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王母神话形象表现于汉代摇钱树的西王母图像艺术中,其发展经历了从“司天之厉及五残”到献天之祥瑞的演变。西王母崇拜在汉代盛行的原因,一方面是神仙和长寿思想奠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是西王母被外戚利用成为篡权者寻找政治合法性的依据。西王母在民间与官方的相互推崇中,逐渐成为全能的神灵。摇钱树枝叶和树座上刻绘的西王母图像,其隐喻意义是西王母可以给民间带来祥瑞,是带给人们长生、富贵、平安、子孙延绵等福祉的全能神。汉代对死后世界的憧憬和想象,折射出汉人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西王母信仰有两个体系,一个是上层社会接受的仙化西王母,是长生神体系;一个是中下层社会传播的神化西王母,是至上神体系。汉代以后,这两个体系的传播走向逐渐道教化。在道教化的进程中,神化西王母更多的是在上层社会发展,是官方道教化的走向;仙化西王母更多的是在中下层社会发展,是民间道教化的走向。与此同时,西王母的居住地昆仑山向符号化方向发展。梳理西王母信仰的两个走向与符号化的主要脉络,可以说明道教对西王母信仰所进行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西王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论证西王母有三类 :一是历史上确曾存在过的人 ;二是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三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作为人的西王母应是西周初期活动在环青海湖地区的羌人母 (幕、膜、穆 )部落首领 ,不一定是女性。《山海经》中对西王母形象的描绘是笼罩在神之光环下傩文化现象的记录 ,现存同仁县年都乎村土族的“於菟”舞极可能是这种傩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略论汉、宋铜镜纹饰中的西王母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汉代铜镜和石画像中经常出现。宋代铜镜纹饰之中也曾有过这一形象,然而其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均有所不同。西王母故事并非自宋代流传而来,所以人们一般都不熟悉宋镜中的西王母形象。本文试图指出这一故事的思想背景,并讨论宋以来西王母形象的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王母"在中国古代历史和神话中是一位重要的传说人物,有关西王母的原型形象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试图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从语义分析和语源寻绎的方法入手,对西王母的原型形象以及神话中所反映的民俗事项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西王母的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是我国影响较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在我国上古和中古的古籍中,涉及到她的书不下于二十多种。直到明代,《西游记》中还有王母娘娘的形象。本文仅就西王母神话的产生和演变,以及和小说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根据古代文献资料,我们发现,西王母原是我国古代西北边疆上的氏族名,也叫西戎。西王母作为神话人物的出现,那是以后的事。现有以下几个材料可以作证: (一)《尔雅·释地》中说:“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荒是边远地区的意思。觚竹在我国的北边,北户在南边,日下在东边,西王母在西边,都是我国古代边远地区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新疆阜康西王母神话传说志,是用民间文学志叙事四面体的方法呈现民间文学文本的结构形态特征和"意识形态"意义的文体实践。新疆阜康西王母神话传说以《山海经》时代的神话内容为源头,以周穆王西巡瑶池会见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为主体内容,同时还融汇了新疆阜康历史风物;形成了以阜康市为中心,辐射东西周边县域的西王母神话传说圈。西王母神话传说文本的结构形态呈现出的"惩罚与拯救"的理性特征与叙述秩序的结构,依然有效地勾连着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呈现隐蔽在讲述者、文本、听众和研究者对神话的记忆、讲述、构造与想象中。  相似文献   

8.
西王母,从一位半人半兽的神灵,衍变到唐代,成了一位雍容华丽、美丽善良的半人半神的女性神灵,成为民众崇拜的对象.西王母作为一位女神,就祭拜而言,经历了从祭拜原始传说的王母所居之处到各地为之建祠两个大阶段;就文学作品的传播而言,则经历了神话、古小说、诗赋(主要是诗)三个阶段.信仰的传播与扩展,先从西北起,渐次至中原.信仰的内容,则有长生不老、医疗治病、护佑国家、为民众消灾等,与神话时期司管灾厉、五刑残杀之气的西王母有很大的不同.随着西王母日益受到民众的喜受,那些若隐若现的男女之情的故事内容也逐渐弱化,日益呈现出庄重和整肃的面貌.唐代许多诗人的作品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影子,西王母的良好形象和唐诗独特的魅力促进西王母信仰在民间的传播,并使民间对西王母信仰,更具优雅高品味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西王母是汉代绘画神仙题材中一个盛行的人物形象,有关西王母的课题一直吸引着许多的学者去寻根问底。这一题材的出现与汉代上层阶级的主观意志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汉代重女权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亦为西王母题材在汉画中盛行的原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西王母的神格中,存在着“死亡性”与“永生性”这两种二元对立的内涵。从不同角度追根溯源,分别论述这二者产生的根源,最终证明这看似矛盾的两种内涵在西王母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二元对立统一思想的体现,也是神话仙话化以后,西王母作为道教神仙所反映出的道教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论人口素质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分为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和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在生活质量概念中人口是生活质量的承担者,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人口的素质与生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口素质主要体现为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它们从各方面影响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针对现实社会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社会理想,两者虽然存在某些区别,但也存在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正是这些相同或相通之处促进了儒、道两家相互吸收、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二项结构”,人与对象的关系“三项结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借助于实践工具 ,建立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及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把时间状语从句按照主、从句行为同时发生,异时发生的分类,分析了连接词的意义,用法和该类复合句中谓语动词时,体的使用和意义,总结出了时间状语从句连接词的丰富性,谓语动词时,体使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灵活,多样的.  相似文献   

16.
试析唐传奇中"仙妓合流"现象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妓合流是唐代诗文中出现的文学现象 ,其中 ,仙女与妓女有着不解之缘。这一文学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唐代许多女冠兼有娼妓之身份 ,其根本原因要从宗教理论和社会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品牌战略与企业文化力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战的帷幕已徐徐拉开,品牌战的背后实际就是企业间的文化战,企业文化力的开发已成为品牌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彝学是认识彝族,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彝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彝学自然是中华学整体中的一个局部。彝学与中华学的关系就是局部与整体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并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回顾现行宪法颁布20年及实施过程中的三次修正的历程,提出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