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希文 《学术论坛》2005,2(8):176-180
面对来自左右阵营的攻击,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将詹姆逊勇敢地接过时代赋予的重担,将现代语境中占优势地位的语言文本理论与历史概念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泛文本理论与批评。这一理论既坚持了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同时又借鉴了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语言学阐释模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现代转型的成功范例。文章对詹姆逊泛文本理论产生的基础与前提、内涵与特征及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法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热奈特构建的类文本理论为基础,在对其理论进行必要梳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类文本叙事的概念,并在修正和重建热奈特类文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类文本叙事的特征及其功能,对类文本及类文本叙事进行了新的类型学研究及其批评框架的建构,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叙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批评框架,并丰富既有的叙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22-131
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史料较为丰富,有着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随时间演进而愈加普遍,形态多样,其中的咏稗诗尤为值得注意。其与常态的小说批评形成互补互证的关系,在小说观念、小说文体、小说创作、小说功能、小说传播等问题上有着独到阐述,在文献佐证、传播小说思想及理论阐释等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就当下的小说研究格局而言,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却难以得到应有关注,这种局面应该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这一原本属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特有的文化现象,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异军突起后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以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市民大众不可缺少的生活需求。由于这一现实完全溢出了原有的知识话语系统,应该承认,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及批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一些研究者移植和挪用西方文化理论的视角和语言来解释中国的大众文化,同大众文化现实出现了严重错位,不能触及大众文化的实际和真相。因此,作者认为建立起适合于本土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在某种意义上,英伽登文本层次理论有机械分割之嫌,尤其是拒绝作者经验的现象学操作,不仅取消了读者进入阅读时的对话性和目的性,而且使文本阐释失去逻辑依托。《狼群》和《红楼梦》的文本分析显示,在具体化阅读中,作者经验是客体世界建构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逻辑依托。  相似文献   

6.
7.
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精神殖民化”现象存在,他者话语进入言语结构,当代文化批判往往呈现乌托邦特征。阐释只能达到公共含义层,意图的私有化令阐释无法彻底。本文认为修辞批评是当代文化批评的取向,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正在于促成文本、作者、阐释者的多元对话。对话性修辞批评要求批评与文本的意义内核交锋,是双向言说、异声同啸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独语,这样批评才能显示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列象是作为历史与文化的文学文本,而文化批评的理论平台却是文化、历史与文本的对话关系。针对当前学术界在历史与文化关系问题上的概念性纠缠和阐释性迷惘,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构想出发,对历史与文本、文化与文本、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分别展开探讨,指出新历史主义在泛文化形态的文学批评中提倡的是历史与文化在文本层次的对话,而在文化批评理念中实现的是历史阐释性回归和文化主体性重建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9.
解构批评将文学研究引向修辞学、比喻认识论的领域。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基本看法在以下几个层面呈现出别样的特色:就批评的目的而言,认为批评应该探寻文本的真相、文本及语言的修辞功能、语言的差异性以及互文性等;就批评的伦理来说,认为批评是内在于文学的,而某种程度上,文学也具有批评的属性;在批评的功能这个问题上,认为单义性或霸权化的批评是对文本实施的阉割或话语暴力,批评应该是对文本阅读之多重可能性的敞开,而就文学批评的核心要求——价值评判——而言,解构批评认为价值评判具有相对性,但这并不等于说解构批评否认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梅启波 《学术论坛》2005,(12):148-152
文章从"文本"概念内涵的嬗变过程来考察文学理论的几次转型,认为文本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丰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批评与文学研究的关系,进而提出当前文学理论应接受文化批评冲击的事实,对文本概念和学科自身作重新界定,从而走向一种新的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11.
徐振贵 《齐鲁学刊》2014,(2):130-135
考据学者与戏曲批评者的双向交流,是清代乾嘉考据学影响清代戏曲批评的重要原因。乾嘉考据学著述疑经辨伪、独抒己见、旁征博引、无征不信、以史为据、实事求是等特点,在清代戏曲批评中烙有深刻印记。但两者毕竟都还不能摆脱儒家教化观念、伦理思想的束缚,如果仅强调其桎梏关系,不免偏颇。  相似文献   

12.
敦煌杂剧小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藏敦煌遗书<蒙学字书>(拟题)中有关资料表明,唐五代的敦煌地区和当时的长安、成都一样,也有杂剧的演出.而对照<教坊记>所载的"杂剧"名目,可以考证出S.2440(7)、P.3128号写卷实为敦煌杂剧演出之剧本.  相似文献   

13.
侯曜是我国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校园剧”作者,和二、三十年代新派电影编导与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然而长期以来却因为“边缘化”而被部分“模糊”或“遮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证侯曜1924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教育专修科,是南京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之一,他酷爱戏剧,热衷电影,为人生而艺术,因编导抗战电影1942年被日军杀害。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具有丰富的考据学思想,并采用了一系列颇有借鉴意义的考据方法考订文献,从而取得相当大的成绩,这使他得以跻身于明清之际的考据大家之列。考据之学也是他义理之学的基础,其别开生面的义理的取得,即得益于他深厚的考据学功底。  相似文献   

15.
陈翘 《东南学术》2002,(5):165-168
陈梅君《九仙枕新词》手稿考@陈翘$福建省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商代的巫人有男有女 ,且男巫占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慈波 《兰州学刊》2005,(5):306-310,314
在元祜文坛上,廖正一颇负盛名.他以试策受知于苏轼,从结交伊始就陷入政治漩涡.但是他和苏轼心契神往,相知于道义文章,他们的交游带有明显的苏门文人团体性质.作为苏门重要成员,他和苏轼诗文唱和,与苏门其他人员也多有交游.其诗、词、文创作都有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年代久远,事迹难征,故而其名湮灭不彰.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大致考订他的生平,对之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了解苏门的特点,认识当时的政治形势及文人交往、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鹏军 《学术研究》2000,(4):125-126
本文所述近代传奇杂剧四种,虽曾为有关曲目著作或曲学、文学工具书著录,却因版本珍贵,流传未广,一般研究者较难获见,更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养成教育定义考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的学界有多种不同的养成教育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成教育具有自我教育的生态学意义。从养成教育出场的背景看,赋予了道德要求和阶级要求于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中,习惯的养成不是强制的行为训练,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20.
子夏孔门求学三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夏孔门求学事迹,《礼记》、《说苑》、《孔子家语》等多有记述,但说法不一,时间地点不明,真相难辨。究其实,子夏于鲁哀公七年出任卫国行人,车有盖是公务需要;孔子不"借盖"是知其贫无二盖,担心影响其公务。子夏"短于财"而非"吝于财"。子夏丧亲在哀公九年,服丧期间研读《尚书》,为免遭赵简子报复而"使民未有闻焉"。子夏哀公十四年受孔子委派赴洛邑"求周《史记》",过卫遇"读史记者"纠正"亥豕之讹",并非"返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