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改革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改革给教师在认知和情绪上所带来的心理问题表现,并从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和教师自身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赵春玲 《理论界》2005,(6):220-220
高校教师职称从评聘结合发展到近几年的评聘分开,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不利于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以聘代评是高校职称发展的趋势,笔者阐述了与岗位聘任相结合的职称以聘代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才开发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使高校难以吸收、留住优秀人才 ;分配平均主义使高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动力不足 ;职称评聘终身制使高校优秀人才沦为平庸者。这些都制约着高校人才的开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 ,改革僵化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打破职称评聘终身制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市场 ,是当前治理高校人才开发障碍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若干弊端,提出了"评聘分离、全面考评和重点考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科学与公平兼顾"等四项原则。在评审制度层面,废除职称职务终身制,实行评聘分离、建立专业化的职称评审体系;在评审内容方面,实行全面考评和重点考评相结合,并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特点和教师在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考评重点;在评审方法方面,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多层选拔,组合优势晋级代替量化加分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科学性与公平性兼顾的高校职称评审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实行"评聘分开"双轨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总结了建国以来职称工作的简要过程和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重点对1986年以来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实行"评聘合一"制度所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实行"评聘分开"的双轨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对深化职称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政治素质不硬、职业能力不强;岗位定位模糊、职业认同感低;职称评聘受限、职业前景不明朗;发展空间狭窄、职业规划不足;考核不尽科学、表彰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需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职业认同;完善职称职级制度、建立专门评聘机构;加大培训力度、促其专业个性化发展;进行制度创新、扩大发展空间;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表彰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7年职称改革以来,专业技术队伍的职务结构明显地得到了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说明职称改革的思路是合理的,方法、步骤是稳妥的,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职称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只有认真探讨职称工作问题,才能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使之尽快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我院,教师职务的评聘是职称工作的重点,这项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全院职称工作的成败,因此,要下大功夫研究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不断完善评聘工作办法.下面就我们的一些基本做法与想法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改革、评聘工作从1987年初开始至1989年初结束。这是深圳创办经济特区以来,首次对经济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职称评聘。在国务院及省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基本完成了首批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工作,并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 从特区实际出发,贯彻改革精神,通过职称评聘促进经济管理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深圳特区创办9年来,从各地招聘了大量专业人才。目前,特区人口一半以上是全国各地来的“新移民”,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8%以上来自各地。同内地大中城市相比较,深圳特区的专业人才队伍有许多特点。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较为雄厚,总体素质较高,“杂交优势”尤其突出。据统计,参加这次经济系列职称评聘所涉及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具有大、中专以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模式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高校教师职称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高校能否构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师职称制度,从根本上彻底地解决教师职称的性质、确定主体与方式、改革的导向等的选择问题,走出职称的误区,这是亟待政府和高校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选择从职称到职务、从评定到聘任、从社会到单位、从以行政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选择为导向的真正的教师职务聘任制模式,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一、坚持职称的专业技术职务性质 (一)明确高校职称制度的规范对象“职称”本身的性质。明确职称这一管理对象的性质是发现职称制度问题并提出改革思路和对策的前提和基础。而现有对当前职称制度问题的评论所存在的内在的逻辑矛盾。说明人们在这一本源问题上缺乏应有的共识。实际上,无论从我国职称制度的发源和沿革,  相似文献   

11.
评聘分开是推动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技术职务如何破除事实上存在的“终身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公平竞争、择优聘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必须改变现行“评聘结合”的传统模式,实行“评聘分开”,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的管理体系,即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开,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按所聘的岗位确定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把职称申报权交给个人,把职称评审权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把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自主确定。一、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  相似文献   

12.
职称制度迫切需要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楠 《学术界》2001,(6):162-166
中科院和山东农大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仍存在主观评议、地方粮票、权力集中问题.职称制度创新职称授予以知识产权为度量标准,建立技术职称中心,职称通过考试晋升,职称评定改为职称分数计量,确定职称有效期.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报编辑效益最优化,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针对目前科研队伍的素质、职称评聘制度、科研方向的偏差以及编辑人员的编辑效益意识等制约着学报编辑效益实现最优化的因素,应采取相应对策,树立正确的效益观,改革制约学报编辑效益最优化的制度,坚持党的出版指导方针,努力实现学报编辑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重庆社会科学》2014,(9):102-108
新闻职称制度改革是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全国各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典型经验和主要做法的比较分析,结合重庆市深入推进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个案操作,提出加强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新闻职称在新闻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等七个方面深入推进新闻职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职称制度的评价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称制度改革滞后,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评价与开发,当前仍存在着评价体系不明晰、评价机制不完善、职称政策不配套等问题.创新职称制度,建议统一职称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社会化评价,着力改进和完善评价机制,科学制定职称制度机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若干经验,指出了我国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改革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和职称评聘标准、营造研究型大学自由的学术环境、紧紧抓住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氛围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职称工作中评与聘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职称工作中评与聘问题的思考□肖为群长期以来,在我国职称工作中,评与聘的关系是个一直争议不休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极易给职称工作带来困扰。因此,很有必要探讨评聘关系,以便合理地理顺评与聘的关系,探索科学的评聘方式。一、现行评与聘的概念及关系自...  相似文献   

18.
分析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全程可知,政策导向是形成重评轻聘的主要原因之一.重新认识影响教师聘任制的相关因素,探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的聘任办法,是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真正回归公益属性,能否为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本期“每期一题”聚焦“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问题,从高校去行政化、高校职称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建立等维度提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可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努力促进社会科学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社会科学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要有三个基本途径制度创新、科学决策、提高人的素质;要促进我国的社会科学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必须创新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制度,这主要包括社科研究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制度,社科成果、社科人才的应用管理制度,社科职称评聘制度,社科成果评价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