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是权利义务观念,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凡事必须在既定  相似文献   

2.
当前,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理论上不乏有争执观点,舆论中甚至有质疑声音,实践中也有路径不明的感叹.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因此,定纷止争、凝聚共识,推进混合所有制由“空谈”向“实干”迈出实质性步伐,必须在法治思维视域下厘清混合所有制的目标、原则和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和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强调运用"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具有首创意义.这告诫人们:无论在任何时候,法治思维都不能萎缩,人治思维都不能抬头.当然,只有充分认清人治思维的现实表现及危害,学会运用"法治方式"来论人说理、观事察物,才能使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指引着实践。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尤其要破除人治思维和政绩思维。党的十八大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求摒弃领导干部的人治思维,提升管理能力,引领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遵循法治原则、坚守法律底线;引领干部克服过多存在的行政思维,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权威,营造法治环境,纠治过于倚重行政手段、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一、政务管理法治思维的形成与强化是新时期的要求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6.
张岩鸿 《领导之友》2014,(12):34-3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不言而喻,国家的任何一项基本方略都必须靠人来实现,尤其要靠核心骨干力量。作为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领导干部,在观念上树立法治思维、摒弃人治思想,在实践中善用法治方式、杜绝人治做派,对于法治中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新形势下.官员的法治思维状况如何?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是否运用法治的方式?官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怎样?从传统的非法治思维和方式向依法办事转变.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提高官员依法办事能力的突破口在哪儿?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突显法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适应依法治国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法治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党员干部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法治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一种行为方式,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付诸实施的具体体现。简单地把法治方式理解为法律手段是有害的。只有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去看待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达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实行法治已在我们党达成高度共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培养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政目标。法治思维,就是让法律成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法治理念的背景下,按照法律的逻辑来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笔者认为,既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能力,也要提高领导干部多说“法治话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社会阶级统治的王朝更迭不断,而每个朝代所秉持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现在已经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法治价值观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正确地理解传统法治和现代法治,并对两者有效地加以区分,互补得失,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并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必然牵涉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  相似文献   

16.
<正>一、法治认同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生成的逻辑起点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不能只重视制度体系的建构,而忽视非制度因素的完善,否则法治很难真正确立。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法律心理,是法治非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的命题后,学界掀起了研究法治思维的热潮,并从不同视角对法治思维概念做了界定。虽然学界对法治思维的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形成,可能遭遇外部体制机制的阻碍与"固化"利益集团的抵制,这些阻碍可以通过不断推动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得以消减;也可能遭遇干部内心对法治不认可的阻碍,譬如一些干部依然眷恋人治模式的好处,存在"严格遵守法律无法开展工作"、"法治会阻碍经济发展"等看法,这就需要认真分析法治的真正内涵,澄清对法治认识的误区,在理论上达成共识,从而促使干部心悦诚服地接受法治、真心实意地推动法治.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14,(15):132-133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认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要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问题的发生,善于从大数据中发现、解决问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记者:崔书记,您曾在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就"领导干部要锤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本领"为题给学员上了一课,学员反映很好。请您谈谈当初您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来讲?崔永斌: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经济发展对每名党员干部提出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治国能力的新要求。而现实当中,我们的一些干部还不能够适应这种形势。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充分总结吸收国内外治国  相似文献   

20.
王静 《经营管理者》2013,(17):247-247
<正>法律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法治理所当然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最好的治理方式和生活状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此外,还有多处强调确保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