为南宋词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学的新变与当时盛行的文人干谒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文学昂扬进取的情感基调、文人群体的壮大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文体的全面繁荣,以及一代文学内部的文体文风变革、文学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变化等等,无一不与唐代文人所依赖和热衷的干谒活动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新罗末期高丽初期,朝鲜派遣了大量留唐学生,他们和出访的朝鲜使臣、使节与中国晚唐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最负盛名的杜牧也因此在朝鲜古代文坛中备受瞩目,其诗文在罗末丽初时期就已经流传到了朝鲜。根据掌握的史料来看,在文学主张、文学创作和创作手法三个主要方面,杜牧对李奎报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有利的学术环境促成了唐代文学研究局面的繁荣.在对唐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唐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佛道与唐代文学的交叉研究、唐诗艺术的研究、唐代文学与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的研究、唐诗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研究、史料的整理和作家名录及研究资料的编纂、热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与讨论、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主流研究方法的确立等九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在繁荣局面中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先后被贬朗、连、夔、和四州达23年之久。这些中唐时的南方荒远之地,在刘禹锡的笔触下,展现出了新鲜、可爱的一面。这一时期刘禹锡的文学创作,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刘禹锡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