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答:新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①各民族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解放后,我国消灭了民族的压迫和剥削制度,各民族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从而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三项原则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必须全面遵守。其中,平等是基础,团结是保证,互助是关键。没有平等,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互助;各民族不团结,已经得到的平等权利就会有重新丧失的危险,更谈不上互助。而没有互助,各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2.
问: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关系中有那些矛盾? 答:我国的民族关系,在解放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发生了根本变化,基本上已成为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当然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也还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到民族关系上来,不过已经不能决定民族关系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我国民族众多,特点纷繁。由于民族差别、民族特点、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存在,也还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例如,民族间因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民  相似文献   

3.
十三大重申: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繁荣,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占全国总面积60%以上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的。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观察民族问题,我们看到:第一,我国各民族都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社会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二,少数民族社会主义社会大多数还处在更加初级的阶段(有的人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条对巩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曾讲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民族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经典表述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也决定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全部社会关系。基于这一原理 ,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之点在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既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性质 ,也是我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的民族关系。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要继续巩固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全党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做好民族工作。”这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7.
民族关系法制,是指国家关于规范和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制度。民族关系问题,随从民族产生而存在。而民族关系法制,则是在阶级、国家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类型的国家,有其不同性质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关系法律制度。因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法制特点,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的法制形式和特点,以及民族关系法律关系的特点等问题,对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完善民族关系的法制建设,都将带来极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为成功走出一条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新道路做出 了重要贡献,创立了邓小平民族理论,成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性质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探索的一个新的光辉起点。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理论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彻底 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开启 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理论探索的新长…  相似文献   

9.
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民族间的关系,基本上属于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已经不是阶级斗争问题,而是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在物质利益、政治地位、文化生活、科学教育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观点,已逐步为人们所公认,似乎没有什么异议了。现在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么搞?要不要和汉族地区一样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内,开始了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团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的民族关系。这种新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各民族在经济上的相互帮助。而各民族在国家统一计划下的相互帮助,正是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各民族应尽的光荣义务。建国十三年以来,党和国家在可能的范  相似文献   

11.
青海新型民族关系形成述略孔祥录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同全国一样,在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理论,揭示和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并据此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战略、策略、原则、方针和政策以及方式、方法,揭示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近年来,武陵地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该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政治优势,凝聚了各民族的传统友谊;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根源,集中反映了历史和现实诸多不利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李维汉同志世界观的转变和他对中国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的贡献。李维汉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创造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业绩,但到延安时期才达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把握住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和统一这个根本原则。此后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相结合,成为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和著名理论家,对中国民族问题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列举了李维汉同志在这方面的十大贡献:建议在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阐明各民族平等联合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大量培养民族干部;发展和坚持同民族上层的统一战线;提出过渡时期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提出在一部分民族地区实行和平改革;提出经过改革改造我国各民族开始成为社会主义民族,我国民族关系开始成为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明确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的历史阶段,而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慎重稳进,照顾民族特点,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新时期的特点,确定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基本国策,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一提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是因为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性问题。一方面,民族问题的正确解决是社  相似文献   

16.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我国各族人民深深怀念他。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民族问题以极大的关注。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成功地创造性地解决了国内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引导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毛泽东同志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所作的论述。今天,我们学习毛泽同志的这些论述,特别是对发展西藏地区经济所作的重要论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民族问题始终是社会问题中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们党始终高举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旗帜,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关系。实践充分证明,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政策和措施都是最成功的。1954年宪法序言关于民族问题的只有1段,1982年宪法增加到两段,使民族区域自制的规定更加具体,更加严谨,操作性更强,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保障。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宪法序言一开头就说,“中…  相似文献   

18.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并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提高我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如M·C·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我们的成就不应当使人产生民族过程已无问题的概念。各种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矛盾,在这一领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提醒如下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多民族国家民族过程的特点是存在着两种辩证的相互联系的因素:一方面是各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在全部生活国际主义化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苏共纲领新修订本再次确认:“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各大小民族进一步繁荣昌盛和不断接近。”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民族过程中这两种因素的存在不能不产生各民族共同生活和劳动的问题以及民族关系领域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民族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它泛指各民族人民在历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此,我国民族理论界、学术界已经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问题;关于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的准则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际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