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除了应具有高出普通人的能力以外,还应具有较好的品格和崇高的威望。否则他就不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一、管理者的品格(一)品格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品性;品行。”《美国大学词典》定义为“使人与人之间有别之聚合的特质”。《美国英文词典》  相似文献   

2.
柳晓黎 《科学咨询》2007,(20):43-43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散文,第一部分在情景交融上作出了很好的典范,他的三段景物描写实际上是他心路的历程,在景物中更多的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散发着作者心灵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山水画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学文学密不可分,历史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观物心态,在山水诗山水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作用殊重.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人与自然"神契"之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间,作者借山水之形感发内在之情.由于中国文化中文学与绘画的联系,使得历代文人对绘画空间的理解是文学思辨式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正魏文侯名魏斯,是三家分晋后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国的魏国第一任君主。魏文侯在位五十年,奠定了魏国战国初期第一强国的地位。魏文侯凭什么成为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第一个出场的有为之君?司马光认为他的治国之道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值得后世帝王学习。魏文侯的治国之道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贤"。本文重点说说他的求贤、礼贤、自贤之道。魏文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用四句话给他画个像,那就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守信爱民,以仁君自诩。  相似文献   

5.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散文,第一部分在情景交融上作出了很好的典范,他的三段景物描写实际上是他心路的历程,在景物中更多的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散发着作者心灵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吕纪明代著名画家。字廷振,一作廷孙,号乐愚,一作乐渔,鄞(今浙江宁波)人。工画翎毛,师边文进。明弘治年间与著名画家林良同时被征,为锦衣指挥使。每奉命作画、立意进规,名孝宗称赞他“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从其所写凤、鹤、孔雀、鸳鸯之属,杂以浓郁花树,现灿烂夺目。间作山水、人物、亦有法度,且生气奕奕。时极贵重。传世名迹《春》、《夏》、《秋》、《冬》四幅原为日本皇室收藏,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河之洲     
<正>成功人士的减法人生有一位画家,擅长做减法,他是毕加索。毕加索一生酷爱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就已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后来,毕加索画的牛越来越简练,筋骨凸显、笔笔精湛。到了老年时,毕加索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把皮毛血肉全都减去了,只剩一副骨架。正是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毕加索的巅峰之作。毕加索说,他的成功来自减法。如果人生是加法,匆匆的脚步就会难以停歇,到头来只能让身体劳顿疲惫,心灵背上沉重负担。如果人生是减法,减缓脚步,松弛神经,将牵绊自己的东西移开,将压力放下,将心中的忧虑倾出,成功就在蓦然回首处。所以,成功人士多用减法。  相似文献   

8.
朱培尔虽是以篆刻名世并致力于篆刻艺术的宏扬,但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却始终是印、书、画乃至文章齐头并进的.近日有幸读到他忙里偷闲所创作的山水画作,气息纯朴、笔墨清新、意境深远,与时下诸多虚张声势却又缺情少趣的山水画面目迥异,因而为之文.  相似文献   

9.
阅读完樊纲教授的《灰市场化理论》、《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经济人生》等著作和近期的有关作品后,我几度产生过强烈的采访冲动,期待有一天能坐在他的面前,与他谈谈经济、社会、人生、生活的选择和理想。这位长我不到10岁的经济学家,在《求解命运的方程》一书中(1999年再版时改为《经济人生》),以平易的理论、生动的故事、理性的思考,演绎出一曲优美的乐章,用他内涵丰厚的独白和经济学智慧,点然了炽烈的生命之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代山水画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学文学密不可分,历史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观物心态,在山水诗山水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作用殊重。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人与自然“神契”之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间,作者借山水之形感发内在之情。由于中国文化中文学与绘画的联系,使得历代文人对绘画空间的理解是文学思辨式的延伸。在此为了辨明不同境界中空间维度与内在感受的关系,我们不妨还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为参照,以人的眼光甄别其中的差别。作品的境界与意义不同是因为作者视角有别,概括论之有三种视角可供参照:第一种视角: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做涉身处地的体…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     
《唐高宗的真相》孟宪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无疑,孟宪实的这本《唐高宗的真相》是一部探索历史真相的作品。他的目的在于发覆幽微,建立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唐高宗形  相似文献   

12.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收;没有水源,就没有万物的生命;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之树只有在爱的土壤里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师爱是春风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所以,师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要让爱做主.  相似文献   

13.
三毛,当代著名游记散文作家,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足迹遍及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十四本,曾经"形成一股强劲的‘三毛旋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橄榄树》唱出三毛的心声,三毛一生都在寻找理想的人生,追求自由自在、理想无拘无束的生活,用自己的生命完成对自由理想世界的追求。文章试图从三毛作品中折射出的对自由的心灵境界的追求这方面来分析三毛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秘书之友》2014,(10):F0003-F0003
正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  相似文献   

15.
朋友     
谭嗣同是激烈反对旧道德的猛士。但他在对旧伦常规作毫不留情的冲决的时候,却对旧道德中“朋友之道”作了深情的回护:五伦中于人生敢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惟朋友乎。……所以者何?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义,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看来,在专制与道德罗网中不能自由呼吸的旧中国,竟也存有一片平等自由的净土,那就是五伦中的一伦:朋友之道。我发现《诗经》中叙及朋友的诗句远超过叙“父母”,“兄弟”,此中消息颇值得玩味。“朋友”一词,最早就出自《诗经》吧。在《诗经·大雅·抑》中,我们已被这样鼓励:无言不…  相似文献   

16.
认识曹卫国,还是11年前他在大学读书之时.那时,他主攻的是版画,但却钟情于油画,也热爱中国画的写意传统.还在当学生时,他就开始以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10多年来,他已经参加了国内外各种大大小小的画展20余次,而他每次参展带来的作品,都会让人强烈地感到他在不断追寻:从主题性绘画,到特写式的风景画,从风格独特的写意的“鸭”,再到如今色彩亮丽、刻画细腻的“鹤”.他每前进一步,都会让人感到他内心深处坚韧而持续追寻的清晰印迹,与此同时,他在技法上也不断地求新、求变,色彩变得愈加厚重、丰满且绚烂.油彩系列画“鹤”,较之他以前的作品,不仅呈现出很强的视觉观赏性,而且每一只不同的“鹤”,似乎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内心世界的故事.它们全部汇聚起来,便构成了一个连环的、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袁莉 《决策探索》2007,(3):94-95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画家,他生于大唐盛世时期.他对中国人物绘画的贡献之大,使他的地位与生在欧州比他晚八百年的达芬奇、拉裴尔等西方画圣并驾齐驱.可惜由于材料的贫乏,特别是传世的作品,可以说还没有发现可靠真迹,就连传为吴道子画的<送子天王图>(现为日本阿部次朗藏,已归大坂博物馆),许多专家也认为是宋代临摹本,但这幅画保留了吴派人物画的风格和气派,很有欣赏价值.作为中国画人物的一代宗师,没有作品流传于世,确实是中国人乃至世人的一大遗憾!但根据历代画论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之多年来专家的不懈探索和研究总结,可以使我们确认吴道子对绘画的贡献是从顾恺之以来的第二次飞跃,从吴道子意象线之造型可以看出吴道子绘画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18.
马太效应     
正《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1,(11):110-111
问题242:《圣经》上的"马太福音"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主人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行前他把三个仆人叫到自己跟前说,我要出远门,给每人一点钱。主人给第一个仆人500个银币,第二个200,第三个100。几年之后,主人回来了,让三个仆人汇报情况。第一个仆人说,您给我的500个银币我用之做买卖又赚了500个,共1000个。主人万分高兴,决定再奖励1000个银币。  相似文献   

20.
高伟 《领导科学》2012,(24):25-26
将之道,谋为首;谋之关键,在统筹。统筹,《辞海》释为统一筹划,是对所要完成的某一项任务的各个环节分清主次缓急,合理配置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的决策过程。我国古代军事家大多推崇"统筹于内外,先算而后胜";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把统筹之道形象地比作"弹钢琴";华罗庚也在《统筹方法》一文中,以烧水泡茶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统筹的作用。对领导干部而言,统筹既是一种战略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掌握了统筹之道,就能全局在胸、运筹帷幄,在工作中减小"摩擦系数",增大"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