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是各级政府和财政的一项战略任务。财政风险的形成主要有政策优惠过宽、政府债务过度、财政包袱过重、"拼盘"项目过多、违规担保过滥等五个方面的原因。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应从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债务管理;加快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深化财税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运行质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具有规模庞大、区域性、复杂性、层次性、传递性等特点.造成地方政府负债的原因,主要是投资体制改革滞后、财政体制存在问题以及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等.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要清查债务存量,进行分类化解,完善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现行投融资体制,压缩政府投资范围,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监控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地方债务置换拟通过债务形式转换、成本转换和期限转换实现地方债务风险的转移,反映出用金融手段化解财政风险的政策意图,其本质是财政风险金融化。财政风险金融化弊大于利,需要通过预算法、公债法、中央银行法进行体系化的法律控制。将财政风险锁定在财政体系内,防止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交织传染,是一种更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税制、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乡村财力出现来源单一、收入大幅减少、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带来严重影响。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既要重新界定乡村财政在现代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职能,调整和完善基层财政体制,又要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更要多策并举、积极化解乡村债务。  相似文献   

5.
县级财政风险的出现,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县级财政风险的形成,既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因素,又有县域经济落后以及政府非理性的投融资行为等原因。防范和化解县级财政风险,要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县级支柱财源;规范政府行为;防范和控制县级金融风险;从存量上化解县级债务和赤字。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中国在防范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现实债务压力和潜在财政风险、缓解其与社会经济稳定之间的矛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机制,强化地方财政风险预警体系,实行政府债务报告制度,确保政府债务始终处于安全线之内。  相似文献   

7.
化解乡镇债务与乡镇财政透明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债务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现象,巨额的乡镇债务的存在阻碍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乡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以及乡镇财政透明度方面的欠完善,限制了财政机制的约束和制约功能,直接引发或间接加剧了乡镇债务问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因此,探求乡镇债务问题的解决之道,必须要明晰化解乡镇债务与乡镇财政透明度的关系,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为最终化解乡镇债务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乡村债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积极稳妥地化解乡村债务迫在眉睫.乡村债务的形成既有经济原因、体制原因,也有其他主客观原因,因此要从积极实施省以下政府分税制改革、杜绝增量债务、积极解决乡村存量债务、强化乡村财务监管等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化解乡村债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已成为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并已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埋下了巨大的社会危机隐患.究其根源,既有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又有现行体制下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的因素;既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又有地方"政绩工程"和管理缺位的促动.要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切实做大地方财政"蛋糕",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范围,规范财政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体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公共财政统一框架下,地方政府财政运行过程中时常潜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地方财政风险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收入风险、支出风险、赤字风险和债务风险等不同类型,本文在深入探究地方财政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分别从制度建设、开源节流和负债管理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