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丑陋的声音     
宋以民 《金色年华》2007,(12):27-27
一位日本女孩,自小就嗓音沙哑,同龄人都因她“丑陋的声音”而不愿与她交朋友。但这个女孩从未因此而郁郁寡欢,她一直积极而快乐地寻找着每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胡喜盈  唐伟 《老年人》2006,(1):29-29
走进舞厅,要说黄赛珍老太太是位盲人,恐怕没有人相信。她爱跳交谊舞,一跳起来步子轻盈,神态飘逸,哪像个双目失明的古稀老人。陪她跳舞的是她的老伴,76岁的钱云青教授。他们每天都赶到老年人活动中心,参加上午的老年专场舞会。9年了,不管严寒酷暑,他们都没有拉下一次。走近这对老年夫妇,我们听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两位老人退休后,干着各自喜爱的事。黄赛珍原来是上海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她就发挥自己的特长,义务为周围邻居服务,经常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针换药,还承担了社区4位晚期癌症病人的家庭护理工作。钱大爷则好静,在家上电脑,写文…  相似文献   

3.
爱的真谛     
一位84岁的老人去世了,老人生前并不出名,可前来参加葬礼的却是人山人海。原来,老人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女孩,可他没有去追求她,只是默默地暗恋,因为他怕遭到拒绝。一直到女孩即将结婚的时候,他才有勇气表达对女孩的爱慕,可是已经晚了。后来,他得知女孩的婚姻并不幸福,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偷偷搬到女孩家附近,与女孩做了邻居。后来,女孩离婚了,又嫁给了别人,他还是默默地等待。一直生活了35年,女孩才知道他的这个邻居是曾经爱她的小伙子。再后来,女孩的丈夫去世了,可他们已经不是男孩和女孩了。他们到最后还是没有走到一起,但是这位老…  相似文献   

4.
5年前,大洋彼岸的美国妈妈琳达来到中国,从孤儿院抱养了一个可怜的湖南女孩;5年后,这位母亲再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为那位已身患绝症的女孩寻找"救命骨髓"……尽管中方进行了全力配合,但十多天寻觅的结果却令人失望。2003年2月26日,琳达疲惫地离开了北京,她将在美国的家里做短暂停留后,再到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养女寻找配型骨髓。琳达走了,但她那跨越国界的母爱却烙印在中华大地,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娃娃,妈妈这就带你回家琳达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位律师,丈夫欧文从事图文设计,他们共有3个孩子:大女儿名叫达妮亚;老二和老幺是双胞胎,都是男孩,分别叫本和麦克。3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先后从学校毕业参加了工作,一个个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看着空荡荡的房  相似文献   

5.
一个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的女孩,把病情告诉了她认识不久的男友。当得知自己的心上人不久于人世,年轻的男孩哭泣了,可他并没有离去,而是在悸痛之中说出了那久久没有说出口的三个字:我爱你!他要陪着她走过最后的时光。女孩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她住进了医院的病房,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帮着病友们忙这忙那,还给大家唱她喜爱的歌儿,为那些身患绝症的人们送上最后的快乐,而她的男友,则默默地帮着她做这一切。这是我在电视台的演播间听到的一个故事,我在现场也见到了这个女孩和她的恋人,她的头发因接受化疗已全部脱落,身体极度孱弱,…  相似文献   

6.
乌荐 《老年世界》2008,(7):25-25
养育之恩值多少钱?对于王海成、杨玉敏夫妇来说,就是他们手里攥着的一张20万元的白条。30年前,两位老人在路边抱回一个女弃婴。为养活女婴,两位老人将亲生孩子寄养,将女婴养大成人,并供她上大学,帮她找工作……当长大成人的养女无意中得知两位老人并非自己亲生父母后,毅然决定和两位老人断绝关系,并给老人开了一张20万元的欠条,以“购买”老人对她这20多年来的养育。  相似文献   

7.
“90后”女大学生兴办养老服务站2014年春节将至,服务站里的社工和志愿者们正在分春联和鸡蛋,准备逐一送到社区老人的家中,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惊喜。一位面庞红润的老奶奶,正安静满足地坐在沙发一角,看着这些年轻的孩子忙碌着。后来,一个大眼睛的短发女孩闲了下来,和老人做起了拍手数数的游戏,老人玩儿得娴熟而沉醉……这个女孩儿的名字叫杜晓云。  相似文献   

8.
一位弯腰驼背的白发老人,蹒跚着走进安化县人民法院东坪法庭。见到法官,老人“卜嗵”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我要告我那忘恩负义的儿子和儿媳……”  这事发生在2000年4月25日。老人叫樊金花,82岁,安化县田庄乡黄沙村人。提起樊金花,村里人都说她命苦。解放前,她和丈夫谌强民共生育了5个小孩,因病夭折4个,只有长子谌孝康长大了。他们节衣缩食,一点一滴为儿子的将来作着准备。1963年,谌孝康与同村姑娘蒋贞红完婚,他们含辛茹苦砌了一栋新房给儿子儿媳居住,而自己仍旧在原先那间旧屋栖身。  斗转星移。1987年,孙子谌有朋也到…  相似文献   

9.
一生的承诺     
我是从一个姑娘嘴里听到这个故事的。 用一生来守一个诺言,这代价异乎寻常地沉重。从这沉重中,让人感受到的是爱情的魅力和人格的力量,悲壮而崇高! 姑娘因患肾病而住院。故事就发生在和她同病房的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身上。老人因肾功能衰竭每周要做两次透析。不做治疗的时候,老人整天静静地躺在床上,从她那略显浮肿而安详的脸上可以看出她年轻时一定很漂亮。每天都有一位与她年龄相仿的老者来看她,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 善良的姑娘经常帮她做点事,她总报以感激的微笑。姑娘很寂寞,希望男友能经常来看她。每天睡过午觉,她就…  相似文献   

10.
罗伟 《当代老年》2013,(9):18-19
她是个不起眼的老人:矮小,苍老,还有些木讷。她在大学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水果摊。她不会吆喝,不会招揽生意,不会包装,更不会打广告。起初,没有什么人光顾老人的水果摊。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光顾此摊的人眼见多起来。一个,两个……到后来,竟然是成群结队而来。每人都提着大大一袋,欢喜而去。  相似文献   

11.
一位武汉的打工妹上当爱骗,不幸被拐卖。江苏一六旬老人想方设法营救出被拐少女,并千里迢迢将其送回武汉。然而,他由此陷入境地……社会看板串亲戚发现被拐女1997年10月19日,风和日丽。江苏省淮阴县水利局退休干部宋坤山和老伴王桂英到二十多公里外的练湖村走亲戚。中午,王桂英的远房堂哥王某家摆好丰盛的饭菜,请他们入席。突然,宋坤山隐隐约约听到嘤嘤的抽泣声。循声望去,一位无精打采的少女正怯生生地从里屋走出来倚在堂屋门口。主人叫她上桌吃饭,她的嘴唇痛苦地颤动了一下,眼泪又流出来……“这是哪里的亲戚?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2.
《当代老年》2006,(11):4-4
13年前,浙江上虞农村的张越珍经人介绍,来到吴淞牡丹江路朱家当保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服务对象是一对77岁的高龄老人,其中老太太瘫痪在床。为了照顾老人,她坚持和他们睡一间房,每晚为老太太倒茶、翻身、端尿盆,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2002年朱老伯去世后,老太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张阿姨像个心理医生,疏导着老太烦躁不安的心。在她的努力下,老太的心情渐渐舒畅起来了……做了多年保姆,张阿姨也已融入这个家。  相似文献   

13.
苦难真情     
保靖县复兴镇复兴村,有一个极为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家庭。这个100之家,养育着3个孩子,还赡养着5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支撑这个家的竟是一位双足残废的土家族汉子,他叫粱先彬。说起他们家接纳孤寡老人龙玉珍,那还是1981年的事。这年冬天,梁家第一个孩子出生,邻村61岁的龙玉珍主动过来做这帮那。冰封雪冻的日子,身子骨还硬朗的老人不顾劝阻,身背大背篓,手拎尿布片,冒着雪花出门破冰洗洗涮涮。老人的真诚和仁厚,令梁家夫妇十分感动。他们把老人当父母敬重,样样都为老人想得周周细细。隆冬日子短,老人忙上一天,要赶回家里住宿。小…  相似文献   

14.
男孩和女孩是在报社副刊部举办的座谈会上认识的。两人是作为作者被邀请来的。来的有不少名家,其他人年龄都比他们大得多;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后排边上的位子,互报姓名后就认识了。其实对方的名字早就在同个版面常常看到,彼此慕名已久,只是一直无缘相见。从这以后男孩和女孩开始了来往,渐渐地坠入情网。女孩是一所中学的老师,家庭条件优越。男孩家在农村,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没有一份固定工作,所以女孩家里不同意女儿和男孩谈恋爱。但她没有退缩,她付出了自己的真情。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相互鼓励,相信两人都能成为…  相似文献   

15.
“经过交往,我的心已深深地被你这位东方古国的绅士所打动。我爱你,深深地爱你,我要飞越高山和大海来到你的身边,永远跟你生活在一起……”这不是电影对白,而是一位富有的荷兰女性写给一位中国老教授的情书。中巴奇遇,荷兰女孩对中国老教授情意绵绵1996年5月15日早晨,峨嵋山市汽车站,一辆开往成都的中巴车正欲发车.一位满头细汗精神瞿铄的老人匆匆地赶了来,““还好,车上还有一个座位。”’他上车后环顾了一下车上的乘客,自言自语道。当他坐下后才发现旁边坐着一位金发碧眼十分漂亮的外国妙龄女郎。女郎友好地向老人笑了一笑,…  相似文献   

16.
正裕 《老年人》2014,(10):34-35
正2002年,江苏淮安市一位九旬老媪租下当地一个环卫工人家庭的一间空房栖身。环卫工夫妻女的叫张海琴,男的名唐玉宝。两年后,孤苦伶仃的老媪再也掏不起房租,善良的环卫工夫妇非但没有为难她,反而赡养老人安度晚年。其间,他们3次搬家,夫妇俩始终把老人带在身边;老人生病住院,他们又举债为她治病……老人名叫汪梁氏,早年与丈夫结婚后没有生育儿女。2003年2月,汪梁氏的老伴因病去世,因为欠下了不少医药费,老人只好卖掉唯一栖身的房子还债。时年91岁的汪梁氏,无依无靠,只得租间房子居住。经人介绍,她结识了张海琴一家。汪梁氏顺利租到张海  相似文献   

17.
一、来信:"我知道她在什么地方,但我不能去……"滴扶老师:见信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你写了这封信,请求你的帮助。2001年,在别人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一个从外地来的、带着一个仅三个月小孩的女子,当时我相信了她的话,以为她已离婚(其实她家里有丈夫),在没有办任何手续的情况下与她同居了。2003年,她又和我生下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湘潭市离休干部段海云5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一名家庭贫穷的小女孩,用博大的爱心铺就了这名女孩的人生幸福路。小女孩名叫聂花玲,她3岁时父亲溺水身亡。不久,母亲为生活所迫,带着她和一岁的妹妹改嫁他人。新的家庭没有给这对苦命的小姐妹带来欢笑,继父重男轻女,经常打骂她们,同时也折磨着她们的母亲。花玲的母亲不堪忍受,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为了不让孙女再遭受继父的虐待,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在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把她们姐妹俩接了回来。两位老人节衣缩食,历尽艰辛,拉扯着两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到了上…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省南县茅草街镇,传颂着一个患难婆媳胜母女的故事。走近一座简陋的小瓦房,只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妈妈起身相迎,一问,原来她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照料婆婆的聂翠芝。随她再进堂屋,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面条,她就是100岁老人毛新美。听说来了客人,她家左邻右舍的婆婆姥姥都围了过来,争相对我们讲起了聂翠芝孝顺婆婆的事儿。毛新美老人的一生很不幸。抗日战争时期,丈夫被日寇的飞机炸死后,她就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家,辛辛苦苦地抚儿育女。待得几个女儿出阁,唯一的儿子黄少云又一病再病,没让毛新美少费心。儿子是她的…  相似文献   

20.
变媖 《当代老年》2008,(1):26-26
参加工作以后,我便开始给父母买礼物了。以往父母过生日或是其他什么节日时,我和两个姐姐基本上都是给他们买衣服。两位老人节俭了大半辈子,为了供三个大学生,一直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不舍得买,如今我和两个姐姐都挣钱了,于是逢年过节,或者是他们的生日,总是换着样给他们买新衣服,几年下来,他们的新衣服可就“饱和”了。你想啊,春节、母(父)亲节、老人节、再加上两个老人的生日,等等,这一一年到头,每个老人至少收到三个女儿的十几件衣服,以至于如今我们一提给他们买衣服的事,他们就急,说衣服已经穿不了,再买就“添乱”了!想想也是,两位老人退休在家,一不外出,二不应酬,衣柜里的衣服也真够他们穿几年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