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肯定斯密曾经采用、吸取和继承了斯图亚特的某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观点。为此,蘭宗政在《学术月刊》1991年第6期《亚当·斯密是驳斥、不是剽窃斯图亚特的理论》一文中提出不同观点。对于此种论点,笔者认为有待进一步商榷。第一,斯密确确实实地采用、吸取和继承了斯图亚特的某些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马克思认为斯密采用斯图亚特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荣誉、头衔可以给人们以鼓励,以鞭策,这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看法大致是相同的。可是,这种非物质的名堂,在工资报酬中会有什么地位吗?这却不是经济学家们都注意到了的。从近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史上看,专门论述了这一独特问题的,至少可以举出两位:一位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大师亚当·斯密,一位是以斯密高徒自诩的、法国庸俗经济学创始人、著名的“科学王子”让·巴·萨伊。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社会正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主要有:制度是正义的保障;效率是正义的标准;自由是正义的核心;同情是正义的矫正。本文对亚当·斯密的正义思想的现代意义与价值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以前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形成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加图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透彻地发展了这个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 本文准备通过对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加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形成过程的历史剖析,探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贡献及其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西方经济大师传记丛书》之一《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是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洪武先生的新作。可以这样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研究亚当·斯密生平和学术思想的专著,也是帮助我们认识这位西方经济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及这一思想体系形成轨迹的创新之作。众所周知,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享誉世界的《经济分析史》一书中就指出:“《国富论》一书不仅是最为成功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或许除了…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是司正家主编的一本新书,它作为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经济学文库》之一,赢得了自治区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和评论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些主要的经济学家的代表性著作,例如,英国威廉·配弟的《赋税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虽然没有系统论述消费问题,但他在论述分工及资本等问题时专门论述了消费经济问题。他的消费理论的内容是相当丰富而深刻的,可以说,斯密创立了古典消费理论。  相似文献   

8.
美国经济学家、货币学派创始人密尔顿·弗里德曼指出:香港是“不干预主义最好的例子”,是最典型、最充分地体现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的地区.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其经济学说的中心思想是“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他认为“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国家制定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从表面上看是保护了本国工业,实际上则会使国内资本从有利的生产部门转到不利的生产部门,造成生产力下降.因此只有充分的自由贸易,才能使资本投到最有利的地方和部门,才能使各国充分利用本国的土地、气候、资源等最有利的条件,生产与别国相比成本最低、生产力最高的商品.香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要体现在:1、贸易自由政策.包括:外贸进出口和外汇黄金进出自由;外商投资自由;人员出入香港自由;除极少数违法商品(如毒品等)和依法管制商品(如征税商品、危险商品等)外,其余一切商品进出口自由;除极少数商品(如烟、酒等)征税外,其余一切商品不征税.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关于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必要性,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从社会分工和地域分工出发,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在于地域不同而形成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各个国家专门生产劳动耗费少成本低的商品,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取得本国生产劳动耗费多成本高的商品,会使各国从国际分工中得到节省劳动耗费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正> 伟大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在自己首创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深刻地研究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范畴,并依据对于这些经济范畴即三种收入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部,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了基本上符合客观现实的划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的三种人,即“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通观斯密的全部经济理论,关于三种收入和三个阶级的理论实际上是他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唐正东唐正东,1967年生,江苏常熟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唐正东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济哲学方法导论: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邓小平的经济哲学方法”(01CZX010),在内容上主要涉及经济哲学方法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邓小平的发展历程。该项目研究的重要视角是:(1)揭示亚当·斯密经济哲学方法的局限性。斯密的古典历史主义经济哲学方法要完成的,实际上是在非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背景中实现经验性理论话语与历史性话语的结合。它存在两点局限,一是它事实上无法实现对现实经济领域之本质的真正认识;二是它必…  相似文献   

12.
《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全部经济思想。这部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斯密从经济自由主义出发,围绕如何发展生产力,增进社会财富展开了分析。整个理论体系始终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对于这样一部重视生产力理论的著作,我们过去的研究只侧重于价值论、分配论等生产关系方面,而对该书关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为我们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指明了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涵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  相似文献   

14.
关巍 《理论界》2009,(11):93-94
亚当&#183;斯密的伦理学思想深受休谟的影响,以休谟的同情说为基础,亚当&#183;斯密构筑了自己的以共同感为基础的伦理学体系。亚当&#183;斯密的共同感是对同情理论的重要发展。他一方面说明了人类天生具有情感交换的能力,可以通过立场的交换或者设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和谐一致;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情感是伴随着人们之间的熟悉程度、友谊和距离而具有亲疏远近的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在他为恩格斯《反杜林论》写的该书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论述》中认为,1691-1752年这段时期是一个"出现了很多杰出思想家的时期,对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逐渐产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时期".①可是,杜林在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史》一书中,却把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思想家简单地从历史上勾销了.马克思批判道:"杜林先生大笔一挥,把1691年到1752年这一时期勾掉了."②马克思说的这个时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威廉·配第(1623-1687)到亚当·斯密(1723-1790)之间的发展时期.从配第到斯密的一百年间,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实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洛克、诺思、马西和休谟.马克思把这一时期定为1691年到1752年,是因为他们的著作出版于这些年份.  相似文献   

16.
在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著作中,特别是在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著作中,“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译为“规模的节约”或“规模的经济效果”)一词被普遍接受,并在现实的经济决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3年12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雷·拉·雷诺兹在一篇题为《政策选择与规模经济》的论文中写道:“规模经济的概念,已经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把人们受教育而学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一种“固定资本”,认为“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①。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明确指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自19世纪以来,就存在一个通行的看法,即国民教育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受教育者个人都是有利可图的。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尚未对此加以深入探讨与论证。本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曾设计出教育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运算说明国民收入中的三…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1984年第二期刊登了赵惠明同志的《对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不能一概否定》的文章,赵文认为不能否定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源于交换的命题。刘佑成同志在《人文杂志》1984年第五期上撰文,提出了与赵文绝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因于交换的命题是错误的”。但赵刘二人立论的前提却是相同的,即都断定斯密认为分工是  相似文献   

19.
《人文杂志》一九八四年第五期发表刘佑成同志《论分工的起因》一文,对我在《经济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的文章提出商榷,我认为有澄清问题、作出答复的必要。 一、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包含可取成份。 我的观点是明确的,“对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不能一概否定”。这个论断包括二层意思,一是说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总的来说是错误的;二是说这一观点包含着可取的成份,不能一概否定。没有想  相似文献   

20.
仲伟民 《河北学刊》2003,23(2):166-170
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到中国,并提出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白银的流通和价格。但与西欧国家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早已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五百年前马可·波罗的描述相差无几。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因为极端轻视对外贸易,轻视制造业,以及落后的法律制度。作为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者,斯密显然已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重要性,所以,他屡屡对中国的海外贸易政策提出批评。斯密的思想成为当时英国的官方学说,并进而可能影响了英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