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学是人学,自其出现的那一天起,人类的解放和自我确立便一直是文学的中心主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作为世界文学长廊重要成员的“多余人”形象,便是这样一些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不放弃探索生命真谛的人。 “多余人”形象是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不满社会现实,憎恨专制制度和  相似文献   

2.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潘一禾 《浙江学刊》2000,(5):118-122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以皮巧林这个优缺点都特别鲜明的“多余人”为串联主线,写出了他周围其他俄罗斯青年的群像。作者对那些“不多余的人”内心世界的揭示,尤其是对渴望精神恋爱的俄罗斯女性的解剖,使得我们看到主人公皮巧林何以成了俄罗斯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传播者和“当代英雄”。  相似文献   

4.
徐田秀 《学术交流》2006,2(9):167-169
人类社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明的演化。与父权文明的历史演化轨迹具有互文互喻性相通的,是文学创作中对“父亲”形象和父性话语的重构和解构。这种重构和解构已成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父亲”母题。特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寻父”、“渎父”、“弑父”的创作形态,深刻地揭示了“父亲”这一母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品质。小说中所表现的“寻父”、“渎父”、“弑父”这一母题,寄托了作家重建社会秩序、重建父性权威、重建个人精神信仰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自从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产生以来,西方文学一直以其固有的审美方式审视着人的生命价值和本体意义。西方文学中人的形象从界定为神、英雄,到普通人、多余人,再到“非人化”的异己物,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学站在不同的支点上,企图把握人自身永恒的确定性。但自我认识之路永无尽头,这道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成了无法猜破的命运之谕,贯穿于西方文学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与虚拟享乐——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广告形象王德胜1、作为“文化指南”的广告广告的出现,当然不是最近一个世纪里的产物。然而,广告演变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控制体系,却是现代社会特定的现象。毫不夸张地讲,广告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  相似文献   

7.
一俄罗斯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面目各异,成分复杂,地位不尽相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但是,如果我们理乱梳繁,仍会看出这些人物都有各自的归向和系列。其中探索者的形象更留下了一条鲜明的轨迹。高尔基最早提出托尔斯泰作品里探索者形象的系列。他说:“托尔斯泰的文艺创作的基本主题,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在混乱的俄罗斯生活中替这个良善的俄罗斯贵族少爷湼赫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北方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词典》 ,是当代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一项重大收获 ,这部工具书不但填补了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而且在丰富俄罗斯文学的概念、客观描述 2 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充分评价和全面展现 2 0世纪俄罗斯文学真实面貌等方面 ,做了许多具有创见性的工作。这部词典所涵盖的“俄罗斯文学”的概念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既不是政治上的 ,也不完全是民族意义上的 ,而是就 2 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实际状况 ,泛指 2 0世纪用俄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总和。这种广义上的取舍 ,大胆突破了一些传统观念上的限制 ,使我…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哲学-宗教的繁荣时期,被称为“俄罗斯的文艺复兴”。其核心,说到底是关于人的问题。俄罗斯人试图对康德提出的“什么是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这个哲学一宗教思潮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俄国,它把欧洲的理论研究引向了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曾在欧洲广为流行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和人格主义等,无一不受这一思潮的启迪。复兴俄罗斯哲学和宗教的主要思想家和  相似文献   

10.
庄晓惠  侯钧生 《社会》2008,28(2):128-128
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社会开始转型,90年代以后,俄罗斯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明显的分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俄罗斯的社会阶层分化:1、社会收入的差距(包括个人的收入差距,政府各部门之间、社会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俄罗斯区域间的收入差距)。2、“社会边缘群体”和“新贫困者”。“社会边缘群体”是一些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的“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新贫困者”是指前苏联时期,以教授、工程师和医生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阶层,俄罗斯社会改革前,他们生活安逸,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现在却生活艰难,变成了俄罗斯的穷人。3、新中产阶级。 俄罗斯在社会政治、经济转型过程中,旧的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社会中间阶层消失了,出现了新的以企业主为中心的中产阶级,俄罗斯新中产阶级的出现使俄罗斯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解构"身体写作"的女权主义颠覆神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应全 《求是学刊》2004,31(4):91-95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见一个年轻女作家写的一篇文章,坚决反对“身体写作”之说,以为那是误解了文学本性的结果。在她看来,“身体写作”显然是指年轻美貌女人的写作,兴趣完全在作家的性别、外貌、年龄上,与作品本身无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管作者的性别如何,只看作品的好坏。在我看来,该文作者既误解了文学的本性,也误解了“身体写作”现象本身。我们非常期望世人把质量奉为文学的唯一标准,但遗憾的是文学却很少是纯粹的文本质量问题,文学多半与各种“非文学”因素难解难分地交织在一起。“身体写作”不是一种不正常的文学现象,而是最正常不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走向 2 1世纪的中国 ,我们不仅有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传统需要继承 ,还有一个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百年遗产需要发扬。全方位总结上个世纪中国文学成就 ,从文学精神角度解读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并作出个性化的评价是新世纪学人应有的任务。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分为四个层面。一、以个体、人性、自由为内核的启蒙文学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是因“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 19世纪末 ,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 2 0世纪初 ,并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 ,以白话文为主导 ,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的文学形态 ,启蒙精神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它以“人的觉醒”为主命题 ;二、以救亡、统一、强盛为内核的爱国主义文学精神 ,帝国主义侵略和敌视伴随着 2 0世纪中国历史 ,这在文学上也得到了反应。三、以休闲、感觉、性爱为内核的都市文学精神 ,2 0世纪中国社会是一个工业化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城市化的社会 ,城市生活以及都市情怀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又一个精神内核。四、以猎奇、有趣、娱乐为核心的通俗文学精神 ,和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的“雅”审美精神相比较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是俗文学精神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简讯     
“21世纪西欧新条件下的俄罗斯语言和文学教学”国际会议2005年9月22~24日,在国际俄罗斯语言和文学教师协会的指导下,意大利维罗纳大学语言中心、意大利俄罗斯语言学家协会(AIR)、意大利国家外语教师协会(ANILS)将在意大利维罗纳城共同举办“21世纪西欧新条件下的俄罗斯语言和  相似文献   

14.
何雪梅 《学术交流》2007,(8):164-165
亚历山大·勃洛克(АлександрЬлок)(以下简称勃洛克)(1880-192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象征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享誉世界的俄罗斯诗人.他从一个象征派诗人,成长为十月革命的热忱歌手,经历了革命风暴的洗礼和艰难曲折的艺术探索.在其生活道路和艺术创作中,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的骤变以及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力量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标志着写作内容处于中心地位,而形式的探索处于相对边缘状态。面对这一文学现象,国内理论界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对此现象大加赞扬,他们以“现实主义复归”、...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思想界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公开论战。论战的双方是宗教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和文学评论家、哲学家斯特拉霍夫,争论的焦点是《俄国与欧洲》一书。①一、背景和起因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对农奴制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随着改革的进行,关于俄罗斯命运的讨论也迅速展开。如果说此前19世纪30~40年代“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讨论是为了寻找俄罗斯命运的独特性,那么此时讨论的重点则主要是选择俄国的发展道路。一方面,他们继续争论,俄国的“发展地点”是处于“西方”还是“东方”;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经济学、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18.
杨保健 《唐都学刊》2006,22(3):145-148
中国传统文学主要指从公元前11世纪,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早的诗篇出现起,直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含近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学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骚”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二、“诗言志”、“诗缘情”与重表现、重抒情的传统;三、文学形象创造的“形神兼备”传统;四、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传统;五、文学风格的丰富性传统。认真研究和梳理传统文学的艺术传统,并加以扬弃,无疑有益于当今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率领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国际关系、历史、社会、政法等学科片的所长和专家以及来自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政府等多家机构的代表30余人组成的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访问俄罗斯。代表团出席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俄社会科学论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图书展”等活动。10月9日,“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开幕式暨俄罗斯科学院授予李慎明荣誉博士称号仪式”在俄罗斯科学院学者之家隆重召开。李慎明副院长在仪式上致…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内部人控制"型公司治理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在以特殊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制度结构中,也新产生影响企业行为的一些消极因素,导致俄罗斯内部人控制型企业产生了长期的无效率的“锁定”和对该路径的“依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中国的国有企业较早就有“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时至今日,这一影响企业效率提高的问题仍然广泛存在。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也必然存在“锁定”和路径依赖。这一点从俄罗斯的内部人控制型公司治理的演化规律中能够看到一些经验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